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全民來捉妖》第391章 賭自己找不到男友
首先,我們要知道,是什麽導致了我們很多同學和家長的規劃理念雜亂無章、一團亂麻。

我們跟部分家長深聊、研究才發現,其實是最根本的“思考方法”出現了問題。

99%家庭對規劃的認知可能都不準確

在規劃留學美國本科的過程中,有三大系統是最重要的:

學術、標化和活動

這三大系統又分別包含下面一系列細化成分:

學術系統:GPA(最重要)、AP/IB/A-level…

標化系統:TOEFL/IELTS、SAT/ACT…

活動系統:志願者、社團、實習、競賽、科研、個人項目…

這些構成,99%的家長都知道它們很重要,並且會督促孩子認真地去準備。

這沒有問題,但指導我們準備這些活動的思維方法,卻出了問題。

這種出問題的思維模式,我們簡稱它為——

“割裂化”思維模式

在這種傳統思維模式下,部分家長和同學認為規劃留學就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以逐個擊破,一個一個去解決,並且希望靠著某項能力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比如學術上,某次聽說GPA最重要,就趕緊讓孩子專注於GPA;又有人說想進名校要考10門AP,又趕緊讓孩子去選一大堆AP課。還有的家長一味追求高難度的課程,導致了GPA的滑坡。

活動上也是,可能今天聽說本地有一個非常好的實習,不管三七二十一,趕緊讓孩子做一做。過兩個月又聽到哪有一個志願者活動,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比如聯合國下屬的某一個組織,比如世界衛生組織讚助,也趕緊去參加一下……

標化上,典型的割裂化學習也是這樣。

很多同學學托福喜歡補習單科,而不是針對聽說讀寫思想能力一起提升。常常把聽力補上來了,口語又下去了;口語上來了,寫作水平又下降了……這種惡性循環形成一個可怕的“死結”。讓很多學生最後考了無數次,托福成績依然在一個低分的水平。

還有些孩子常常非常糾結一些小事情,比如到底選幾門課才能上藤校?比如到底選多難的課,是SL還是HL?他們的精力不經意地就被這些非常瑣碎的事情給浪費了。

這就導致了文章開頭家長會問出我們的問題。

在這種“割裂化”的思維模式下,孩子一是做事情很慢、能夠準備的活動很少,又或者顧此失彼,讓家長非常焦慮,感覺時間總是不夠用,想盡快找更有含金量的活動來做。

第二個是這樣的思維容易讓孩子缺乏整體規劃和申請的控制能力,對留學規劃申請的思緒都雜亂無章,既不知道時間節點是什麽,也不知道不同階段該做什麽事情。

這樣的“割裂化”思維模式,很耽誤孩子

因為它背後的邏輯本質是什麽?

它把留學規劃分割成無數個不粘連的小塊,各自為政,互不相乾。讓孩子忙於應付一個個小任務,為了做而做,活動也是割裂開的,可能孩子做了10件事情,但是這10件事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規劃變成一盤散沙。

因為不關聯,導致後面很多學生在裡填寫活動的時候,連該填哪一個活動都不知道。

文書更是不好寫,沒有相關性、缺乏邏輯和感染力,申請形象變成千人一面,和他人無差異。最後很難申請到好學校。

那怎麽辦才好呢?

采用更好的規劃思維:系統化思維

何謂系統化思維?

用兩張圖簡單演示一下。

比如傳統的規劃思維方式是下圖這樣。

那麽革新後的“系統化思維”方式,就如下圖所示。

它的優勢體現在:它把每一個系統內部的小循環打通,再打通三個系統之間的相互循環。

首先:

標化、學術、活動系統內部本身

要梳理出邏輯

像學術,最好更早給孩子規劃好整體這4年的學術學習計劃。規劃好孩子的GPA和AP等選課在這幾年如何相互促進,這樣孩子可以對於4年的大方向有一個宏觀認知,也可以提前分析清楚哪些課程是校內提供的,哪些是校外可以DIY學習並參加考試的。

標化也是,從整體上給孩子規劃好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學習備考計劃,讓托福、SAT/ACT等考試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活動同樣也最好找到志願者、社團、實習、競賽、科研等活動之間的“核心”聯系,讓他們能自成一個整體。

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三大系統內部不同部分的相互支撐,已經非常好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衝刺名校,你就需要對自己有更高一層的要求——

不僅要找到系統內部的互通

還要實現三大系統的循環

比如如何用學術促進活動,或者如何用活動帶動學術,或者如何用學術推動標化,或者反過來如何用標化推動學術這樣的循環。

這都非常考驗學生,但成長和受益也是最大的。

可以快速給大家舉個例子。

我們之前有一個學生,他參加了SAT的學習。如果是傳統化的思維,SAT學完就等於結束,不會再繼續下去做什麽。

但是我們給他建議,讓他跟SAT的補習的老師討論是否能幫老師做一些事情。機構的老師就告訴他可以幫忙推廣背單詞的軟件。而這位同學的學術興趣剛好是商業,目標專業是商科。他就趕緊利用課內學習的商科知識、市場營銷理論,以及校外自學一些市場營銷的知識,分析了目前背單詞軟件市場的情況,並且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方法。

這時我們正好又幫他申請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商科夏校,於是讓他把詞軟件市場營銷理論分享給教授,跟教授討論,爭取一些指點。

教授非常喜歡他的理論,並且給他做了很好的提升,最後要推薦信時候也就順理成章地一口答應下來。我們這位同學,又借這個事情繼續深入下去,把單詞軟件的市場營銷理論作為他IB論文的題目。

如果我們用“割裂化思維”,他考完標化就結束,到時候要做活動、寫推薦信、寫論文的時候,又要絞盡腦汁地想這幾項任務怎麽辦。相當於在這三個系統裡,花了三倍的時間。

但是如果我們抓住一個點,把它使用系統化的思維拓展出去,聯通每一個版塊、每一個系統,就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這是一個非常聰明、高效的做法。

“系統化思維”讓他進入賓大沃頓商學院

更進一步的“系統化思維”的作用,可以以我們之前去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學員的故事為例。

他當時在學校裡面有一定程度的青春期抑鬱,當他去學校谘詢中心的時候,發現學校谘詢中心給的幫助很有限。當他得不到幫助的時候,我們就跟他講,我們可以去創造機會,讓大家一塊來互幫互助。

所以,我們就沿著這個思路,去建立了一個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同輩壓力、性別意識、性別平等問題的研究以及討論交流的組織。

我們甚至連社團都沒有注冊。大家很多時候一想到活動,就覺得一定要成立一個社團(這也是傳統化思維),這不一定,因為有的學校成立社團規則很麻煩,還有的學校社團可能今年錯過就得來年,但孩子的時間是不能等的。所以我們不一定非要去成立一個社團,我們成立了一個互幫互助團體就開始去做了。

在這個團體中,每個人每周都去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大家都去暢所欲言地分享,互幫互助。

而隨著他們分享的深入,我們發現不能一直做這種重複性的工作,應該深入一下。

於是他就去做了中國和美國教育體系下青少年心理健康谘詢服務的對比,總結出了很多數據,比如青少年因為心理健康問題而帶來的各種困境,甚至自殺率等一些東西。

憑著這些非常動人的帶有公益性質的調研,他又把這一兩年的活動總結成了一個視頻。在這個視頻中,自己去做字幕和朗讀,做成了一個公益宣傳片。裡面還展現了他的一些技術能力,比如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動畫。

他做的這件事情也反過來促進了他對心理學的極大熱愛,在校外自修了心理學課程。

假如說用傳統化的思維,他往往是學心理學就學心理學,他做社團就是做社團,兩者往往割裂。

但這種“系統化思維”,卻讓他的愛好、心理學組織、研究和學術實現了循環和相互支撐。

就這樣,他進入了無數學生做夢都想進的久負盛名的八藤校之一的賓大,而且還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商學院。

當然,他的規劃中,還有其他很多體現“系統化思維”的項目,由於篇幅所限,我們今天先分享這一個。

這裡可能大家又會有個疑問,為什麽愛好心理學卻進了商學院?他當然可以申請心理學,但他的興趣點在商科。

還有問題就是學生為什麽沒有參加過商賽、卻能進入全球排名第一的商學院?不是說商科都一定要是商賽、一定要金融管理相關活動嗎?

這個邏輯也是傳統化的思維在作祟。

在一段斯坦福大學招生官的采訪中,他提到了他們希望看到什麽樣的學生。

這位招生官說,他們希望學生所做的事情,對於他們學校這個社區、或者更大范圍的社區帶來了影響力。並且,你可以使用不同的興趣,來輸出你的影響力。招生官還說,大學最終最想要看的是你的深度、你的投入程度、領導力。

我們常常關心招生官喜歡什麽樣的活動,但大學招生官其實不在乎你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麽。

擺在招生官面前有無數個學生,每個學生做了不同的活動,比如A同學去爬山,B同學去護理院。對招生官而言,他無法判斷哪個東西更好,也不可能主觀決定更喜歡某個活動。

所以,招生官看的是什麽?

是學生做的事情背後的深度、世界觀、價值觀、投入程度、領導力等等,這種活動背後的全方位的素質才是他所看重的。

同時,美本的商科會看重你的領導力、團隊協作力、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共情共鳴。而上面這位同學,他所做的心理學相關的一切,恰恰都體現了這些點。所以他被錄取很正常。

這就是“系統化思維”,它讓我們撥開了迷霧的表面,看清了規劃的真正本質。

說完了道理,怎麽規劃的具體方法能不告訴大家嗎?

所以,下面我們就來深入淺出地說說——

如何將“系統化思維”運用到4年規劃中?

要全部說的話,我們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所以我們挑重點,以最最最重要的活動——個人項目為例。

所謂個人項目,其實很簡單,你把它理解為一個project即可。它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時間長度,具備我們前面所分享的那幾個特點:熱愛、投入、創新、成果、最後展現。

那我們如何設計個人項目呢?

美國項目管理學會(PMI)使用了一個經典的五個步驟來管理一個項目。

如下圖:

首先是Initiating,發起;

接下來是,策劃;

再接下來Executing,執行;

再接下來是Controlling,如何克服困難,也就是監控和管理風險;

最後是收尾,Closing,產出。

它就是非常完美的一個項目設計思路,完全可以運用到我們孩子的課外活動當中。

1

在Initiating發起之前,首先第一步我們要找到切入點,也就是孩子原始的興趣點。

為了找到孩子的原動力,我們會帶著他去做全開放的討論,討論他十幾年成長過程中的任何喜怒哀樂、他喜歡/不喜歡的東西;他潛意識裡的東西,他表露出來的東西。

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讓學生列舉一個興趣清單,把他喜歡/不喜歡東西全部都給列出來,從中去找關聯點,設計出幾個方案。比如他對心理和商業感興趣,我們就看一下他的心理愛好如何與商業聯系,從而把學生的興趣點全部找出來。

找出來之後,我們再去捕捉這個亮點,把它的范圍進一步縮小。

比如說學生要研究心理谘詢的商業市場。但這個還不夠,具體要研究哪個國家的?哪個區域的?哪個收入群體的?哪個性別?……由此來找到具體的研究對象。

2

當我們縮小到一定范圍,找到了自己想要具體探討的命題的時候,我們就要針對這個命題進行頭腦風暴。

一般我們會帶著學生去畫頭腦風暴圖的表格,比如針對20-30歲這樣一個群體的心理健康谘詢的商業市場,要從他們的收入、性別、經濟、社會地位、所在的城市等角度去調研,把變量給列出來,我們再去看每一個變量應該怎樣研究。

這個過程中,還要建議大家去使用資料檢索一下有沒有前人已經做過相關研究,給自己啟發的同時,也規避已經做過的研究。

3

再接下來的話,我們會帶著學生去設計步驟。

首先要確定是個人or組隊。

如果是個人研究,那我們就設計一個個人行動時間表;如果是確定組隊,那我們就去招募隊員,以小組的方式來進行話題的探索和研究,同時也要給小組裡的每一個成員制定相應的時間表和步驟路線。

這一步完成,我們接下來就進入執行環節。

4

也就是說,我們終於要開始研究這個命題,在研究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一系列能力。

這也正是個人項目的意義所在。

它非常能夠去培養學生嚴謹的學術能力。學生需要去做文獻綜述、閱讀學術資料、研究前人已經做的東西;我們還會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命題、設計問卷、要采集數據、分析數據;要做這個報告的撰寫,最後結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給他匹配相應的文獻閱讀指導、專業導師指導,讓他具備一個大學生寫畢業報告/論文的實力。

5

而在執行的過程當中,還需要注意克服一些困難。

我們要考慮幾個因素。

一個是家長的參與,如果家長能夠提供一些資源那當然是好的事情,但我們一般不提倡一上來家長就去把自己的資源給孩子用,想讓孩子主動去探索,這個過程中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第二要考慮隊員協調的問題,因為每個隊員的個性、能力都不一樣,所以做一個個人項目,也可以非常好地鍛煉孩子的溝通交際、組織管理能力。

當然還要做好時間協調,還要考慮好去參賽的話,要提前熟悉賽事的流程……

6

最後,當這個人項目結束了以後,我們需要去輸出影響力。

前面招生官也提到說,你需要把你的事情在你的社區或者更大的范圍內,產生影響力。

有兩種比較好的思路。

第一種思路是產生多個成果。

比如像我們前面舉例的賓大的同學,他的成果有心理學的研討室、他每一周的這個閱讀筆記和報告、他對於中美教育環境中青少年心理健康谘詢的論文分析、還有他製作的公益短片。

也就是說一個項目具備多個成果。

第二個思路就是你要把一個項目投到多個平台上面。

比如微博、B站、微信公眾號、一些教育類的刊物/雜志、一些非營利組織的網頁等等。他還可以去參加不同的競賽,拿一個項目去參加從簡單到複雜的這些比賽。

所以最後你的成果,應該是多個成果、多個平台的獎項。

基本到這裡,你運用系統化思維一步步進行的一個完美活動規劃就完成了。

而我們今天的內容,也到了做一個總結的時候。

美本申請的三重境界

上面的圖,相信你能夠看懂。

第一重境界,就是部分同學和家長“割裂化思維”影響,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點點小領域,摸不清大局,也看不見未來,是非常忌諱的一種規劃申請方式,家長和同學們一定要警惕。

第二重境界就好很多,小部分人摸清了標化、活動、學術系統內部互通的關系,知道要系統性地規劃申請。

而最高境界,就是極少數人會知道的“系統化思維”。它實現了系統內部、系統之間的融會貫通。如果你想要申請前20、甚至前30,都建議一定要訓練這種系統之間緊密聯系的能力。

這樣的美本申請三層境界,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三層境界。

有的人只顧眼前的舒服和爽快,不學習、不儲蓄、不努力、不規劃,混過一天算一天。最後只剩下幾十年如一日的“一無所有”。

還有的人知道要把自己的專業技能做好,比如廚師要磨練自己的廚藝、作家要精進自己的寫作技巧、老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已經能讓他們在社會上獲得小小的一個位置。

但如果還想獲得更多的尊敬和更廣的世界,他們還需要學習更多的專業范疇以外的事情。

比如會英語的好廚師,未來接見外國友人、走出國門的機會更大;閱歷各個領域好書,見過許多人、走過許多路、注意思考和沉澱的作家, 寫出來的作品更厚德載物;懂一點語文、英語、體育等知識的數學老師,也往往才能夠更好地教數學。

隻關心眼前、隻注重細枝末節的人,很難在未來有大前途。

只有我們把眼光格局放長遠、更有規劃、更有目標地來對待申請和人生,未來才會回饋給我們更好的結果。

與所有家長和同學共勉!

最後,福利來了!

看完本文,升級了規劃的理念之後,我們就需要具體實施到底如何“科學規劃”。

不行動,今天學的知識就浪費了。

所以,棕櫚君為所有讀者準備了下面的超級全面的規劃禮包。(PS:12年級申請季的家長和同學不需要領取,建議9-10年級家長一定要領取)

內含如下獨家精選乾貨資料:

1、9-11年級你需要為申請做哪些方面的準備?(標化、專業探索、調研學校、課外活動、個人項目、提前知曉申請注意事項)

2、各種類別的活動如何規劃全指南(志願者、夏校、科研、個人項目、還有課外活動與申請材料的搭配)

3、棕櫚大道歷屆進入頂尖大學的學生,是如何規劃的?(藤校、Top10、Top20…案例皆有!)

如此有針對性、清晰明了的資料如何領取?

關注“棕櫚大道本科申請”公眾號,

發送【超級】,

即可獲取全部上述規劃資源!

希望這份資料,

能夠幫助你更細致地規劃!

想了解更多美國教育背後的事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