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城姬三國》第431章 前3發布
對於金陵城的普通百姓來說,七天的時間轉瞬即逝,畢竟勞動人民的生活,總是格外充實。

 因為是冬天,金陵城外的工坊,到了招工旺季,無數百姓來到金陵,用農閑時原本最無意義的體力,來令自己距離小康生活更近一步……

 在工作時間之外,金陵的各種戲劇團也生意大好,尤其是面向基層勞動者,劇目情節簡單、舞台和觀眾席露天的草台班子,幾乎場場爆滿,中高端的劇團,也能接到工坊的演出預定。

 不過對於剛剛結束科舉,正在等待結果的士子們來說,七天的時間,就像是磨人的小妖精……

 諸葛瑾、費禕、石韜等等胸有成竹的學霸,以及已經放棄掙扎的學渣還好,那些沒有萬全把握的士子,還有法正,這七天顯得很焦慮。

 區別是前者覺得自己是否能登科一甲、或二甲,在兩可之間,所以緊張,而法正……則是因為在科舉之前,就擺出了“今年我法孝直要考一千個”的架勢!

 如果不是因為法正在金陵,突擊學習工部內容,也就是購買了一些工部推廣的“基礎知識”類叢書,但卻學習未果的話,法正甚至想說自己要七科全冠。

 只是工部的內容,令其稍微收斂了一些,“退求其次”的聲稱要六連冠……

 法正也是在益州憋悶到,好不容易有展示的機會之後,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

 如此一來,他在金陵士子中的人緣、名聲都有些糟,看到那副仿佛在說“顫抖吧!我法孝直要來打臉了”的笑臉,總令人忍不住想要一巴掌糊上去。

 法正大概是糊名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否則法正這兩個字,就值得扣分到乙等起步!

 在參與科舉的士子,以及關注此事的楚國內外人士,包括吃瓜的金陵百姓的盼望中,十一月初十午時的時候,六部一院前三榜單,準時張貼了出來。

 這一天,連各大劇院、戲班的生意都冷清了幾分。

 普通百姓對科舉結果,也是吃瓜性質的翹首以盼。

 無數士子圍在將第一時間張貼榜單的坊市外,周圍的酒樓、茶館更是已經爆滿……

 午時一到,七張一字鬥大的巨幅,在坊市外展開,早就已經等不及的法正,在旁邊的一家酒樓二樓遠遠張望!

 廣義上大家最好奇的,當屬工部的前三——畢竟這是大部分士子,都直接放棄的,他們也想知道,那些題目究竟誰能做出來?

 至於最受矚目的,則是民部和樞密院的前三。

 楚國的百姓,對於六部一院的了解,或許無法準確的背出它們的職權范圍,但至少也知道個大概。

 乍看之下,民部是最重要的——按照新官製,各縣的縣令就是由民部堂長史、也就是民部在縣級的官署長官……

 主要負責協調一地行政,在符合上令的基礎上,是先修路、還是先修渠,先發展學堂、還是先鼓勵開設工坊,都需要民部、民部司、民部堂的長官來判斷。

 當然,並不是一拍大腿的判斷,而是要協調各部,更不用說還要接受吏部的監管。

 雖說六部各有職權,但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民部的權力最大。

 至於樞密院則不用多說,如今這亂世,哪怕在楚國,大家也知道拳頭大才最重要!

 很快“學神”們的名字,便受到了眾人的目光鞭撻……

 工部前三:趙爽、闞澤、嚴畯!(法正:( ̄_, ̄))

 禮部前三:陸績、鄧芝、石韜!(法正:W( ̄_ ̄)W)

 刑部前三:潘濬、賀齊、陳矯!(法正:(o言o))

 戶部前三:法正、步騭、諸葛瑾!

 民部前三:諸葛瑾、法正、費禕!

 吏部前三:孟建、諸葛瑾、法正!

 樞密院前三:法正、郭淮、朱桓!

 看著一個個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名字,許多士子都由衷的羨慕、甚至嫉妒起來,尤其是出現了不止一次的那兩位……

 不得不說,法正還真不是胡亂吹牛的狂生,人家兩榜榜首,還有一個第二、一個第三!

 僅次於他的諸葛瑾,也比他少了一個榜首的位置。

 只有法正自己,看到自己距離想象中的六連冠,差得不是一點點的時候,直接將鬱悶寫在了臉上。

 當然,法正倒不會懷疑,是不是其中貓膩,而是越發的給自己鼓勁兒——看來不僅是那些之前就已經功勳卓著的老臣,連同一起點的“新人”裡面,居然也有不少能望到自己項背的?

 要知道除了工科之外,法正原本以為,自己“不太擅長”的禮科、刑科,和這些“凡夫俗子”比,也應該能夠一舉奪魁呢……

 怎料直接被擠沒了影兒!

 側重於人事管理和驗收監督方面的吏科,原本法正也“略通一二”,卻被孟建、諸葛瑾兩人超到了前面,屈居第三,甚至在民科都被諸葛瑾超過。

 這在爭強好勝的法正看來,簡直是一種打擊。

 還好最有把握的軍科,還有戶科沒什麽意外,否則我法孝直還要不要見人?

 法正的不服氣,是正面激勵更多些,性格與經歷決定,他只是有些爭強好勝、更有表現欲,並不是執拗,更不至於嫉妒誰。

 隨著時間的流逝,法正也會越發明白,這次同在榜單的學神,也都並不簡單……不過都不及自己就是了!

 首先是工部的三位,都是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平均年紀應該是各部前三中最小的。

 三人都是楚國人,趙爽、闞澤是江東本地人,嚴畯也是在前幾年,隨家人一起從徐州遷來江東避亂……

 在《三國演義》中, 闞澤和嚴畯都只是打個醬油,在歷史上,為官也並不出眾,闞澤勸諫過孫權重“禮”,嚴畯被考慮過成為魯肅之後、去和關羽對線的人,不過他本人根本不敢上任,同樣也是大儒,對《孝經》很有研究。

 放在《三國演義》的劇目裡,都隻用群演就夠擔當。

 和諸多學神橫向比較就能看出來,兩人在禮科根本拿不出手……

 反而是兩人在“副業”上的天賦,令他們在這次科舉中得以揚眉吐氣!

 歷史上闞澤在數學方面成就斐然,為《乾象歷》、《九章算術》寫過“注”,雖然這方面所著的經典未能流傳後世,但相傳南北朝時候,祖衝之能將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就是吸收了一些來自闞澤的經驗。

 而嚴畯則是在水文方面造詣匪淺,著有《潮水論》,是最早的潮汐方面的著作,只是內容同樣遺失。

 至於榜首的趙爽,那就更厲害,歷史上雖然沒有做官,但是卻在三國時期,就提出並驗證了勾股定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