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小姑子,能把家裡日子過好,總比那些攪家的小姑子強些。再說了,王家姑娘年紀也不小了,親事也定了,還能在家幾年?”
“再說了,王家老四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上面還有三個哥哥,就算王家姑娘出嫁了,父母在,不分家,怎麽著也輪不到咱們家閨女。還不如踏踏實實老老實實的跟著王家閨女掙錢是正經。”
“我倒是看這門親事不錯,不然,咱們對山外的人家也不了解,還能找到更好的不成?再不然,你就乾脆歇了心思,讓小橋就在咱們衝子溝裡挑一個嫁了,當獵戶婆娘也沒啥不好的。”
這話可捅了柳母的心窩子,當即就站了起來:“那可不行,我閨女再不嫁獵戶了的!這獵戶婆娘的日子,我是過夠了,不能讓我閨女再吃這樣的苦,王家就王家吧,總比嫁給村裡強。”
柳父吧嗒一口煙,翻個白眼,既然有這個決心,還挑剔這些那些有得沒得幹啥?
純屬自找不自在。
這事就當這麽定了,柳父還是叮囑了兩句:“這事,咱們心裡有數就行,也別說開了,先看看再說。你們兄弟倆這些日子,多陪著帶著永平,也多問問王家的情況,咱們心裡也好有個數。”
柳家兄弟忙答應了。
“行了,既然咱們娘家都有這個心思,那就得走親熱些,你們兄弟倆去給王家幫忙去,多掌著眼,可別讓人誑騙了他們。”
柳家兄弟答應著去了。
剩下柳父和柳母,對看了一眼,看著柳母還是一副糾結的樣子,柳父安慰道:“咱們也沒把話說透,先看著,如果王家實在不行,咱們再尋摸,小橋年紀還小,再尋摸兩年也使得。”
柳母擦擦眼淚,還能說啥。
有柳家兄妹幫忙,不過一天的功夫,就收了一馬車的山貨,其中意外的還收了半斤曬乾的黃松菇,這可是最大的收獲了。
過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收拾好東西,跟柳家告辭。
出來這都三四天了,也不知道家裡是什麽情況。
兩家人告辭,王永平送著王永珠一行人,出了村。
看著王永平無知無覺的樣子,王永珠也沒多嘴,她想著,雖然柳小橋是個好姑娘,也得看四哥跟她有沒有緣分。
太早說破了,兩人相處起來倒尷尬,還不如這樣含混著,若王永平真對柳小橋有好感,這門親事才結得。
張婆子是太知道自己生的這個兒子了,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人,看著還沒開竅呢,要跟他說有跟柳家結親的心思,要麽就嚇得不敢留在柳家了,要麽就肯定傻乎乎的,手腳都不知道怎麽放,幹啥啥不對,說啥啥都錯了。
所以也沒挑明,隻含糊交代,讓王永平在柳家勤快些,有眼色些,有啥事搶著做。
至於柳家的刁難的什麽的,張婆子才懶得管,想娶媳婦,這點子罪都不受?還指望自己不成?想都別想,自己的婆娘,自己想辦法,要是沒轍,打一輩子光棍好了,正好給閨女當幫手,免得成了親有了媳婦忘了娘和妹子。
因此,張婆子交代完這兩句,就撒手不管了。
王永平也隻當是娘交代自己在柳家做客要有眼色,多做事,勤快點,爽快的就答應了。
倒是王老柱,欲言又止好幾次,被張婆子瞪眼,給瞪回去了。
等到宋重錦駕著馬車,走出老遠了,王老柱才開口:“老婆子啊,跟柳家這婚事,是不是不太般配啊,如今咱們家日子可比一般人家好太多了。柳家是個明事理的人家,可他們畢竟是山裡獵戶,這要真成了,人家不得笑話咱們家,居然娶個山裡媳婦?”
還是老問題,王老柱要臉面,跟柳家結乾親可以,人品好就行,可這要娶柳家的閨女當兒媳婦,那問題就來了。
如今這世道,山外人大多看不起山裡人,覺得山裡人又窮又蠻,只有那實在娶不起婆娘的人家,才找山裡媳婦了。
自家這條件,不說別的,在附近十裡八鄉,哪裡找不到個合心意的兒媳婦,非要去山裡尋摸?
說出去,不得被人背後閑話?
張婆子眼睛一瞪,反正這馬車上都是自家人,周圍也沒人,也沒壓低聲音,直接就冷笑道:“咱們家怎麽了?咱們家是什麽大戶人家不成?如今這日子才好過點,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麽了吧?”
“山裡媳婦怎麽了?我看柳家姑娘有主見,心眼正,不是那調三窩四的,這樣的姑娘娶回家當媳婦,咱們家日子才能太平。不然娶個跟老大媳婦那樣的,一門心思就想著佔便宜,把公中的錢挖到她們那房裡去?“
“還是找個跟老三媳婦一樣的,老娘拉扯著都扶不起來的爛泥?管家管家不行,自家男人也管不住,出了事就知道哭,有個啥用?”
“娶個附近十裡八鄉的,離得近了,那些七彎八拐的親戚, 屁大點事都找上門來,你是幫還是不幫?到時候不得扯咱們家後退?我閨女辛辛苦苦掙下的家業,莫非要是為那些八杆子打不著的拉藤子親戚拋費的?”
“我看柳家就挺好,娶了柳家姑娘,對咱們家的山貨生意也有好處,娘家離得又遠,輕易不會找咱們家。俗話說的好,選豬看圈,這親家省事,姑娘心眼正,比那些什麽狗屁名聲可實惠多了。”
“我可跟你說,你別死要面子到時候給家裡整個禍害精進門,再說了,這相看媳婦就是我們女人家的事情,你一個大老爺們,乾點啥不好,盯著老四未來的媳婦想幹啥?”
這話一出,王老柱吹胡子瞪眼,還能說啥?
宋重錦在前面駕車,忍不住同情了自家未來嶽父一把,他早就看出來了,自從自家永珠當家後,這自家未來嶽父是越來越沒地位了。
當然,作為準女婿,這個時候立場一定要堅定,絕對要站在嶽母和永珠這邊。
因此,宋重錦隻做沒聽到,默默地駕著車,往七裡墩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