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鴉飛雀亂的1988》人情世故=人情事故
  作者是一個智商與情商都非常低的人,尤其是情商。

  我的情商低的等級程度無需別人去講,自己都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我習慣了口無遮攔,習慣了把自己的喜怒無常全部都表現在自己的臉上,像我這樣情緒化的人,無疑也是社會討厭的一種。

  我其實並不是想讓身邊的人誰去關注,這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壞情商的一種直觀表現。

  這種低情商,便是你明知不能為還為之的一種,不受自身情緒和思維所支配的一種無奈吧。至少與我是這般。

  盡管經常會接觸到大量的雞湯或者毒雞湯,自己也明白把情緒放在表面上去給留外人看,這首先就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其實,也能赤裸裸地暴露出自己性格的缺陷。只可惜,老天當時在創造我這朵奇葩的時候,就明晃晃的安了這麽一個缺點。

  而像我這樣性格的人在這個世界當中比比皆是。你知道,這種性格會敗給什麽嗎?直觀地敗給所謂的人情世故。

  我有一個同學,她現在在國外生活。前些日子和她聊天的時候,我曾經聽她提起過。她說,在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國外人特別不喜歡去關注別人的隱私,你也不用過分去奢望他們與你之間過多的親密關系,甚至工作幾年,彼此之間總是保留著一段恰好的距離感。而這個距離感,會讓人很舒服。如果,你需要求他人為自己辦事,那就是一事一了,這種人情,讓她很歡喜。但是,她回國了一個月,她吐槽不是自己待的輕浮了,是真的突然對家鄉的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是不認識的鄰居之間的熱情所打敗,甚至是恐慌!

  她也出生於一個鎮子,那民風淳樸,外來的新鮮事物本身就少,而這個在國外呆了幾年的人,自然而然成為了當地的風雲人物。她說她前一陣子回美國,應她母親的要求,買了很多當地的東西,郵寄了回去。理由是,她回家時,鄰居送了菜,送了豆包,送了這個送了那個,需要禮尚往來。

  她本來在美國是學習兼工作的,結果,光給鄰居買回禮就用了半個月。這個可以接受,而令她無法接受的是,她買回去的東西,有幾樣被郵寄了回來,理由是,不合適,要求換碼數!她說她都瘋掉了!她沒辦法數落那些送東西來的鄰居,畢竟人家是熱情和好心。但她說,她覺得,這種強硬性的禮尚往來,人情世故簡直就是道德綁架!她在來回折騰這些東西上,就花費了很多金錢和時間。而她並不為這種交際而感到快樂,甚至快瘋狂!

  我們倆的性格有點相似,就是對於這種受不了的生活瑣事會采取吐槽的模式予以回擊。記過,她的母親很快便因她的真性情而成為眾人口中的眾矢之的。

  而那之後,她很少回家。如果寒暑假,她會花高昂的機票費用把家人接到美國,她也不想回國。就像她自己所說的一樣,她愛她的祖國,但,她不愛這種超出與正常范圍的人情與世故。不買,她媽媽在老家會被人詬病,不換,她家人在老家會被鄰裡數落。沒辦法,硬著頭皮的最好方法,便是,三十六計,躲為上策。

  的確如此,中國人會把很多人際和人情看做是所謂的面子工程,而這種全部都放在表面上的交集,確實是勞心費神的。我們受社會發展生活環境所然,也深知這種現狀根本就改變不了。

  人情世故這兩個字對1988年生人來說,應該還是有一些交叉點的。因為,我們那個年代在求學、工作,

甚至包括婚姻上面都會和人情兩個字是掛鉤的。  而現在的00後他,不是說他們多厲害,而是,他們出生的年代,很多社會形態便發生了一些變化,這種變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人情世故的認知,所以,你見到更多的00後的孩子,都是一副凡事看得很開的樣子。

  在我眼裡來看,00後的孩子,內心的強大程度是遠遠超過於80後的。也許是時代所造就的吧,比如說,想要做什麽事情也好,規劃什麽事情都好,有條件和能力的,可以由父母來出面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他們會覺得他們會聽之任之,自己的命運不去搞很多的形式主義,並且生生地把生活變得無比複雜,需要就是需要,不需要就是不需要。如果真的有事情有訴求於他人,那麽反而簡單,你幫我辦事,我給你錢,還完人情之後就OK。

  只可惜,80後的人大部分都是不是這個樣子的。80後生人的父母大多也都有著同一個特性,那就是,父母和兒女都想一半聽自己的,那麽,矛盾自然產生。關於這一點,90後,也不能避免。

  比方,你想上什麽大學?家人肯定會問你。你說完,給你否決掉。然後各退一步,最後定了一個。家長說可以找人幫忙,但是,這個人情你可得記著人家的好,以後有出息了得還人家。於是,這一個人情就還了不僅僅2代人!而實際上,你在辦事的對方人眼裡,僅僅是無數個人之一,但年代需求就是如此。

  本來是一個無心的一件小事,偶爾提起來,恰巧有人幫了你的忙,那麽好,這個人情你就還去吧。

  這就是80後的通病,人情大於天。

  我個人其實是比較排斥人情世故這個東西的。因為我發現,很多人居然還把這種人情觀書放到了愛情當中,這就讓我很難以接受。我有一個朋友小熙,小熙的老公是在汽車產業方面工作的。曾經幾年很風光。當然,風光與否這件事情也只是相對性。後來她老公因為種種原因從單位下來,自立門戶,開了一個與汽車相關的公司。

  搞銷售這一方面,是他老公的專長。小熙和我說,有一次她老公居然跟她說,如果有人要買車的話,她介紹過來,他會每台車給小熙5000塊錢作為提成。小熙覺得很搞笑。盡管當時兩個人的關系有那麽一些緊張,但是還沒完全達到那種上升到利益的層面,畢竟,對她而言,婚姻不是商業行為。小熙說,當時她覺得莫名的想笑,什麽時候人情這個東西被揉進了愛情的裡頭?退出愛情來講,這種利益關系被放做親情中,是不是也變了味道?

  小熙老公這麽做,無意之間拉開了兩個人之間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同時也說明小熙的老公是一個用人情和金錢來衡量一些關系的。我知道這個社會上,很多家庭都如此,這一點對錯不做評論,畢竟,這是三觀認知不同所產生的矛盾而已。

  我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辭職之後,家裡面那個時候想找親屬為我安排下一份。我非常嚴厲地拒絕了。我不需要,不是說我不需要別人幫忙,而是我覺得不需要欠別人的人情,就這麽簡單。首先你要明白一點,通過人情而去找的那一份工作未必真的適合你。同時,你會礙於很多的情面而丟失掉很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包括上升空間也會受到局限性。這一點,就好比中國古代的連坐製一樣,你有著人情往來的那個人,如果他的敵人恰好是你的上司,那麽,妥了,熬吧,辭職會被人說不知好歹,不辭職天天被人穿小鞋。OK,人情埋下的禍根。

  你要明白一點,你可以不優秀,但是你一定要人格獨立。這個獨立不是說摒棄必要的人情世故,而是要給自己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而不要被人情所牽製一生。

  我身邊曾經下屬有一個女孩兒,典型的大個漂亮白,家境很優越。但她的工作能力,包括社會的適應能力,在我看來還欠缺很多。只可惜,我是那種非常不適合當領導的人,因為心軟。尤其對於那些大學剛畢業的孩子,我基本上很少會拉下臉來跟他們弄得不亦樂乎。

  當時我和她講過很多社會經驗得來的大道理, 結果,她一句話便搪塞了回來,她說她家裡面會給她找工作,他不需要適應社會能力。這樣的回答,我竟然啞口無言。算了,畢竟自己還沒活明白,不操心被人的事兒,也算是一種對自己的放過。

  後來有一次我在獨自思考人情世故這個東西的時候,忽然就想到了她。你能說家裡面給找了工作的話,她自己就可以什麽都不幹了嗎?不盡然。

  這個人情生生地斷了她自主適應社會的能力,更斷送了她的人格獨立面。於是,人情活生生的就變成了一個事故。

  他的父母可以把他的很多東西全都安排得非常妥當,甚至包括婚姻。但是,這個世界要求的,不是你有錢,你就可以沒有能力。金錢不等於能力,這是一個很公平的事情。

  都說人生的最高目標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在我看來,這句話比較適合於00後,甚至90後還差一些。其實80後基本上是做不到的。你像我們這一代的80後的人,已經全然邁入了30歲以上的年紀。上有老下,我想你能不世故嗎?你想逃離世俗,社會也不肯。

  我曾經學著00後那樣人情與世故,這個東西適可而止,點到為止,我和你之間辦事的話,一碼事兒一了,平時之間並無溝通。

  可惜我辦不到,因為我生存的環境年代當中所決定了我的生活群體。

  所以,80後的累,一方面即是甩不掉的人情,拋不開的世故。於此之間,唯有做到人格相對的獨立,才能避免一切事故的發生。這邊是1988的人情噩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