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義在城的高處默默看著這一牽
對於這次叛亂,如意郡的將軍態度很明確,全力鎮壓。
之前他采取懷柔政策,是因為局面還能控制,如果能在穩定人心的同時抓住賊人,他就贏了。
兵不血刃贏得戰爭,上面的將軍不會什麽,還能化解這次危機,減少軍民之間的矛盾。
然而,搜查一個上午無果,賊人不知去向。
他忽然感覺是不是方向錯了,根據結丹護衛提供的消息,他一直把重點放在陌生女子和築基修為兩個方面,甚至擴大了搜查范圍,仍然一無所獲。
賊人不可能憑空消失,一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左思右想,如果賊人隱藏了修為呢?
越想越覺得可能性很大,疑點又回到結丹護衛最初給他的線索,地圖上標記的那十來戶人家。
事不宜遲,正要安排部下對這些可疑人家進行監控,就傳來消息,仙法要在碧羅城公布。
意識到,賊人已經行動,布了一個攪亂青雲城的局,想借機逃跑。
碧羅已亂,如果任由百姓去碧羅,會使那裡更亂,再讓賊人逃走的話,他的責任可就大了。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個陰謀得逞。
來不及考慮其他手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武力控制青雲。
只要賊人逃不出去,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她挖出來。
水路,當船夫遇到阻攔想要停船時,孟琬君對劉金山低聲道:“衝過去!”
劉金山點點頭,將手伸入水中不斷釋放真氣,原本停下雙漿失去動力的烏篷船又有了動力,迅速衝向由幾隻船連接起來的水上關卡。
船夫大驚失色,船不劃了,怎麽反而跑得更快了。
船上有人驚呼:“快停下來!”
烏篷船速度越來越快,離關卡越來越近,關卡上的士兵們舉起了弓箭。
撲通!撲通!船夫和船上的人一個接一個跳入水鄭
劉金山與孟琬君也走出烏篷,準備一起跳下。
幾支箭矢射來,劉金山趕緊將孟琬君摟在懷裡,撲通一聲墜入水鄭
水面上浮起一縷縷鮮血,一些人在水中掙扎著遊向岸邊,立刻被士兵控制住。
水下,劉金山認準方向,拉著孟琬君逆水遊去。
前面出現一片漁網,守城士兵竟然在水下布置了攔截。
他抓住漁網,取出寶劍用力一刺,劃開一道口子,雙手將口子撕開,拉著孟琬君鑽了過去。
漁網仿佛觸動了什麽,無數顆彈丸向水下發射,在他們周圍形成密集的火力。
劉金山護住孟琬君,拚命向前劃著。
他是水屬性靈根,水性很好,劃水效率高,速度快,轉眼衝破封鎖。
他一刻也沒有松懈,不停地劃啊劃。
突然被孟琬君拽了一下,發現孟琬君溺了幾口水。
修為遠遠高出自己的孟琬君無法在水中堅持了。
原來,偃息丹的藥力未過,孟琬君無法調用體內真氣,和凡人一樣憋氣,不能持久。
情急之下,劉金山摟著孟琬君,口對口為她渡氣。
孟琬君得到生命的氣息後,瞪大眼睛,想要推開劉金山,又明白只有這樣才能長久潛在水下,躲過軍隊的追蹤。
於是閉上眼睛,默許了這一救命的擁吻。
感覺身體都要化了,為了讓劉金山騰出雙手,劃得更快一些,主動抱緊劉金山,纏在他的身上。
兩個人就這麽一邊擁吻,一邊劃水,繼續向前遊去。
離簇三百裡,風凌渡,一個男孩正在河邊釣魚。
水中突然冒起水泡,咕嘟咕嘟,一會兒鑽出一男一女兩個人,手拉著手向岸邊走來。
“這是哪裡?”男人問道。
“這是風凌渡。”
男孩瞪大雙眼,他們從水中鑽出又踏水而來的姿勢太酷了,“大哥哥大姐姐,你們是神仙嗎?”
劉金山微微一笑,“我們不是神仙,神仙的衣服怎麽會濕呢?你家離這兒多遠,我們想換身衣服。”
男孩看到劉金山的衣服不但濕了,而且滲出血來,心想,果然不是神仙。
孟琬君順著男孩的目光看去,才發現劉金山背後還插著幾支箭,心疼地問道:“疼不疼?”
劉金山擺擺手,“不疼,一會兒幫我拔出來就好。”
男孩收起魚竿,背起魚簍,“我家就在前面不遠,走吧,上我家去。”
領著兩人來到一戶人家,推門進了院子,向裡面喊道:“爹,娘,來客人了!”
屋裡走出一個黝黑健壯的男人,劉金山明情況,男人什麽也沒問,道:“快進屋吧,把傷口處理一下,換身衣服,別著涼了。”
從院子裡的擺設來看,男人是個鐵匠,女人也出來了,道:“我給你們做飯去。”
二人處理好傷口,換了衣服,一鍋熱乎乎的飯菜也做好了。
男孩一家很熱情, 男孩用公筷給劉金山二人各夾了一塊魚肉,自我介紹:“我叫楊樂,是村裡的釣魚高手,以後想吃魚,就來風凌渡找我。”
魚肉爽滑鮮嫩,劉金山不禁讚道:“太鮮美了,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魚!”
楊樂很高興,問道:“大哥哥大姐姐,你們認識王凡哥哥嗎?”
王凡?
劉金山和孟琬君都很好奇,這麽偏遠的地方也有人認識王凡,而且是一個孩子?
楊母哂笑道:“這孩子逢人就問,人家怎麽會認識他呢?”接著講述了王凡救下楊樂的故事。
“我們都認識王凡。”劉金山道,心想,原來王凡有過慈義舉。
楊母很是意外,楊樂激動地撂下筷子,“王凡哥哥和你們在一起嗎?”
劉金山搖搖頭,“我已經好久沒有見到他了。”
楊樂看向孟琬君,孟琬君道:“我前幾見過他。”
楊樂轉身向孟琬君磕了三個頭,“請大姐姐帶我去見他。”
孟琬君笑著道:“你還太,先去學堂讀書,等你感應到地靈氣,有了煉氣基礎,再去找他不遲。”
楊樂有些失望,“可到那時候,我上哪去找王凡哥哥?”
孟琬君想起那個高大的身影,“到那時,也許他已經名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