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府定海衛,也就是後世的舟山所在地。
定海衛下轄舟山中中千戶所、舟山中左千戶所、穿山後千戶所、大嵩守禦千戶所等五個千戶所。
舟山群島是中國沿海最大的群島,位於長江口以南、杭州灣以東的浙江省北部海域,島礁眾多,星羅棋布,共計有一千三百九十個島嶼。
其中舟山島最大,明朝時名字叫定海島,面積有五百多平方公裡,僅次於台灣、海南島,在這個時候崇明島還沒有形成,江蘇大多沿海城市也都在海潮中還沒露出來。
交待完農業發展的事情之後,朱慈烺告別薑逢元後便啟程前往寧波府定海衛,視查那裡的海防事務。
原定海衛指揮使沈壽崇、舟山參將黃斌卿二人,早早的親率五百名士兵出城十裡等候迎接。
終於,遠處出現了一系列密密麻麻的旗牌儀仗,那聲勢喧威的鐵騎軍陣,看得定海衛各人臉色皆變,沈壽崇身旁的黃斌卿還不由自主地全身輕顫起來,被這等權力威嚴的力量所震懾。
見太子儀仗漸漸行來,定海衛指揮使沈壽崇立刻拜到在儀仗面前,高呼道:“末將寧波府副將沈壽崇,恭請皇太子殿下金安!”
朱慈烺走出儀仗,虛虛抬手道:“興!”
在出發前,朱慈烺對定海衛指揮使沈壽崇進行了一番仔細的了解,當然了,現在江南的衛所製被廢除了,指揮使沈壽崇轉任寧波府副將,仍然鎮守定海衛城,掌管浙江水師,稽捕海盜。
朱慈烺知道沈壽崇是世襲武職,而他的父親,也就是明末時期的民族英雄沈有容。
沈有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收復台灣島的將軍,他先後在薊遼、閩浙、登萊等邊防或海防前哨為官,還打過萬歷朝的朝鮮戰爭。
沈有容一生四十余載的軍旅生涯中,有一半時間鎮守在福建沿海,萬歷年間,他曾率軍三次進入台灣、澎湖列島,殲倭寇,驅荷蘭入侵者,成功地保衛了東南沿海及台灣島。
沈壽崇是沈有容的第六子,沈有容去世後蔭思出任定海衛指揮使,歷史上的沈家滿門忠烈。
沈壽崇在崇禎十六年於北京近郊被李自成部所殺;沈壽崇的四哥沈壽嶽因積極支持鄭成功與張煌言抗清,在順治十八年被清軍斬首,沈壽崇的八弟沈壽嶢在順治二年組織義軍抗清,兵敗被殺。
朱慈烺對沈壽崇這個名將之後抱有幾分期望,希望他能有他老爹的本事,為大明海防做出一番貢獻。
沈壽崇相貌堂堂,粗眉大目,略有連鬢胡須,是一個標準武將的模樣,他所帶來的五百士兵,雖衣甲破舊,但精神氣質到是十分飽滿,看來是經過一番嚴格的訓練,從軍容上看,比其他明軍如左良玉、劉良佐之輩的士兵要強得多。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沈壽崇,你練的兵不錯!”
沈壽崇忙道:“太子殿下過獎了,末將愧不敢當。”
沈壽崇雖然孤守一隅,卻也聽說過朱慈烺和天武軍的事跡,此時見朱慈烺十分年輕,目光如電,舉手投足只見頗有王者風范,並未像傳說般盛氣凌人的凶殘模樣。
再觀皇太子帶來的人馬,個個全副精良武裝,精神抖擻,士氣高昂,隊列嚴整,且殺氣彌漫,沈有容羨慕不已。
在沈壽崇的開道下,儀仗大隊進入定海衛城,明朝的衛所,其實就是一個城市,城裡和周邊的居民大多都是軍戶。
定海衛城的建築和街道雖然十分破舊,但整潔熱鬧,居民的精神面貌也不錯,軍戶製的廢除,讓軍戶們有了自由選擇職業的機會,從事著各行各業。
來到了原指揮使衙門落坐之後,朱慈烺說道:“這裡治理的不錯,沈壽崇,你在這裡任職多久了?”
沈壽崇躬身回道:“回稟殿下,末將在定海衛已經兩年了。”
朱慈烺點點頭,沈壽崇是崇禎元年的武進士出身,一個武人能將地方治理得當,也算是有些本事了。
其實沈壽崇曾在四大府之一的承天府任職留守將軍,因為和他父親沈有容性格一樣耿直,得罪了很多人,被巡按禦史彈劾貶到了這裡。
浙江是明朝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定海衛卻是在寧波府的南端海邊偏遠地區,沒有海外貿易,經濟發展的很一般,相當是變相的流放了。
朱慈烺推行新政以及廢除衛所製時,浙江也發生了動亂,定海衛治下的穿山後千戶所和舟山中後千戶所,兩個千戶打算響應士紳作亂,還寫信勸沈壽崇也一起搞事情。
沈壽崇假意答應,召集舟山參將和治下五個千戶在定海衛城設宴商議舉事的事宜。
兩個千戶不知有詐,興高采烈的前去赴會,在酒宴之上,沈壽崇突然發難,將兩個千戶當場格殺,並將兩個千戶的人頭懸在城外示眾,告令定海衛所有將官軍戶,有言反叛者,殺無赦!
整個定海衛軍民皆是大驚, 無人再敢舉事反叛,在浙江衛所勾結士紳商人叛亂其間,定海衛所轄五所都沒有參與作亂,沈壽崇因功升為寧波府副將。
朱慈烺讚揚了幾句沈壽崇的功績,又道:“現在軍戶們可有安置好?士兵們的餉銀按時發放了嗎?”
沈壽崇的臉上帶著笑容道:“回太子殿下,定海衛的軍戶們每戶分得五十畝軍田,士兵們的餉銀也由巡撫衙門按時發放了,每月一兩五錢銀子。”
在大明各地衛所,軍戶沒有自己的軍田,士兵常年不發軍餉這等事屢見不鮮,軍戶們還不能逃荒和進城打工,只能幫軍官們種田,勉強混個溫飽。
沈壽崇自到了定海衛的兩年內,從來沒有領到過一分軍餉,這兩年是他軍戶們一起種地打漁勉強扛過來的,自從浙江衛所製被廢,被士紳佔據的軍田由巡撫衙門重新分配,水師士兵們也有了固定的軍餉,人人都感受到春天來了,日子變好了。
得到自由的軍戶和分到田地的士兵們打心底感謝朱慈烺的仁政,更加願意死心搭地的擁護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