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貞觀年少》第51章 獨孤武3問3答
  “宿國公大駕光臨,寒舍恐怕容不下宿國公這尊大佛。”

  牛子言趕忙拉了拉獨孤武的衣袖,勸說道:“二郎,程伯父人很好的,你們肯定是有誤會。”

  “誤會,人很好?”

  獨孤武一副詫異的樣子望著牛子言,一本正經道:“人很好,會見面便說我要揍你一頓;是誤會,會讓自己親衛動手打人?”

  “小子,你可別亂說,是你大哥先動手的。”

  “那也是你家親衛先上前的,誰知道你家親衛會不會動手,我大哥那叫防患於未然。”

  程咬金冷哼一聲:“老夫說要揍你自然有揍你的理由,老夫不也說了前來是報答你小子救下子言的恩情。”

  “你說啊,你若說不出個理由,到時候就不是你宿國公的名聲臭了,是你程家一門的名聲都會臭大街。”

  獨孤武怒火中燒,從未見過如此不要臉之人,素不相識就說要揍自己,竟然還說有理由,去你大爺的理由。

  “還是我來說吧,畢竟此事因我而起。”牛子言歎了口氣,說起了緣由。

  緣由很簡單,就是因為獨孤武讓牛子言多讀雜書,少看些儒家典籍。

  不過,事情的起因有些複雜。

  這還得從牛子言從家中偷偷跑出去打獵開始說起。

  因為天天被督促讀書的牛子言煩了,便偷偷帶著一隊仆從外出打獵,家裡的小郎君失蹤,牛家和程家發了瘋的四處尋找。

  結果很顯然,武德九年都過去了,兩家人還是沒能找到人。

  今年年初,程咬金便被李世民任命為使持節都督,瀘、戎、榮三州諸軍事、瀘州刺史,率軍鎮壓鐵山獠人叛亂,牛進達自然也跟著程咬金去了。

  這一去便是六個多月,回來之後卻見牛子言在家中認認真真的讀書,不似以往一般心不在焉。

  問清楚了牛子言失蹤的緣由,牛進達和程咬金便把獨孤武記在了心裡。

  然後開始打聽獨孤武的情況,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嚇一跳。

  牛家的酒樓是獨孤武出的主意,獨孤武與杜如晦也有交情,然後又從杜如晦那裡打聽到了獨孤武製鹽的功勞,可以說最開始牛進達與程咬金對獨孤武的影響很完美。

  但是等到兩人興衝衝的回到牛家,找牛子言的時候,卻見牛子言手中抱著一本《齊民要術》看得津津有味,對儒家典籍不屑一顧。

  一問才知道是獨孤武慫恿牛子言讀這類雜書的,兩人當然不樂意了。

  正如牛子言所說,牛家祖輩都是文官,到了牛進達這裡無奈從了軍,算是辱沒了祖輩的文名,就指著兒子能多讀書當個文官,恢復牛家祖上文名。

  但是,牛子言置儒家典籍於不顧,這便讓牛進達和程咬金不滿意了,畢竟在所有人心目中,儒家典籍才是讀書人的根本。

  獨孤武慫恿牛子言讀雜書,這是在斷牛家的希望啊,甚至可以說是再斷程牛兩家的希望。

  程家的小子就沒一個會讀書的,從小就不是讀書的料,都他娘的廝殺漢,程咬金其實也指望著牛子言將來能做文官,替將門爭口氣。

  雖說貞觀朝初立,文臣和武將的地位差不多,但是文人的地位歷來便比武將高上一籌,現在尚且看不出來,等到牛子言他們這一輩便明顯了。

  牛子言身負兩家人的期望,卻被人慫恿讀雜書。

  這個慫恿牛子言的獨孤武便讓程咬金和牛進達不喜歡了,牛進達狠抽了一頓兒子,

兒子卻是強嘴說二郎說的沒錯,性子不改。  牛進達不好對獨孤武做什麽,畢竟人家救了自家兒子的性命,但程咬金不同,一個外人慫恿自家侄兒讀雜書,視儒家典籍於無物,這等人便要給個教訓。

  以至於,程咬金今日一早才會說揍獨孤武一頓了卻仇怨的話。

  “就因為這個?”獨孤武不滿的望著程咬金。

  “難道此事還不夠?”程咬金沒好氣道。

  懶得與程咬金多說,獨孤武望著牛進達抱拳道:“牛叔叔也認為小侄讓牛子言讀《齊民要術》、《水經注》這等書籍無用,耽誤了牛子言讀書?”

  牛進達沒說話,但表達的意思,獨孤武懂了。

  獨孤武歎了口氣,抱拳道:“牛叔叔,小侄並非說儒家典籍不好,也未曾讓牛子言不讀,只是讓他多看看雜書而已,小侄認為這沒什麽不好。”

  “雜書不過閑時所讀之物,豈能比得上儒家典籍。”

  真的好想把程咬金打出門去啊。

  獨孤武瞥了眼程咬金,望著牛進達認真道:“儒家典籍固然好,不過像是《齊民要術》此等雜書亦不弱儒家典籍分毫,尤其是對於牛子言而言,《齊民要術》這等雜書比儒家典籍更有用。”

  斬釘截鐵的語氣,讓牛進達肯定獨孤武不會無的放矢,頗有興致地道:“二郎既然如此說,想來二郎便仔細想過,二郎你說說理由。”

  直視牛進達那猶如刀鋒般鋒利的眼神,獨孤武正色道:“我有幾個問題請教牛叔叔。”

  “二郎你問。”

  “儒家典籍除了教人懂禮、守禮、明理和規矩之外,對怎樣為官可有幫助?對了解治下之地的實際情況可有幫助?對怎樣處理當地災害可有幫助?”

  三個問題問出口,也不等牛進達回答,獨孤武補充道:“小侄亦讀過不少書,子言亦讀過不少,儒家典籍上所述仁心、仁德,不用牛叔叔說。”

  牛進達張了張嘴,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不知是因為沒讀過多少書,知識儲備不足,還是因為一時想不到反駁獨孤武的知識點。

  “聽你小子的意思,雜書能解決你小子提出來的問題?”

  “自然能解決很大一部分。”

  獨孤武看都沒看程咬金一眼,笑道:“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何才能造福一方?自然是帶著當地的百姓致富。

  如何帶領百姓致富?

  這便需要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了解農業知識。

  《水經注》,在你們眼中是雜書,但它卻講述了大唐疆域中各地的水域和山川,拋開神話故事不說,便是人物掌故也對為官多有幫助。

  《齊民要術》乃是農業巨著,蓋述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等,對於該如何發展農業多有記載,誰人敢說《齊民要術》對為官者無用?”

  牛進達與程咬金望著口沫橫飛的獨孤武,頗為讚同的點了點頭,卻也沒說話。

  獨孤武來了興致,也不管牛進達和程咬金是什麽表情,繼續道:“這些或許不太明顯,小侄便給牛叔叔說點實際的。

  耬車,在漢朝時期便有,東漢時期崔寔所寫的《政論》上便有記載,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

  為何在大唐沒有耬車,因為沒有人把耬車記載入儒家典籍之中,都是在雜書之中出現隻言片語,更不會有人把詳細的製作方法寫入儒家典籍之中。

  所以,耬車失傳了。

  若是不看雜書又豈會知道還有耬車這種好東西,知道這些好東西才有可能製作出來,一旦東西做出來了便是利國利民的功勞。

  不僅造福了百姓,自己也有了政績。”

  “說得簡單。”

  這是程咬金反駁的話。

  “在下不才,正好從雜書中瞧見過些許製作方法,耬車我去年便做了出來,還有曲轅犁,我家也有,這兩樣工具的製作過程,子言親眼所見。”

  “你造出來了?”程咬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獨孤武,想從獨孤武眼中看出獨孤武有沒有說謊。

  牛進達看著兒子,不等他開口,牛子言便回答道:“父親、程伯父,去年仲冬時,我確實親眼見到二郎造出了耬車與曲轅犁。”

  獨孤家今年春耕的速度快,其實就是因為有這兩樣東西,王遠當初感慨獨孤家春耕快,其實也是因為他不知道獨孤家有這兩樣東西。

  畢竟耬車和曲轅犁一直被獨孤誠和張氏視為了傳家的手藝,藏得深著呢。

  看著出神的程咬金和牛進達,獨孤武咳嗽了兩聲,朗聲道:“再說說治理災害的方法······”

  話開了一個頭, 牛子言便打斷道:“二郎此事不用你說,我來說。”

  牛子言望著牛進達,認真道:“父親,前不久孩兒在一本雜書上看過官員治理水災的故事,雖說只是故事,孩兒卻從中看出不少治理水災的辦法。”

  “哦,你說說。”

  “水災,由連日的暴雨引起,在暴雨頻發之地為官,便需要提起組織百姓提起做好防災措施,疏通溝渠,挖掘溝渠,此舉不僅在暴雨頻發之時能引雨水入河流,在乾旱時節也能儲水。

  暴雨來臨之際,組織人手查看河流水位,做到在河流決堤之前便安排百姓撤離。

  水災頻發之地,要成立救災小組,在決堤初期便能做到及時趕赴決堤地點阻擋進一步決堤。

  若是決堤不可避免,便要安撫災民,親自指導災民聚集地的衛生環境,避免水災而引發疫病,告誡百姓不可喝生水,要用石灰進行環境消毒。

  救災之糧不可等待朝廷發放,發生災害後便要組織當地富商富戶進行募捐,救災之糧不可發放到災民手中,應由皂隸熬煮統一發粥,由官員進行監督,如此方可做到公平,救活最多的災民。”

  程咬金呆呆的望著牛子言,突然覺得牛子言有些陌生,好些話聽不懂,但就是聽懂的辦法,程咬金便覺得很完善。

  牛進達對自己兒子很了解,他很肯定兒子還想不多這麽多計策,望著牛子言問道:“這真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法子?”

  牛子言有些羞愧,誠懇道:“不全是,好些是孩兒與二郎商討學問時,二郎教給孩兒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