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買臣這番話陳安絲毫不為所動。
陳安在思索,現在這朱買臣沒有經理那些變故,他的才能究竟還剩下幾分。
能通過科舉應當是有些本事,但是針對朱買臣陳安另有考察方式。
陳安開口道:“我記得你是自己在家學的儒學吧?”
朱買臣愣了下,他沒想到陳安連這都知道。
還是說他之前便已經關注到我了?
試探性說道:“真是瞞不過大人,下官幼時家貧,找鄰裡的抄錄的書卷用以學習;大人可是要考察下官的學識,若是這樣,大人您出題,下官來做答。”
陳安笑了笑:“你既然能通過科舉,那學識應當沒什麽問題。”
說著陳安站起身來:“你在這裡等一下。”
轉身向著後面走去。
過了半晌,陳安走了出來,手中拿著一個信函。
走到朱買臣面前:“拿著這封信去找大將軍吧。”
朱買臣驚訝的接過信函,他不明白陳安為何要他去找竇嬰。
“記住,這信函你不能看,交給大將軍,他自然明白。”見朱買臣結果後陳安說道:“好你,你先下去吧。”
朱買臣見狀也不好再多言:“下官告退。”
……
竇府。
竇嬰任大將軍後,沒有戰事他反而是最清閑的;每日在府中休息,除了朝會和劉啟召見以外。
但是最近過得比較糟心,每過兩日還要去太子宮照看一下劉榮。
見到劉榮倒也罷了,竇嬰不想見的是栗姬。
栗姬自劉榮任了太子後整個人都飄了起來,變得比之前更加趾高氣昂,時不時去太子宮宣揚一下我才是太子的母親。
已經隱隱有了皇后的做派。
可這薄太皇太后才剛下葬一年,劉啟即使再不喜歡薄皇后也不能直接表現出來。
栗姬就敢。
以前的栗姬可能只是打罵下人,但是最近她連劉嫖都敢罵了。
劉嫖前兩日得知劉榮受封太子後,連忙趕去了拜訪栗姬。
相將陳阿嬌許給劉榮做太子妃,這樣以後陳阿嬌做了皇后,她劉嫖才能過的更好。
本以為栗姬會答應的劉嫖是滿心歡喜的去,怒氣衝衝的出來。
栗姬一聽劉嫖來了,再一想到劉嫖老給劉啟送女人,這嫉妒心一下子就上來了,直接拒絕了劉嫖,還謾罵了劉嫖。
劉嫖可是長公主,身後站著的是竇漪房和劉啟,以前別說罵她了,不給她面子到現在都僅有陳安一人而已,而且陳安的語句還是很客氣的。
敢當面罵她的僅有栗姬一人!
不過也是女人氣頭上什麽事都做的了出來,後面栗姬在氣頭上還直接當著劉啟的面罵劉啟老狗。
要不是兩邊都有侍女拉著,劉嫖都和栗姬直接打起來了。
當時竇嬰正在太子宮內教導著劉榮,很快那邊的消息就傳到了太子宮,劉榮這家夥聽了後居然當著竇嬰的罵了一句劉嫖;這讓劉榮在竇嬰心目中的分數更低了。
栗姬膝下三子,她一直照看的只有劉榮一人,所以性格方面也是最相似的;其余兩子都是交給的侍女他們照看。
竇嬰正在書房內書寫,他在想明日該給劉榮講些什麽內容。
竇嬰作為儒家的忠實粉絲,最近一直在給劉榮講解孔孟之道。
就在這時,有仆人來報。
“老爺,門外有一位叫朱買臣的官員拿著姑爺的信函求見。”
竇嬰停下筆挑了下眉:“朱買臣,我記得他在宮中任的議郎吧。”
竇嬰以前在宮中任職時,朱買臣還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吏。
仆人卻猶豫了下:“這,他沒說。”
竇嬰想了想,陳安要他來做什麽。
思索了片刻卻想不出來:“行吧,既然是小安派來了,把他領到前廳去。”
“諾!”
過了一會兒,竇嬰在前廳見到了朱買臣。
朱買臣恭敬的行禮道:“下官朱買臣見過大將軍。”
“起來吧。”竇嬰說道:“說吧,小安讓你過來做什麽。”
朱買臣說道:“這個,下官也不知道,少府大人只是讓我將這信函給帶過來。”
說著朱買臣將手中信函向前遞著。
竇嬰見狀對著一旁吩咐道:“去取過來。”
身邊的仆人便上前將信函去了過來,交付到竇嬰手上。
竇嬰看了看信封的署名。
沒問題。
便打開觀閱。
漸漸的臉色變得玩味。
過了片刻。
“你可知這信上寫的什麽?”
朱買臣愣了下,應道:“不知。”
竇嬰笑道:“還好你聽從了小安的話,沒有擅自打開。”
“上面小安寫了,若是你提前打開,那便沒有了機會,讓我直接將你趕出去。”竇嬰說著頓住了:“也是,如果你看了,應當就不會來我這裡了。”
朱買臣聽著一陣心驚肉跳。
剛才在路上好幾次想打開看看,他也聽說過竇氏外戚都是喜好儒學,與宮中太后喜愛黃老不同。
朱買臣一度以為這信函裡估計寫的是讓竇嬰怎樣考究他, 所以想自己想打開看看,這樣就可以提前思考怎樣回答或是應對。
後來他想著直接打開容易被察覺,也就放棄了。
朱買臣不動聲色的說道:“這是少府大人給大將軍的,下官自然不敢擅自打開。”
“很好!”竇嬰讚許的點了點頭:“聽說你也是自學的儒學?”
“回大將軍,的確是這樣。”
“《春秋》讀過吧。”
“讀過。”
“那你對‘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石門’怎麽看?”
朱買臣沒想到竇嬰竟然直接發問了,但好在他當年由於條件有限,只是熟讀了《春秋》和《楚辭》,所以對於竇嬰所問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朱買臣捋了捋思路說道:“那下官就這來談談我的拙見,下官認為這次當時的這次會盟正是齊國開始稱霸的主要原因。”
竇嬰笑道:“噢,說說看。”
“大將軍應當也知道,齊國最初作為薑公的封地其實不過百裡,但因位置原因,周武王給了其征伐的權力,營丘以東均為可征伐之地。但東夷部落強悍,齊國並沒有能一直佔據上方,大多時候是互有勝負。這樣一直到了齊國第十二任國君齊前莊公開始才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