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鄭宮后宮,申生和伯姬姐弟倆抱頭痛哭。
伯姬是真哭,申生也不能說全是裝的,多少也受到了伯姬的感染,有種悲從心來的感覺,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在異國他鄉申生可算是見著親人了,親情的溫暖讓申生多少有些情不自禁。
“阿姊,別哭了,你已有身孕,不可太過傷心,阿弟不是已經離開晉國了麽?”申生擦了把眼淚,小聲安慰道。
伯姬聞言,稍微平複了一下情緒,拉著申生的手坐了下來。
申生在大鄭宮前殿拜謝過秦穆公的收留之後,緊接著就被秦穆公安排的人給帶到了伯姬面前。
伯姬自從聽到申生使者的陳情之後,夜不能寐,非常擔心申生的處境。
“阿弟,你和阿姊說說,究竟是怎麽回事?”
伯姬雖然聽到了使者的匯報,但使者所知有限,終究不如申生這個親歷者知道的多。
申生微微沉吟,然後便開始向伯姬講述整個事情的經過。
“阿姊亦知,驪姬常視我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後快,阿姊未出晉時,我經常領兵出征,此乃驪姬之謀也,若我戰敗,驪姬則譖於君前,幸而祖宗保佑,將士效死,弟未嘗一敗。”
“驪姬見無隙可乘,於是汙我對其有不軌之心,父君猶疑不信,驪姬便邀我同遊,期間以蜜塗發,蜂蝶皆至,驪姬喚我驅之,我不忍,揮袖為其驅蜂,誰料驪姬早使父君藏身於暗中,我驅蜂,父君以為我真有不軌之心。”
“然而此皆小惡,言之外人不信,亦不足以廢我,去歲冬日驪姬突然使人告我,言父君夢見母親,讓我去祭祀母親,並獻胙肉,杜師告我不可輕信驪姬之言,然事涉父君,我不能不聽……”
“父君出獵未歸,我便將胙肉留在宮中,六日後,父君歸,驪姬預先以鴆入酒,以毒藥傅肉,父君取酒瀝地,地即墳起。又呼犬,取一臠肉擲之,犬啖肉立死!”
“杜師聞之,使小臣告我,我逃奔曲沃,自縊未死……”
說到這裡,申生臉色有點灰敗,伯姬聽到申生竟然輕生又大哭了起來。
“阿弟……”
沒辦法,申生只能再次安慰伯姬。
好說歹說,伯姬終於不哭了,擦乾眼淚,伯姬好像想到了什麽似的,“阿弟在國中素有人望,老大夫狐突,少傅裡克,大夫丕鄭,卜官郭偃,太史史蘇等人難道沒有為阿弟開脫一二?”
申生歎了口氣,“杜師強辯而死,即使為我開脫又能如何,不過徒廢口舌,惹得父君不快而已!”
說實話,申生對這些人還真沒有心存太多怨恨,父子之間,身為人臣真不好取舍。
這些人能夠中立,其實已經是對他莫大的支持了。
難道非得讓所有的人臣都像李二陛下的臣子一樣,就是李二陛下手底下的那一幫人讓他們去強逼甚至是乾掉李淵,怕也是沒人敢作,
那是自絕於天下之舉。 對君不忠的人,誰敢用?
像裡克、丕鄭這一幫人其實對他是挺忠心的。
別的不說,晉獻公死後,裡克這一幫太子黨聯合夷吾、重耳之黨先殺奚齊後殺卓子,這裡面難道沒有報仇泄憤的念頭?
夷吾繼位之後還深受太子黨的威脅,把裡克等人殺了才安心。
“那驪姬毒婦真是該死……”伯姬恨的咬牙切齒。
這個鍋必須是驪姬來背,伯姬總不能怨晉獻公沉迷女色,偏聽偏信吧?
申生又歎了口氣,不說話了。
“阿弟離開晉國也好,省得再受那驪姬毒婦的禍害,以後阿弟就留在秦地,有阿姊在,不會再讓你受委屈的……”伯姬安慰道,同時也拿出了長姐的風范,齊薑去世的早,這姐弟倆雖然談不上相依為命,但是感情確實是極為深厚。
申生還能怎麽說,只能點頭稱是,他來秦國不就想找一個安身之地,然後安安心心的等待他的便宜老爹歸天麽……
不管驪姬等人在國內怎麽折騰,等晉獻公一死,他們也難在國內翻出大的浪花來。
驪姬那些人根基太淺了,即便是仗著晉獻公一時得勢,早晚有翻船的時候。
……
晚上,一場盛大的歡迎晚宴在大鄭宮正殿舉行。
秦人好酒尚武,性格粗獷不拘小節,對待客人,尤其是申生這樣的貴客,自然是極為熱情。
給申生敬酒的幾乎是源源不斷,而且還是不喝不給面的那種……
宴會開場沒多久,申生已經微微有些醉意了,秦酒和其他地方的酒不同,秦酒的濃度較高,倒不是秦人掌握了後世的蒸餾提純工藝,而是秦酒通過將原漿酒窖藏,在恆溫恆濕中慢慢變陳老熟,可以輕松達到高純度。這種窖藏釀造的白酒,喝醉後第二天醒來也不會有頭痛的感覺, 不像蒸餾酒有較大的後勁。
面對著這麽一大幫人的熱情,申生還能說什麽,喝唄……不能喝硬著頭皮也要喝。
中國上千年的飲酒文化告訴我們一個真理,無論你穿越到哪個年代,只要會喝酒,就不怕交不到朋友。
托原主的福,申生的酒量其實不算差,勉強也能應付的過來。
“公子,滿飲此爵,臣祝公子萬年!”
“公子既入秦地,就是我秦人的朋友,來,再飲一爵,為公子與秦人的友誼稱賀……”
……
申生無語,他突然有些懷疑這幫人是不是打著給自己敬酒的幌子,想偷偷多喝。
畢竟酒這個玩意平常可不多見,即使是貴族也不可能天天飲酒,很多人飯不吃不上,哪有多余的糧食去釀酒。
除了在這種大型的宴會上,貴族才能敞開肚皮喝,在其他場合想像這樣一爵接著一爵的飲酒,那是做夢。
酒酣耳熱之際,響起了一曲秦地的歌謠,不是大秦帝國的那個赳赳老秦……
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見君子,並坐鼓瑟。今者不樂,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楊,既見君子,並坐鼓簧。今者不樂,逝者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