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三桂之後,還有鎮守在遼東無法脫身的洪承疇等人也都被大賞,其中洪承疇也被封伯了,同樣是流爵。
此次封賞中,共產生數位伯爵,靖武伯孫應元,平西伯吳三桂,安西伯洪承疇,定西伯周遇吉,陣亡的幾名總兵,楊國柱,金國鳳,李輔明,薑襄,等人被追封為伯爵。
余者皆有封賞,得掛印將軍銜,尤其是天武軍眾將,平定漠南蒙古意義重大,被大封特封。
曹變蛟、高邦、李少遊諸將雖沒被封伯,但也受封散階正一品特進光祿大夫,這在武將散階中是最高的,僅次於封爵。
文官之中,陳新甲鍍金成功,升任兵部尚書,孫傳庭升為陝西三邊總督,對付李自成,洪承疇仍為薊遼總督,嚴防滿清,遼東巡撫邱民仰加封太子太傅......
天武軍兩名大將封伯的消息傳到軍營後,眾將士一片歡騰,余者各將皆被兵部按功封賞。
《皇明時報》特別報道了封賞大典,消息如驚雷般傳向全國各地,此番封賞朝廷一共封了八個伯爵,不可謂不震撼。
自成祖皇帝靖難以後,大明哪有如此大規模的封爵啊,而且這批伯爵個個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將,對朝中的影響則是更大,標志著武將集團的崛起,有心人甚至猜想皇帝是想利用這批武將對抗龐大的文官集團。
封賞之後,就是各鎮總兵重新調動,補缺幾位犧牲總兵的空缺。
山海關總兵李輔明陣亡,空缺由茅元儀繼任,封鎮北將軍。
宣府總兵楊國柱陣亡,空缺由虎大威繼任,為鎮朔將軍。
大同鎮總兵薑襄的位置由猛如虎繼任,吳三桂升任遼東總兵,原遼東總兵王廷臣調任密雲總兵。
空出的山西總兵的接任人選朝野議論紛紛,楊嗣昌舉薦一人繼任空出的山西總兵一職,不過被崇禎否決了,他派京營總兵汪萬年任山西總兵。
崇禎派汪萬年去山西的用意很隱晦,之前他派去山西調查晉商的錦衣衛莫名的全部消失了,崇禎感覺山西那邊的水太深了,汪萬年此去山西,責任重大。
自大明開國以來,九邊一向是重要的軍事集團,重新規劃的九邊重鎮中只有一個天武軍的茅元儀,還是朱慈烺親自提名的,崇禎又把天武軍的主要將領封爵,余者分散,這其中不乏有製衡之意,削弱朱慈烺的力量。
朱慈烺如何看不出,不過他並不著急,他有自己的打算。
封賞結束後,朝廷還要進行宣捷與祭祀,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陝西民變,自從天地出現連續九天的異象,闖王李自成出了商洛山振臂一呼,在短短數月之內已有十幾萬流民相應,目前正準備圍攻西安。
孫傳庭的秦兵損失不小,面對日益壯大的李自成等流寇,朝廷還要商議著需要調動哪裡的軍隊去陝西剿寇。
兩個月前,崇禎下旨給平蠻將軍黃得功領兵北上,但黃得功遲遲沒有北上的意圖,仍然在湖廣,甚至期間還去了趟鳳陽,完全沒有出兵的意思。
崇禎十分暴怒,朝廷也多有指責,黃得功居然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動,然而太子朱慈烺以六百裡加急傳令黃得功後,沒過多久就收到了黃得功領兵北上的消息了。
這道消息就像一個沉重的巴掌抽在崇禎和內閣諸臣的臉上,火辣辣的疼,卻又有苦說不出,目前皇太子在軍隊的威望已經到了令人無法想象的地步,誰都不敢輕易找茬。
文華殿中,崇禎皇帝自從兩位皇子薨逝後,
精神一直不好,國事家事使他身心極為的疲憊。
崇禎好像在自言自語,道:“慈煥和慈燦的死到底是不是意外......”
崇禎皇帝的身邊隻站著王承恩,他低著頭一動不動,目不轉睛的看著眼前龍案上的硯台,他很清楚什麽時候回答皇帝的話,什麽時候不該搭話。
崇禎又接著道:“東廠那邊有消息了嗎?”
王承恩見皇帝問話,連忙答道:“回皇爺,東廠那有些眉目了,此事好像牽扯了不少勳貴,不過下面暫時沒有證據......”
“都有誰?”
王承恩俯身道:“新寧伯譚弘業,應城伯孫廷勳,陽武侯薛濂,平江候陳治安,還有......嘉定候周奎。”
“什麽?還有國丈?”崇禎的手微微一顫,滿臉的不可置信。
王承恩遲疑了一番,道:“根據東廠的番子的探查,五殿下出事前的幾日,有大量勳貴頻繁接觸,遠不止這幾位,但是東廠目前沒有找到他們動手的證據。”
崇禎緊緊的握著拳頭,接著又松開,道:“讓他們繼續查,特別是英國公張之極和定國公徐允禎,一定要確認他們二人是否參與了此事,萬萬不可出錯!”
王承恩肅然領命,他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不查還好,查出後搞不好會出大亂子。
就在此時,有小太監進來通稟,說是太子殿下來了,在外求見。
朱慈烺換了便服來到了文華殿,與崇禎見過禮之後,便直接呈上了一份奏本,上面寫著一些建議條陳,現在他和崇禎的關系越發的微妙了。
崇禎接過掃視了一遍,道:“清丈全國衛所土地,重新清點軍戶屯田,減賦鼓勵種糧,推行官紳一體納糧......”
“這些政策雖然實行的難度很大,但也不是不能實行,王承恩,記錄下讓內閣拿出可行的方案。”
他又道:“至於你說的要在全國各府各縣推行衛生治理,防止瘟疫一事......也可以實行。”
朱慈烺點點頭,這些事情能通過比他預想的要順利一些,就是不知道下面官員執行起來的效果會如何。
崇禎繼續看下去,眉頭有些微皺,道:“你為何還提給孫承宗加諡號一事?”
朱慈烺認真道:“兒臣覺得孫承宗理應受到追諡。”
崇禎看了他幾眼,沉吟了片刻,最終道:“追諡孫承宗為文忠,讓禮部去辦吧!”
“兒臣謝過父皇!兒臣還有一事。”朱慈烺又道:“兒臣覺得五弟和六弟薨的蹊蹺,想著手調查此事。”
崇禎將奏本扔在龍案上,道:“不準!”
“為何?”
“此事已經過去,你不要再提了!”
朱慈烺見崇禎皇帝不斷變換的臉色,有些失望道:“父皇,你真的相信九蓮菩薩顯聖之事?五弟只有五歲, 如何能說出這種話,此間誰得利最大不言而喻。”
崇禎說忽然問:“你認為朕可是蠢笨之人?”
朱慈烺平靜道:“父皇要是蠢笨,大明就沒什麽聰明人了,只是父皇一向心軟,兒臣不敢苟同。”
崇禎沒有在意,接著道:“朕兩個月前派吳孟明帶著一些錦衣衛前去山西,他們現在沒了消息。”
聽完崇禎的話,朱慈烺一臉的凝重之色,許多勳貴和山西晉商們多有生意上的往來,這事眾人皆知。
他眉頭緊皺道:“父皇既然知道這些禍害,為何不動手將之鏟除?”
崇禎冷然道:“朕想告訴你,無論是勳貴還是晉商,他們的水都很深,不是輕易能夠對付的,你明白了嗎?”
朱慈烺搖了搖頭,肅然道:“父皇解決不了的事情,兒臣可以!”
“你放肆!”崇禎猛拍龍案,喝道:“別忘了你現在還是太子,朕容忍你的事已經夠多了,千萬別自誤!”
朱慈烺處之泰然道:“兒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父皇如此作為,兒臣不敢苟同!”
“父皇放心,兒臣一個月之內必破掉此案,不會影響了父皇的英明,兒臣告退,父皇保重!”
說完,他扭頭離開了文華殿。
出了文華殿,朱慈烺冷冷道:“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好一個將盡殤諸子,我倒想看看,到底誰會盡殤諸子!”
當天,朱慈烺召見了李廷表,讓他不惜一切代價查出皇子遇害的幕後之人,並準許其在宮中行走抓人,誰攔著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