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行至奈曼部,再次遇到額哲率領的部落聯軍抵抗,天武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其擊敗,並截斷了聯軍潰逃的後路,將部落聯軍斬盡殺絕,並屠掉了當地部落。
朱慈烺為了宣揚武力,震懾敵虜,在草原上用部落聯軍的人頭疊了個超大京觀,並留碑,上書:皇明天武軍永鎮漠南!
萬顆首級,何等龐大,疊之後直有高聳入雲之勢,蒙古各部落聞之駭然,紛紛派使者前來要求歸附。
十一月初五,大軍到達了敖漢部,敖漢部首領班第出迎三十裡以示城投的誠意,班錄那隻雄鷹也在。
看著殺氣滿滿的天武軍,班錄再也沒有當初在科爾沁左翼後旗時,揚言要聯合蒙古諸部,讓南蠻匍匐在腳下的那種雄心壯志了,現在有的,只有瑟瑟發抖,宛若一隻無助的燕雀
敖漢部在喜峰口外,距離大明京師一千裡,部落的領土東西距百六十裡,南北距二百八十裡,班第的祖父小歹青是個牛人,連年騷擾明朝邊境,逞雄遼東大地,曾和戚繼光,李成梁,李化龍,熊廷弼等交手或交集多年,是遼東外大明最頭疼的人。
熊廷弼擔任遼東總兵期間對其使用安撫政策,這才讓他消停了下來,大明多年以來對那位成吉思汗的第十九世孫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到了班第繼任敖漢部首領,經過幾場戰爭下來,敖漢部已經被天武軍打的半廢了,整個部落半死不活的,班第害怕和其他蒙古部落一樣被天武軍剿滅,隻好主動投誠。
敖漢部瑪尼罕城附近,到處是林立的屯田和畜場,此時的城頭上正飄揚著天武軍的龍旗,城堡內喧騰的叫賣聲隨處可見,前來貿易的商人在堆積如山的牛馬、皮毛前挑選自己中意的物品,這些都是天武軍沿途的繳獲,放在城中販賣。
城中中央處,一座飽經風雨的八面玲瓏塔高高矗立,這是當年小歹青從大明京師請來的築塔師,又申請大明撥付一定賞銀修築的萬壽白塔。
塔的正下面擺放著一個碩大的桌案,朱慈烺和敖漢、喀喇沁,土默特,翁牛特、喀爾喀等二十八位蒙古部落首領在此殺白馬烏牛誓盟,漠南蒙古諸部正式向大明乞和,請求歸附。
殺也殺了,搶也搶的差不多了,朱慈烺很痛快的接受了他們的乞和,與其讓他們投向敵人,還不如收為己用,最起碼可保大明九邊在一定時間內安穩。
不過這幫蒙古人也不傻,乞和的同時還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開放邊市貿易。
蒙古諸部常年騷擾大明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大明對邊外的察哈爾黃金家族不放心,加上各部不會耕種,有著遊牧生活傳統的古老習性,掠搶大明是為了讓大明朝廷屈服,最大程度考慮部眾的生存,畢竟蒙古諸部冶鐵等技術十分落後,很多時候南下搶掠首先搶的是大明百姓的鐵鍋等器具。
一些精明的部落首領深知征戰搶掠不是長久之計,通市貿易遠比劫掠來的實在,敖漢部的首領班第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敖漢部的奈曼原始林木資源茂盛豐富,為何不通過貿易換取一些所需物品呢,這樣也避免戰爭中部落勇士的損失,不用通過戰場也能使敖漢部的子民生活富足。
蒙古人這樣想沒有錯,有了貿易可以換來生活必需品,誰還會去打高成本的戰爭呢?
大明的高層也想過這樣的問題,還建立了馬市開展貿易,開始的效果還不錯,有了貿易北方遊牧民族確實很少南下用兵,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
然而就是這種貿易,生生的給大明埋下了一顆炸彈。
遼東的女真部落原本是個小部落,沒有成熟的社會機制,甚至可以說是奴隸製,被蒙古人欺負經常找大明哭鼻子求援,更別說有對抗大明的武裝力量。
女真族的生存環境很差,獲取糧食基本靠最原始的狩獵和采集,很少自己種植農作物,沒有固定的物資來源,不穩定的糧食來源說斷就斷,說餓肚子就餓肚子。
大明為了扶植他們這些貧困戶,還專門傳授過他們農業技術,然而他們學得很差勁。
女真族的經濟不穩,物資短缺就會搶,明成祖為了照顧他們,讓他們少惹事,就在撫順一帶建立了開原馬市,這樣可以把女真人的土特產賣到集市,換取大明政府的財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還弄了一些女真人覺得先進的產品,比如鐵鍋、鋤頭什麽的。
從表面上看,這樣不僅解決了東北邊患問題,大明還能得到貂皮、人參等奢侈品,雙方互贏,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
通市貿易使得原本分散在東北各地的女真部落聚集在了一起,並在馬市周圍定居了下來,並且覺得貂皮、人參等奢侈品有利可圖,比種地來錢快,大家又轉變成了狩獵與采集,沒人種地了。
眾多的部落聚集在一起,又沒幾個讀過書的,凡是靠拳頭和嗓門說話,加上市場就一個,同行之間難免會出現價格競爭,彼此間的衝突就出現了,各部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組建武裝力量互相廝殺,甚至殺害大明守將,搶奪漢人物品。
大明一看這苗頭不對,連忙派兵鎮壓,但那些部落太多了,蒙古部落有插漢部、泰寧部、朵顏部等等,女真部落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葉赫部、哈達部等等,亂的很,時任遼東撫順的守將不僅沒能力解決,還被人誘殺了。
直到李成梁接管遼東才擺平了局面,李成梁一邊槍打出頭鳥,哪個部落最強就打誰,一邊用分化政策對付他們,扶持比較聽話的部落,讓他們內部內訌,自己趁機出兵撿人頭。
沒過幾年,遼東那些部落就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了,然而遼東各部落的武裝有了,常年通過實戰還增強了各部的戰鬥力,就缺一個有力的部落和領袖出現,一統各部形成強有力的部落,這種人後來還就出現了,就是李成梁養的白眼狼,建州女真部落的努爾哈赤。
朱慈烺清楚,很多政策都存在兩面性,尤其是經濟政策,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植根於經濟,許多政策都是由經濟關系決定的,遼東各部落之間的政治矛盾,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自身在馬市的經濟利益,經濟利益的根本對立必然集中表現為政治鬥爭甚至軍事鬥爭。
經過一番思考和考證,朱慈烺決定與漠南蒙古諸部通市貿易,不通市貿易他們過段時間還會騷擾大明,一旦開了貿易,大明就可以通過通市牽製蒙古諸部,使其不再搶掠,九邊守軍可以休養生息。
至於他們之間打生打死,暫時無所謂,隨著大明科技的發展,火器的研發,這些蒙古騎兵以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不好過,歷史就是最好的證明。
十一月初八日,大明與漠南蒙古諸部誓盟,除了科爾沁部,漠南蒙古二十八部正式脫離滿清,重新臣服大明。
敖漢部的首領班第甚至想為朱慈烺加蒙古大汗的稱號,奈何朱慈烺現在只是皇太子,為了避免現任的大明皇帝發怒,班第隻好作罷,隻得等這位太子爺日後登基再提此事。
以皇帝兼職蒙古大汗的想法是皇太極所出,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皇太極讓蒙古人承認他是蒙古人的大汗,自那以後滿清世代皇帝都兼職蒙古大汗,有一個獨特的稱號。
漠南蒙古的歸附,對大明王朝的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有了蒙古人屏蕃長城以北,大明上千裡的長城防線將會多一層保護,來自北方的威脅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再出現。
每年花在九邊和遼餉上的海量銀子也節省了下來,可以用於國內建設,恢復生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