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弓取天下》第47章 要築城2
  雖然老將軍和董狐狸相勸楊杞不要外出築城,但是楊杞還是外出築城,一來確實如楊杞所說,董狐狸所部的人馬如果冬天待在關外帳篷中過冬的話,恐死傷會很慘重,對於這批人口,楊杞還是很看重的,再者楊杞當初選擇封地在永平,就是為了方便對外擴張,關外的廣闊土地,就是楊杞的目標,現在正好恰逢其會,正是對外擴張的好時候,還有楊杞準備效仿日本吳墨一夜成之法築城,讓敵人就是騷擾也沒有辦法。

  對於築城,老將軍和董狐狸持反對意見,為確保此事順利進行,楊杞要說服兩人,老將軍是一心為楊杞著想,董狐狸雖然也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是心裡也期望楊杞能夠築城,畢竟築城是給他的部族居住,就像楊杞說的,寒冬之下,僅憑帳篷是抵擋不住嚴寒的,人先不說,自己部族賴以生存的牛羊,馬匹,恐怕全要凍死,所以董狐狸還是十分糾結的。

  楊杞讓兩人先聽一下自己的計劃,再發表看法,首先是築城的位置,不宜選在裡長城太遠的位置,不然一但有戰事難以支援,楊杞將位置選在漆河附近,一個幾字形的河道位置,此地三面環水,距離長城的位置也不是太遠,對於楊杞選的這個位置,兩人都沉思開始琢磨,這個位置不可謂不好,如敵人來襲,另外三面有漆河環繞,只需防守一面皆可,但是同樣的,如果敵人圍而不攻,我軍也有被困死之危,兩人暫時都沒有發表意見。

  楊杞接著說道,他要一夜築成一座城,準確的來說不算城,一座小堡壘,兩人聞言,都有點驚訝,覺得楊杞有些自大了,要築一座可容納十萬人的城池,非數月甚至一年之期不可得,怎可能一夜之間建成,況且築成所需物資轉運,也尚需時日,楊杞也看出兩人不信,指著地圖上的漆河道“二位可知這是什麽”,兩人不假思索的答道“漆河”,兩人也是久居此地,焉能不知道漆河,只是不解其意,楊杞接著說道“我為何將築城之地選於此,就是要用這漆河築出一座城來”,兩人被楊杞說的一頭霧水,河水怎能拿來築城,老將軍上前摸楊杞額頭,看看楊杞發燒沒,是不是燒糊塗了,今天說的話一句比一句怪,楊杞也是被老將軍的舉動搞笑了,楊杞對老將軍說自己沒病,也知道二人不解其意,楊杞解釋道“我之所以把築城地點選在漆河附近,就是要利用漆河水利,用船隻轉運物資,集結船隻,將大量築城材料一同運到,迅速建造好城池,即使有人來攻,也無妨,因為城以築好,可依城而守”,兩人大呼“此舉甚秒”。

  兩人因思維局限,沒有想到用船來運送材料,如果是在南方,人們見慣了船只在江河湖海中來來往往,肯定能都想到,但是兩人都是長久生活的北方,除久居海邊以捕魚為業的人們,大家平時都不怎麽見到船隻,運輸物資也多以馬車為主,所以兩人一時之間,並未想起船運之事,老將軍問出了自己的疑問“就算是能將眾多築城物資同時運到,也不可能旦夕之間,就將城築了起來”,楊杞給老將軍解釋道“此城非彼城,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建造一個小堡壘,用於防守,然後慢慢的再往外擴建”,楊杞這麽一說,來將軍就明白了。

  楊杞的設想是這個樣子的,用船將物資運到,先從此地建造一座類似軍營的堡壘,以木板為牆,後面建造好瞭望塔,箭塔等軍事防禦設施,如有人來攻擊,可就地防禦,其實也不會有敵人那麽快來攻擊的,但是以防萬一,還是要如此,

接著在木板牆外以磚石建造城牆,只是單純的一層牆,並不能站人的那種,等整個堡壘被磚石牆圍了一圈以後,再開始建造城樓,拓寬牆面,使人可以站於城牆之上,等這個完整的一圈城牆建立好以後,就不怕敵人來襲了,就可以慢慢的往外擴了,就算被包圍,也可以經由水路運送物資,得以補充,聽完楊杞的詳細計劃以後,兩人也同意了楊杞的築城計劃,這些年以來,大明一直被北方蠻族壓製在長城以內,從未有過對外開拓之舉,如果此次楊杞此舉成功,老將軍等人亦能跟隨楊杞名留青史,又有誰不想被世人傳頌,名流後世那。  既然事已決定,一切就要都行動起來,征集船隻,調配物資等等諸多事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由於一開始要建造的是一個類似軍營的堡壘,所以準備派過去的第一波人是軍隊中的士兵, 也只能是軍中士卒,畢竟他們還要肩負防守任務,萬一遇到襲擊,士兵就可以就地展開作戰,等簡陋的堡壘建造了好,第二波去的人就是民夫泥瓦匠等人了,因為搭建簡易堡壘很快,最多也就一天的時間,可能還用不了一天,所以第二波的人也會很快就到達,之後的事就需要緩慢進行了,本來楊杞作為一個化學系的學生,弄個水泥什麽的出來肯定不在話下,但是現在楊杞顧不上此事,也不像讓水泥這麽快就問世,物資在慢慢的準備著,楊杞則去關注另外的事情了。

  之前楊杞張榜招募各類人才,其他的人才篩選的事情都交給陳安去做了,但是水利方面的人才楊杞一直沒有找到,而對抗天災的旱澇又是尤為重要的事情,再說不管是規劃水渠還是修建水渠都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在找不到水利方面的牛人,楊杞恐怕時間真的會來不及,楊杞記著這個時期日本好像有幾個不錯的水利方面的人才,實在不行,楊杞就要派人去日本尋找了,誰知,就在楊杞為此事發愁的時候,有兩個人找上門來,聲稱自己在水利方面頗有建樹,或可為楊杞分憂,楊杞喜出望外,真是正瞌睡那,就有人給送枕頭來了,來人一老一少,老者已六十有余,年青者也有三十,老者名為沈啟,南直隸人蘇州人,曾任工部主事,後告老還鄉,曾聽聞過楊杞之事,此次特來相助,年輕者名為潘季馴,本想上京考取功名,但其人好直言不諱,不願與其他官員同流合汙,聽聞燕王楊杞賢明,又恰逢楊杞第二次招考人才,所以轉道而來,路遇前輩,二人結伴而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