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之大宋明君》第92章 1起面對
  “這個劉光世,”趙構隨手把厚厚的一摞戰報放在一邊,笑著問趙鼎:“你看,這德性,還能讓他帶兵嘛?”

  趙鼎沉吟了一下,回道:“臣以為,畢竟是打了勝仗,若去除軍職,恐怕不妥。而且,其人為將家子弟,軍中諸多將領與其父頗有淵源,現在我朝兵少將寡,對其打壓太過容易令將士心寒。”

  趙構聞言,眉頭微皺,陷入沉思之中。趙鼎之言,老成持重,極為有理。

  千百年來,軍中歷來重視袍澤關系,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就好在將士重情誼,在打仗時能不棄袍澤,生死相托,協同作戰,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壞處也很明顯,容易形成利益或者關系團體,甚至將朝廷大軍變成類似私軍的存在,這是為歷代君王所忌諱的事情。

  原歷史中,嶽飛的嶽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劉錡的劉家軍、吳玠兄弟的吳家軍等等,都帶有明顯的個人崇拜色彩,雖然這些名將都是忠君報國的棟梁之材,但嚴格來說,出現這種情形都是不合適的。

  為什麽這麽說呢?

  這些名將在國家遭到外敵侵犯之時,能挺身而出,英勇作戰,抵抗外敵,這是國家大義所在、民族氣節所在。

  但,如果外敵不存在了呢?有的人會不會產生其它想法?比如,我等拚死拚活保家衛國,憑什麽他高高在上坐享其成?

  退一步來說,就算這些人沒有想法,如果生死相依的部下有想法了呢?也來個黃袍加身什麽的,腫麽辦?

  畢竟和平年代沒有戰事,再想晉升難有空間,不如弄個從龍之功出來,必定能高居廟堂之上。有這種想法的人,是百分百存在的。

  所以,趙構當初以忠勇軍為名,包括後來打造軍魂的努力,就是考慮到了這種可能,盡可能地預防出現上述的問題。

  忠勇軍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宋皇帝領導下的最強軍隊,趙構要在軍中確立這種榮譽感,並在事實上實現這個設想,將來的火藥槍、炮等新式武器量產之後,都會優先裝備忠勇軍。

  外患解除之後,他還打算成立專門的軍官學院,由自己任院長,和其他名將一起授課,打造以皇帝為核心的軍事集團,所有軍官都必須經學院考核合格後方能取得領兵資格,這樣也便於高級將領熟悉中下級將領的能力。

  需要對外作戰的時候,有大把的將領可用,隨時可以選調合適的人擔任主帥、副帥,領導軍事行動。

  比如,前次以宗澤的威望和能力統帥大軍,發起對金兵的追襲。下次,可能就會以嶽飛、吳玠為帥剿滅金兵。下下次就可能換成張憲、吳璘為帥征討西夏,以劉錡、張伯奮為帥征討吐蕃等等。

  至於劉光世這種有點軍事能力又不堪大用的將領,就專門負責對內作戰吧。

  “你說的對,這樣吧,”趙構既打定了主意,便淡然說道:“給他個承宣使(正四品,武官虛銜),張俊也一樣,兩人出忠勇軍,分別出任漣水軍(今江蘇漣水)承宣使、鎮巢軍(今安徽巢湖)承宣使,收編的匪軍編入二人麾下,讓他們專司征討各地賊寇,今後只要有戰功,照樣可以加官晉爵。”

  “官家英明,這樣做二人皆有晉升,又有實權,他人亦無話可說。”趙鼎停頓了一下,話鋒一轉:“但此二人治軍不嚴,貪財好色,恐負官家所托,好叫官家知曉,極早防范。”

  趙構對於這兩人的大致品性早有所知,也不是沒想過如何節製,

於是張嘴就來:“這事兒也不是很難辦,從忠勇軍選調兩人過去出任承宣副使(從四品),再選調一百校尉(正六品),到二人軍中任遊擊將軍(從五品)、各營統製,受張、劉二人節製和統領,但日常訓練和軍紀由承宣副使和各營統製負責。”  趙鼎見趙構沒怎麽打頓張嘴就來,明顯是花了心思琢磨過的,心裡覺得很欣慰:官家有為,賢臣良將之幸也。

  關於張、劉二人的處置讓趙構突然想起後世的國家武裝力量,覺得張、劉二人的定位和武警很相似,便有了新的想法。

  本來,宋朝軍製有些亂,以前最精銳的部隊是禁軍,負責京城拱衛和戍邊,隸屬樞密院直接調動,三衙領兵,直接對皇帝負責,兵力一分為二,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戍諸郡;

  地方州縣有廂軍,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役兵,隸屬兵部,接受地方行政長官領導,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一般沒有訓練、作戰任務;

  另外還有類似於民兵的鄉兵,平時不脫離生產,農閑集結訓練,擔負修城、運糧、捕盜或協同禁軍守邊等任務;

  藩兵,是西北部邊防軍,由陝西、河東與西夏接壤地區的羌人熟戶部族軍組成,諸部族首領被封軍職,率部族軍戍守邊境。

  土軍和弓手,是準軍事化部隊,名義上隸屬兵部指揮,由各州縣的巡檢司、縣尉管理,是地方治安力量。

  打仗時,真正有戰力的,還是禁軍,也就是現在的忠勇軍,其他的都不行。

  北宋前期號稱擁兵一百五十萬,末年也有七、八十萬,但這個數字包括了廂軍、鄉兵等非作戰人員,真正的戰兵只能一半左右,也就是三、四十萬。

  這種情況在後世是不可能出現的,軍隊自有後勤保障部門,同樣要參加各自軍事訓練,關鍵時候也能打仗才行。

  而金兵南下時的兵力統計就是如此,說有十五、六萬兵力,那是實打實的戰兵。不象北宋,雖號稱八十萬大軍,除去吃空餉的,真實戰兵尚不足一半,且分散與各地,加之軍紀散漫,毫無鬥志,焉能不敗?

  所以,趙構要求忠勇軍步兵輪流負責運糧,跟大部隊保持同步行軍,既鍛煉了士兵的體力,又節省了大量的雜役兵員。

  這樣一來,就沒必要在後方設置數量龐大的雜兵建制,有維持地方治安和清剿賊寇的軍隊,相當於後世的警察和武警,就OK了。

  可以將各地的鄉兵、土軍和弓手精簡、合並於州縣巡檢司,負責各地治安;各路再設招討司,負責征巢賊寇。加上京城及邊境戍衛的忠勇軍,一共三軍,簡單明了。

  “趙鼎,有一事,要借著這次難得的休整機會推行,你擬定個方案,盡快落到實處……”趙構把自已的想法跟趙鼎交待了一下。

  趙鼎聽後,心裡明鏡一般,這麽重要的事,一般都是由宰相處理的,官家將這事交給他,是要將這事作為最終考核,檢驗他的能力。

  “請官家放心,”他站了起來,非常自信地說道:“此事臣必定辦妥!”說完,躬身告退,似乎是要立馬開工的樣子。

  邢秉懿一直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未發一言,直到趙鼎退去,才關心地說道:“唉,一國之君,每天要操勞那麽多事,真是不容易啊!”

  趙構心道:你哪知道穿越人士的辛苦啊,越是知道將來的局勢,就越是要和時間賽跑,不能大意啊!

  但這種心事,又不能說,隻好說:“在其位則謀其政,身為皇帝,自當以國為念,要知道,我不操勞,有的是人想操勞呢。”

  邢秉懿再不懂歷史,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下意識地點頭說道:“嗯,我是皇后,不論什麽時候,都會和你一起面對。”

  趙構突然心中一暖,抓起她的小手置於手中,微笑道:“好,一起面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