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生並沒有著急去找秦穆公請辭,而是先了去一趟大鄭宮后宮見他的阿姊伯姬。
離開秦國這事,於情於理都要先給他阿姊伯姬打個招呼,萬一秦穆公盛情難卻,伯姬也能幫申生從中斡旋一二,甚至出其不意的可以起到關鍵作用。
女人的作用從來不可小覷,就像夷吾從秦國死裡逃生,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從晉國渡河。
這麽一說可能有點利用自家親姐的嫌疑,但是申生卻必須如此行事。
到了這個節骨眼上,姐弟之間其實也談不上利用,只是誰拉誰一把的問題。
申生知道他的這個阿姊是個頂好的人,對於親情極為看重,歷史上夷吾從秦國逃生,他的這個阿姊囑托了夷吾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接納逃亡在外的群公子回國,第二件事則是照顧好賈姬(晉獻公第一位夫人)。
可惜夷吾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在秦國答應的好好的,回國之後立馬就不認帳了,不但沒有接納群公子,而且還把賈姬照顧到了床上,彼時賈姬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嫗了……
“阿弟,你來了!”
伯姬見申生來看她很是高興,拉著他的手坐了下來。
“阿弟,這段時間在秦地住的可還習慣?秦地苦寒,不比國中,你可要多多注意才是,還有,你可是好久沒來看阿姊了……”
申生見伯姬絮叨個不停,關愛之意溢於言表,心中多少也有些不安,若非情勢危急,他也不願驟然離去。
別忘了,伯姬現在還懷著孩子呢,在一孕婦面前把她丈夫和親弟私底下的蠅營狗苟直接撕開,這要是氣壞了身子,一屍兩命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阿姊,你現在有孕在身,應該多去走動走動,不要總待在溫室之中,對身體不好。”申生避而不答,反而談起了育兒經。
伯姬掩嘴輕笑,“阿弟,你一個男子還懂得婦人家的事?而且你到現在好像也沒有子嗣吧,阿姊可是聽說,君上送給你五位公女,你可要加把勁,爭取明年生養四五個子嗣才好……”
申生默不作聲,五名秦國宗女他壓根就怎麽搭理過,這段時間和五人說的話加起來也沒幾句,說到底申生根本就不相信這幾人。
雖然申生心裡也明白這五人並非算都不可相信,或者說秦穆公應該還不至於在這五名女子身上作手腳,但是他心底還是有些抗拒的。
況且,既然要離開秦國,申生實在沒必要去招惹秦國公女。
伯姬見申生沉默不應,以為出了什麽事,“阿弟,你這是怎麽了,是對那五位公女不滿意,還是……”
“請阿姊摒退左右,阿弟有話要對阿姊說。”
伯姬申生神色鄭重,也知可能不是小事,揮揮手讓侍候在左右的女婢退下。
“阿弟,究竟是生了什麽事,阿姊看你臉色可不太好……”
“阿姊,阿弟今日前來是向你辭行的。”
“啊?”伯姬大驚,“阿弟,這是為何?可是在秦國受了什麽委屈,還是……”
“噓!阿姊小聲一些。”申生用手指擋在嘴邊。
待伯姬稍微平靜了一些,申生這才說道:“阿弟本不願離去……”
伯姬情緒有些低落,小聲插話道:“那又為何……”
“阿姊聽我說完,阿弟而今若是再不離去,以後想要離開秦國,怕是難了。”
“阿姊亦知,我在國中素有人望,驪姬雖然一時得意,然父君百年之後,其勢必不可久長,
屆時國中必然生亂,我雖不在國中,但國中上下人心向我,我入國中繼位可謂是眾望所歸,國亂亦可不靖而自彌,然晉無內亂,於秦不利,秦國自立國以來,數代國君皆欲東進中原,晉勢愈強,則秦勢愈卑,二國之勢不相合,秦伯懼父君百年之後國人或立我為君,與秦爭雄,故而有囚我之心。” 伯姬聞言心中也是震驚不已,他本來就是極為聰慧的女子,聽申生合盤托出,也知道這事估計是八九不離十。
這種事情談不上怪誰,國家之間的爭鬥本來就是沒有任何親情可講的。
凡是以為親情能靠的住,無疑都死的很慘,比如鄭國之於胡國。
“阿弟可是發現了什麽?”伯姬並沒有像申生想象中的氣憤不已或者情緒不穩,反而很平靜的問道。
申生自然不會隱瞞,“秦伯在宅中安插眼線,監視我的一舉一動,而且令人還向士卒打探我在國中的所作所為……”
話說到這裡,伯姬已經完全明白了,“那阿弟是準備如何離開,不告而別?”
申生搖搖頭, “不然,我先向阿姊請辭,然後再向秦伯請辭,秦伯雖有不軌之心,然自阿弟至秦以來未嘗有絲毫怠慢,衣服禮秩,飲食饋獻,皆如太子之禮,遇之甚厚,雖在國中亦不過如此,實有大德於我,我不敢不辭而去。”
伯姬默然,良久,她接著問道:“阿弟離開秦國之後,準備去往哪國?”
申生歎了口氣,“此事阿弟亦暫未有決斷,或戎或周,或楚或齊,總之能得一安身之地即可。”
伯姬聞言,又再次沉默了,她覺得她這個阿弟命是真苦,在國內自家老父恨不能要殺了他,到秦國來投奔她,本來以為讓他稍稍安頓下來,免受流離之苦,現在看來,唉,不提也罷……
她一個婦道人家,面對老父、丈夫和親弟之間的矛盾也是無能為力,只是苦了她這個一母同胞的親弟,想她們姐弟倆幼年時母親便撒手人寰,受了多少冷落和白眼,她還好,申生每走一步卻是極為艱難,到而今依舊如此,她覺得上天真是不公,為何要如此折磨她的阿弟?
俟一想到這裡,伯姬的眼淚又忍不住啪嗒啪嗒的往下落。
“阿姊,別哭啊。”申生有些手足無措,又有些真情流露的焦急。
見申生焦急的傻樣,伯姬又覺得好笑,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這讓申生有點摸不著頭腦,只能歸結於孕婦情緒易變。
“阿弟,你既然準備離開,那就趕快去向君上請辭罷,如果君上不許,阿姊替你求情,離去之後,凡事要多加小心,切勿以阿姊為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