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西陽溝紀事》第66章 獨攀高塔
  第六十六章獨攀高塔
  這兩天一直在孔邊轉,也算完成了兩根樁的澆築,對汪劍涵來說也算小有成就感,特別是對索道這幾天發揮的作用也是大為讚賞,一心想再次去把這個看似簡單的原理弄弄清楚。
  一大早上班,汪劍涵看謝工還在,於是先發了支煙,謝工揚著頭看著汪劍涵,似乎幾日不見,有些陌生一般。
  “謝工,這兩天一直在工地值班,都很少見你,是不是在忙什麽?”
  汪劍涵自管著那鑽孔樁以來,都是一個人守在工地,相反其它事反而過問得少了。
  “你小子,現在是一門心思在鑽孔上,那還有時間管其它,這樣也好,能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好,也是不錯的,這孔樁可是基礎,一切東西基礎打好了,自然才有上面的墩墩台台。”
  謝工知道汪劍涵想了解其它事,但卻也不願汪劍涵分心,畢竟說起來一個人管著那些孔樁也是很忙的事了。
  “這幾天我在工地,一直在想這索道的運行,確實給這個工地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自上次你跟我講過後,確一直沒時間仔細研究一番,有些可惜。”
  汪劍涵邊說邊臉露失望之色。
  “索道那是最簡單不過的了,這種工藝也在這修橋史上有過輝煌,不過隨著工藝的提高,這種技術最終是要被淘汰的,你研究它做啥,就是一些機械原理。”
  謝工邊說臉上卻也盡是落寞之色,畢竟這索道花費了林工跟他很多心血。
  “也是,聽說指揮部那邊四十隊都是單墩井字提升架,效率也高點。”
  汪劍涵邊說邊看著謝工。
  “這索道與井架比效率是要低一些,但總體成本要低得多,缺點也比較明顯,那就是澆混凝土的時候,每一鬥就一方多點,要提上橋墩需要時間,現在還好,等橋墩高了,那澆混凝土的時間就會很長,工序就會延長,現在都是引進日本、德國的輸送泵來澆混凝土,那可快得多了,攪拌機直接就對著輸送泵,混凝土從輸送管直接泵送上去,一小時可打幾十方混凝土。”
  “這麽厲害,不過這日本、德國的技術確實是要領先一些的。”
  汪劍涵想著這事,確也不得不服,在學校畢業之時,就見過一種新型測量儀器展示,叫全站儀,那可是幾乎囊括了大部分測量功能的儀器,最好的就是德國、日本的。而更先進的“GPS”也已在國內有進口使用,那已經不能叫做測量儀器了,只要人把機器往那一擺,坐標、高程自己就會測量出來,汪劍涵也只是在畢業之時看過展示,但原理卻也學過,中國暫時都沒有國產的機器。
  “不過索道還是有它獨有優勢的,這兩天我就跟著林工設計一套依靠索道來提升的模板,等設計好再跟你講講。”
  謝工一副熱心的樣子,畢竟有人請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謝工,今天正好無其它事,我想去機房看看,隨便學習下這索道運行的原理,你看能不能把你的方案借我看看。”
  汪劍涵說了半天,總算說到了點子上,畢竟再先進的技術,其實它所仰仗的還是一些基礎的原理,就如同剛才所講的一些先進機械、儀器。
  謝工從抽屜裡拿出索道圖及附件,遞給汪劍涵道:“拿去看吧,這些其實書裡都有,只是要應用起來還得自己先會吧,不過你如果只是看這方案怕也是弄不清的,最好去機房,上到塔架上一看,大體才會明白。”
  “謝謝啊!”
  汪劍涵邊說邊拿好安全帽,再回宿舍拿了相機,就往機房走去。
  其實不用謝工說,汪劍涵找這方案就是要到塔頂,對比著看才更明白。
  汪劍涵以前有很多愛好,其中攝影就是其一,一是因為在學校曾有一門課是航空攝影測量,需要學習一起最基本的攝影成像原理,二來是汪劍涵覺得這世間太多一瞬而失的美景,需要一個會欣賞的人來把它記錄下來,所以在學校學了一些基本的攝影技術,由此也喜歡上了攝影,這次去塔頂學習,如果照下來的話,以後再要用,自己也可有最直觀的圖片。
  一路上汪劍涵心情大好,就如同這秋日的天氣一般,秋風略帶寒意,卻也讓這滿山秋色更加飽滿,落葉與黃花相映,豔陽白雲共懸蒼穹,倒也算是秋高氣爽之日。
  汪劍涵首先來到操作室,只見裡面大小幾台卷揚機,兩個人坐在操作椅上,其中一人就是副班長夏高,汪劍涵走了進去,夏班長回頭一笑,露出一口半白的牙齒。
  “汪工,今天怎麽有空來機房,今天不灌樁了?”
  夏高邊說邊看著下面,今天不澆樁,而其它地方沒有太多材料要吊,所以難得有空休息。
  “我來學習下這索道的原理,看看怎麽運行的!”
  “這有啥好看了,是個人都能整明白,兩個主索是支撐索,一台卷揚機管著前後移動,一台管著上下吊物,就是幾根循環繩,那一頭固定在1#台,通過幾個滑輪組運行的。”
  夏高他們是經過培訓,同時整個索道也是他們起重班自己組裝,所以對這些部件操作是比較熟悉,說起來也簡單多了。
  汪劍涵看每個操作椅前各有一台大的,一台小的卷揚機,看起來大的是負責起吊,小的負責前後移位,一人控制一根索道,而所有的索繩又通過滑輪傳向塔架,看樣子只看這操作室是不能完全能弄懂。
  “那夏班長,你們忙著,我去塔架上看看。”
  “你爬得上去嗎?那可有四十多米。”
  夏高見汪劍涵一身單薄,似乎不太相信。
  “沒事的,我體力還是不錯的,況且我還得去熟悉一下這軍用萬能杆件,聽說這玩藝很方便,可以搭出很多樣式出來。”
  汪劍涵自信滿滿的說著。
  “那你小心點,那爬梯可不好上。”
  夏高邊說,邊從一旁工具箱裡拿出一雙帆布手套給汪劍涵丟過來。
  “謝謝!”
  汪劍涵拿著手套,邊走邊說道。
  塔架就在操作室的後方,順著操作室,不用幾分鍾就到了,從下面看上去確實挺高。
  汪劍涵戴好安全帽,把帽帶系好,緊了緊褲帶,戴上手套,穿過幾條鋼繩,然後就看見架子邊上綁著一把鐵梯,一直通往塔頂。
  汪劍涵把相機斜跨在肩上,並收緊,不讓相機搖恍,雙手扶著爬梯輕搖了一下,感覺整個扶梯是已綁牢在架子這上的,也就放心的開始向上爬。
  這是汪劍涵有和到來第一次垂直爬那麽高,這塔架有四十二米高,算起來至少也是十多層房子的高度了。
  剛開始汪劍涵還是爬得比較順利的,但爬到那三十多米的時候,感覺這個位置風也大了起來,剛才只是覺得秋高氣爽的和風,現在卻覺得寒意大增。
  汪劍涵爬到一層架子連接之處,把腿插在架子立杆裡踩穩,然後一手反扣抓緊扶梯,就這樣坐在橫杆件上,掏出一根煙,慢慢點上,休息片刻。
  這軍用萬能杆件是一種比較標準的爬架杆件,可以搭高塔,也可以搭便橋,還可以作為鑽機支架,應該是功能很多,所以叫了個很牛的名字“萬能杆件”,但以汪劍涵現在的知識,還只是在書裡知道能乾些什麽,而眼前的塔架只是其中的一種功能。
  一根煙下來,汪劍涵恢復了些體力,確不是汪劍涵一口氣爬不上去,而是汪劍涵覺得在此段休息一下,手抓扶梯會更保險些,畢竟下面空空,幾十米高,一不小心跌下去,那就要跟世界說再見了。
  汪劍涵再鼓作氣,終於爬上了塔頂,從整個塔頂看出去,感覺完全是不同的景色,不同的心情。
  塔頂首先是兩根主索,原來拉索的時候汪劍涵已經領教過了,這索可不是一般的沉。
  而主索之上有幾十個分索器、配件等,幾根鋼繩通過滑輪連接到各分索器上,循環繩與主繩相差一米五左右,這樣有利於檢修,同時也保證各繩運行的順暢。
  汪劍涵坐在塔頂,感受著秋風的吹拂,剛才還有一些膽怯之意,現在反而消失貽盡,這怕也是人之常情,一般人在過程中會感到恐懼,但真正挺過這些過程後,反而在最危險的地方感覺不到危險,這是一種心裡的負作用,所以很多人都是在過程中放棄攀登, 當你真正登上高塔,卻也不再覺得有什麽危險。
  汪劍涵小心打開相機,把各個鋼繩的連接,走向都照了下來,感覺已基本上領會的這索道運行的基本原理,確如謝工和夏高他們所說,其實很簡單,並沒有過多的複雜之處。
  汪劍涵自我感覺這次登塔還是學習到了許多的知識,就如農村的一句老話“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如果你不親自上塔,也許所學到的知識永遠會停留在書本上,方案上,甚至停留在那些條條框框之上,而不會有如此真實的認知。
  汪劍涵坐在塔架上,除了學習到專業知識外,另一方面他也感到人的視野其實完全取決於自己所處的高度,正所謂“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只有爬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這句話很多人都會,但真正懂的人卻很少,所有的學習其實只是在為自己腳下增添掂腳石,可以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汪劍涵的一手夾煙,一手持著相機,從取景框裡細看著,再選了一個適合的方位,把相機的角度調整好,正好在塔頂角上有一片連接的頂板可以放置,於是把相機調成自動拍攝,再回到剛才所坐之處,仰頭遠望,藍天白雲,盡在眼前,感覺無比自豪,而相機在緩緩的回卷中記錄下了這一刻。
  汪劍涵安全的爬下塔架,再仔細看了看整個杆件的組裝方式,以及地錨、纜風繩的設置方式,這才轉回機房,跟夏班長打地招呼後,懷著滿意的心情順道去看看工地上的施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