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錘局為了應付未來的嚴峻形勢,還籠絡了幾個高手,金並入獄後,靶眼徹底了諾曼.奧斯本的戰車,戰鬥經驗豐富,人也冷靜,靶眼現在是諾曼.奧斯本手下的一員大將。手機端
出生於1946年的戴肯也被諾曼.奧斯本招攬,這個金剛狼的兒子今年已經70歲了,但是得自金剛狼的自愈力大大延緩了他的衰老速度,看起來像是個青年。
不過這個戴肯滿臉煞氣,獨自待在一個陰暗角落,沒有和任何人寒暄。
原本應該還有毒液埃迪.布洛克,不過這家夥和他體內的毒液顧忌黛西的存在,今天沒有到場。
“恭喜你,奧斯本先生,走出這一步確實很有智慧。”黛西和諾曼.奧斯本輕輕握手,兩人看似是握手,實際誰也沒碰到誰。
諾曼.奧斯本面帶愁容,剛才有幾個他很看好的高級特工和他抱怨,話裡話外是福利啊、福利啊、福利啊什麽的!他很想問問那幾個人,你們之前都是跟誰混的?咱們天錘局成立第一天你們要錢,這合適嗎?
不過他倒沒覺察出問題,美國這邊是一個談錢的社會,沒有忠義無雙、隻談付出不求回報的人,至少他沒見過,談錢很正常,不談錢才怪呢。
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他也喜歡談錢,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他是商人,談起資本的運作、市場形勢他能說三天三夜,可對於特工那一套完全不懂。
幾個‘慕名而來’的精銳特工給他講了一大堆關於安全屋的建設、分部的建設、訓練基地的建設、人員招募的注意事項,這些知識讓他很受啟發,暗自調查一番,發現這些人的身份都沒問題,有幾個還是在FBI、CIA工作了很多年的精銳,能力是一等一的,是死要錢的毛病不太好......
錢該出還是得出,他自帶乾糧來組建天錘局,國會基本沒怎麽撥款,這些錢都需要他私人掏腰包,偏偏他還把資產都轉移到了兒子名下,要把錢弄出來他需要運作一番。
這是他的強項,做起來毫無難度,只是他很感慨,自己做特工的第一天竟然還是和錢打交道,這和他的設想不太一樣。
思緒很快收起,諾曼.奧斯本笑得很和善。
“是啊,我也一直希望能夠像約翰遜小姐這樣,為市民服務,這是我的榮幸!”對方一幅要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表情,讓黛西一陣嗤笑。
裝什麽蒜呢!美國方面希望他能抗衡神盾局,贏了他們佔便宜,輸了犧牲掉奧斯本,美國還是黛西的好朋友。
奧斯本當然也有自己的算計,他要獲得強大的武裝力量,單純的金錢實在太過脆弱,沒有自己的武裝,賺多少錢都是空樓閣。
神盾局現在連續拋出黑科技產品,無論是小型傳送門還是新一代的互聯,以及身份認證芯片,這些東西大財團都很眼饞,可他們不敢下手。
有核彈、有大軍,神盾局是沒有名義的國家,還是個超級流氓國家。
沒有任何一個財團或個人敢得罪黛局長,代價太大,反正能從別的地方掙錢,沒必要和她死磕。
諾曼.奧斯本分析了黛局長的發家之路,很受啟發,一手拿槍一手做生意,這才是王道。
大型集團可以雇傭一些護衛,但是幾十、幾百個雇傭兵實在薄弱,即使他在國會運作多年,一些大型武器也弄不到,如今他當了天錘局局長,除了核武,所有美軍裝備都對他敞開了大門,這是身份改變帶來的好處。
自己掌管天錘局,慢慢把這個國家組織變成自家組織,同時兒子繼續掌控奧斯本集團,兩條腿走路,這是諾曼.奧斯本的計劃。
黛西對這個做法不置可否,但是從諾曼.奧斯本的角度看,這已經是把各方心思算到了極致的結果。
可惜他不知道九頭蛇的強大,吸取敵人養分壯大自身,這種事九頭蛇幹了七十年,那是太有經驗了。
想體驗特工生活?先去籌錢吧,發工資這只是開始,後面的路還長著呢。
黛局長原本還在擔心手下太多,工資消耗大,諾曼.奧斯本跳出來的時機剛剛好,讓老小子替自己承擔一部分工資費用吧,自己這邊只要發個補助行。
奧斯本先生是好人啊!
簡單恭賀後,她離開了五角大樓,人家邀請她更多是為了示威,這個天錘局內部具體有哪些人肯定要對她保密。
“派人盯著他,有消息告訴我。”在離開華盛頓車前,她對手下特工吩咐了一聲。
天錘局建立前她拿到成員的花名冊了,現在諾曼.奧斯本認為是心腹手下的一百多人裡有五十個是九頭蛇,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下,想靠這些人來發展組織對抗神盾局?做夢去吧!
離開華盛頓, 她很快來到了亞特蘭大,在CNN的演播室外她見到了琴。
媒體關於老皮和蟻人的宣傳很有啟發效果,琴準備吸取其的寶貴經驗,把變種人和人類和睦這個話題炒作一下。
為此琴和黛西說了兩次,本來也不是多難的事,她一口答應下來。
奧創戰爭時的播報太過倉促,這次她和CNN的管理層協商,又弄出一個追蹤報道。
今天的主角是裡德.斯特拉克和他的妻子凱瑟琳.斯特拉克,一雙兒女,女孩勞倫、男孩安迪。
另外一個主角是對變種人態度大為改觀的年光頭男傑斯.特納,他還帶來了他的黑人妻子和女兒。
斯特拉克一家人的態度非常古怪,這一家從父親到妻子到弟弟,三個家庭成員都對勞倫這個變種人有些微詞。
社會長久形成的觀念正在和他們的家庭親情劇烈碰撞,親情肯定會佔風,但是這個過程產生的隔閡無疑會傷害這個原本平靜的四口之家。
“小姑娘原本一直隱藏著自己的能力,是我的號召讓她走出了第一步,如今這個結果......”琴和她輕聲討論著。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