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世祖》第二百六十七章 安西的請求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愛筆樓]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又是一陣沉默,劉暘再度示意慕容德豐坐下,思吟幾許,道:「去歲冬,六弟所上章程,朝廷仍在討論,未曾定議,你以為如何?」

 慕容德豐突然聞此言,愣了下,稍作思索,方才反應過來劉暘所指何事。兩眼中閃過一道亮色,顯然,太子殿下對一切事務,都是心裡有數的,如此看來的話,他們這些人的顧慮,倒顯得杞人憂天,畫蛇添足了......

 去歲,在劉旻二次西征結束,收復碎葉之後,幾經糾結,終是按捺戰意,選擇罷兵休整,將主要精力放到休養將士與善後統治上來。

 而在這個過程中,安西同樣有太多需要求助朝廷的地方,在面臨困境之時,劉旻也不吝開金口,就像當初剛剛收復天山以南之時那般,向朝廷求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xbyuan換源App,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一回,劉旻的要求還是老一套,要兵,要人,要糧,要餉,要武器,但與以往有所區別的,在於請求了大量管理人才,尤其是基層官吏。

 安西固然是地廣人稀,但要照顧偌大的地盤,所需的基層治安管理官吏是有巨大人才缺口的。而過去的這些年,安西都督府,說白了就是一個軍政府,行軍打仗,攻堅克難,尚足支持,但若論治政安民,維護統治,卻是極其明顯的短板。

 這與安東相比,完全是兩種狀況,當然,環境與形勢不同,帶來的發展也不同。安西早已是今非昔比,不再是當初的高昌回鶻一隅之地,而是囊括大半個天山南北的廣袤地域。倘若僅僅靠軍事征服,雖未到極限,但如不適時改變調整,也必難長久。

 因此,這一回,劉旻再度向朝廷請派官吏西赴安西,協助治理,建立一套正式完整的社會管理體系,將之徹底納入大漢統治之下。而劉旻要的人,還真是不少,自都督府以下各級職吏,劉旻一次性要了七百多人。

 這可真是為難到朝廷了,即便大漢國內官吏有所溢出,吏部甚至為一些人員的去留安排感到煩惱,但真要一次性拿出這麽多人去填安西的坑,同樣不是件容易事。

 官吏選拔委派,畢竟不埋蘿卜,把人分過去就行了的,是否合適,才乾如何,品德如何,又是否滿足安西都督府的要求,本人意願如何,這些都在考量范圍之內。

 而最為關鍵的是,是否同意安西所請,再給這麽大的支持力度。對此,朝廷仍舊呈兩面態度,爭執很激烈。

 支持的人認為西征前期投入巨大,付出了那麽大代價,連榆林叛亂之時都沒有放松,如今終有成果,自然要好生鞏固,以免得而複失,使將士浴血之功付諸流水。

 同時安西的請求也不過分,朝廷並非辦不到,何況魏王的請求,目光長遠,本就是在為朝廷減負,在提升安西自我造血能力,並非一味地向朝廷索取。

 反對的人,同樣考慮到此前為西征付出的巨大代價,認為不值得再輸血,而朝廷本身的難處也是現實。如今西征初已,善後之事還辦妥,安西又急切地鋪開那麽大攤子,顯得過於操切了,還需求穩些。

 當然,這些都是屁話,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朝臣舍不得在數千裡外的安西投入力量,認為得不償失,再加上持續供血安西,是在拖垮朝廷,養肥安西,不利於朝廷對安西的控制等等。只是這些,需要用一個更隱晦、更聰明的方式表達出來,大意就是如此。

 而另外一件讓朝臣比較敏感的事則是,劉旻除了要官、要兵、要民以填補安西,鞏固統治,同時還希望將西征將士的家屬盡數遷到安西,讓他們團圓,而西征將士則就地安家落戶。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相對省事的做法,也能在短時間

 內,讓安西收獲一大批可靠人口,夯實基礎,鞏固統治。這樣的要求,此前劉旻就提出過,朝廷並沒有同意,即便劉皇帝表露了少許支持,最終也只是聽憑西征將士意願,堅持願者留的基本原則,並且有樞密院的人監督著。

 而秉持自願原則的基礎上,效果也並不佳,即便都督府拿出了大量土地、牧場甚至女人來誘惑,原因落戶安家的人依舊不多。因為持續戰爭的緣故,安西都督府也不像安東那邊,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與財力去吸引人口。

 漢人戀土情節是十分嚴重的,幾乎烙刻在血液骨髓裡,讓他們背井離鄉,遠赴安西打仗,甚至埋骨青山,魂歸異域,問題都不大,但要他們永遠留在當地落戶安家,那大部分人都是不願意的,他們更願意帶著功名利祿,榮歸故鄉。

 當然,對於很多朝臣,甚至於劉皇帝來說,他們真正的顧慮,就是朝廷控制力問題。這不在於是否皇子鎮邊,劉皇帝可是不需要擔心這種問題的。

 症結在於,朝廷過去為了削藩收攏兵權,而執行的一系列嚴防死守的集權政策,倘若真依劉旻所奏,那就從根本上在掘朝廷幾十年兵政制度的基礎。

 過去,朝廷靠什麽控制軍隊,一是軍需後勤糧餉的控制,二是輪戍法,輔以忠君愛國教育等思想控制手段,但前兩者是最為根本的。

 對將士軍餉、被服、武器、賞賜的發放,一直由兵部直接控制著,並且有專門對應的部司負責,職權細化,責任清晰,這是朝廷對軍隊最為基本也最重要的控制體現。

 至於輪戍法,則是大漢國防建設中一項根本政策,這些年,不論軍隊如何變化,輪戍法始終堅持著,甚至更加細化完善。

 對於外軍,不論是當初的邊軍,還是如今的團練,朝廷在施行輪戍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的都是異地服役,其核心就在於用鄉土、家人來製約將士。人只要有牽掛了,行事便會有顧慮,不敢無所忌憚。

 而通過此法,輔以相對優握的待遇,朝廷對內外軍隊始終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掌控力,幾十年來,民亂、造反時有發生,但軍隊從來是穩如泰山,令行禁止。當然,這樣的局面是諸多因素共同形成,但朝廷對軍隊的掌控卻是最為根本的因素。

 即便偏遠如安東、安西,輪戍政策也是照例執行不誤,不論兩都督府權力有多少,其下屬駐軍自將領及士兵,始終按照一定節奏在輪換。

 當然,過去的兩年,由於戰爭的關系,對安西朝廷一直在進行補充,但這並不影響輪換實質,甚至更加徹底。

 倘若從劉旻所請,且不提那數萬西征將士的個人意願如何,如此造成的影響,卻是重大的,甚至致命的。那意味著邊陲將士的牽掛與負擔被消除了,都督府能更有效更直接地駕馭那些將士,相反朝廷對他們的約束能力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下降, 這是滋養藩鎮軍閥的做法。

 而對於這一點,是劉皇帝格外敏感的,無關於是誰當都督,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他腦子還是很清醒的。因此,他們沒有表態,而是任由朝臣們商討。

 也由此可見,劉皇帝本身就是個複雜矛盾的人,一方面有分封的想法,不惜以邊角相賜;一方面又強勢地維持朝廷權威,在敏感問題上堅持底線。

 朝廷有朝廷的顧慮,安西也有安西的考量,至少朝廷目前堅持的一些政策,耗費是比較大的,不可能充分放權,必然增加代價,倘若放寬,又不利於大局,徒生其他隱患,其中的權衡確實不容易做,也是議到如今,對於安西今後的治理與定位問題,始終沒有拿出個定論的原因。

 而此時,太子突然拿出此事來詢問,慕容德豐想了想,表情堅定地說道:「殿下,以臣之見,魏王殿下要官吏,要糧餉,要移民,都可適當調劑,唯獨將士落戶,家屬遷移,絕

 不可允,兵政制度是大漢安全之保障,絕不可動搖、更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