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關山紀年》第19章 點龍,點睛(祝大家小年快樂)
姑且不論牛軻廉所找到的線索是否有用,我現在對他可真的是大為佩服。

 雖然他沒有春亭那般反應敏捷,看起來憨憨傻傻,不過正所謂真人不露相,實際上他遠比我等要聰明許多。

 我們這一行人中也算藏龍臥虎,可以說每一個人都驚才絕豔不似常人,可他居然在春亭之後第二個看破其中真相,看來這守陵人一脈果然非同凡響。

 感歎過後,我將目光放到他所伸出的手上,看著他手中的這支筆開始了深思。

 從我們對這萬象神宮的觀察中可以發現,此處似乎千年過去依然無人到訪,那這支筆便應該不會是後來者所留。

 而若是當時建造萬象神宮之人所刻意留下,那這支筆便一定有其特別的用處。

 想到這裡,我將這支筆取到手中,發現此筆製作精良,隱隱有名家的痕跡。

 我們圍在一起認真觀察,此筆頗為古樸,長鋒硬毫,筆毫飽滿圓潤呈圓錐狀,筆管筆套均為大紅色卻媚而不俗,其上鑲有金扣,而在筆身處,有匠人其上認真的描繪出山水紋飾,精妙至極。

 只見從筆頭處開始,筆身上被人用金線雕刻出一條見首不見尾的神龍,神龍穿梭在雲海之間,雖然並不威猛,但是卻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在神龍之下,則是波濤洶湧的浪潮與巍峨聳立的礁石,雖然不過是寥寥幾筆,卻讓人眼前一亮,可謂是巧奪天工。

 既然是一支筆,那麽無論如何都是拿來書寫所用,我輕輕取下筆套,發現筆頭處毛色光潤,隱隱竟有些暗紅之色,我將其放到鼻下輕聞,居然有一股朱砂的味道。

 神龍、雲海、礁石、朱砂……

 看到這支筆上並不複雜的圖案,讓我腦中聯想起以前曾偶然看到過的傳說,不禁有些吃驚的發出了聲音。

 “軻廉,這支筆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救貧點龍筆!?”

 牛軻廉搖了搖頭,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我卻出奇的讀懂了他的意思。

 他的搖頭並非否認,而是他自己也不能確定。

 沈浪看到我驚訝的樣子,從我的手中小心翼翼的接過這支筆,一邊觀察一邊好奇的開口問道。

 “川哥,什麽是救貧點龍筆?”

 我陷入腦海內對這支筆的記憶之中,而弈和見我沒有對沈浪回答的意圖,便輕輕拍了拍沈浪的肩膀,對他說起了我口中所謂的救貧點龍筆到底是何物。

 “所謂救貧是指楊筱松,因為此人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間,而所為多使貧者致富,所以當世之人尊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也因此稱其為楊救貧。

 點龍是指尋龍點穴,傳說中楊救貧是四大堪輿祖師之一,曾有傳言說他能夠尋龍捉脈,觀龍以勢察穴以形,這救貧點龍筆,便正是他尋龍點穴所用之物。”

 我從腦海的記憶中清醒過來,聽見弈和所說輕輕點了點頭,他口中說出的內容正是我心中所想。

 在傳聞之中,楊筱松將這支點龍筆隨身攜帶,每發現一處風水寶地便會用此筆沾滿朱砂對其點穴,久而久之這支筆沾染上了華夏地氣與龍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堪輿至寶。

 而若是此筆真的是傳說中那一隻堪輿至寶,那在這裡又會起到什麽作用?

 難道是讓我們拿著這支筆尋龍點穴?

 這個念頭剛一浮現便被我推翻,這與理不通。

 我們目前已經可以確認這裡正是萬象神宮,而這一層便是代表著宮內的太室之處,這裡嚴格按照太室的布局所建造,只不過是將其布局加以放大,而其他絲毫未改。

 所謂太室,便是武則天當初祭祀之地,這一點我們從此處的布置中也可見端倪,而既然是祭祀的地方,那自然不需要在此處尋龍點穴。

 那它一定會有別的用途。

 我忽然感覺自己遺漏了什麽重要的線索,索性坐在地上閉緊雙眼,在腦中反覆的回憶從進入宮門開始所見到的一幅幅畫面,試圖從中找到這支筆所暗示的信息,可是一無所獲。

 就在這時,見到我怪異舉動的薛楠狠狠的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她害怕我壓力太大精神出現問題,所以擔心的開口問道。

 “韓川,放松一點,你是不是壓力太大有些不太正常,閉上眼睛幹什麽?”

 我苦笑一聲,睜開雙眼剛要對她解釋,卻忽然靈光一閃,從她口中的話意外的聯想到了一處被我們所忽略的信息。

 眼睛?

 我的腦海中飛速浮現出這四座大殿的具體布置,尤其是這四座大殿中所供奉的神像,隱隱有了一定的猜測。

 而我生怕自己猜測錯誤,好在我們就在明堂殿之外,我連忙站起身跑進明堂殿中,對著殿內所供奉的神像仔細觀察。

 明堂殿中供奉的神像乃是祝融,祝融為夏官,亦為火神,神像獸身人面,腳下踏著兩條巨龍。

 而我的關注點卻異常簡單,並未理會其他細節,而隻關注其中一處。

 那便是眼睛。

 這祝融的神像古樸大方,威嚴神聖,可卻獨有一點美中不足。

 這祝融像沒有畫上雙眼。

 而這祝融像既然沒有畫上雙眼,那另外三座大殿中的神像或許同樣也並未畫上眼睛。

 若是如此,那這救貧點龍筆便有了用途。

 或許這支筆正是暗示我們,讓我們用此筆為神像點睛!

 點睛一詞古已有之,大多用於供奉之物,正所謂萬事萬物皆有靈性,而供奉之物若不點睛則神魂不具。

 關於點睛,其中最為出名的便要屬畫龍點睛這個故事。

 相傳張僧繇曾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金龍,這四條金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隨時可以直飛雲端,引來無數人前來觀看。

 可是美中不足,張僧繇所畫的這四條龍雖然異常生動,卻唯獨沒有畫上眼睛。

 張僧繇對圍觀的人解釋說,他若是給龍畫上眼睛並不困難,可是畫上了眼睛以後,這些龍便會活過來破壁飛走。

 圍觀者並不相信張僧繇的說法,於是張僧繇索性提起筆為其中兩條龍進行點睛,隨著他的筆落下,頓時天空烏雲密布,雷鳴電閃。

 在這震懾人心的雷電之中,被點睛的兩條金龍掙脫牆壁凌空而起,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而並未點睛的兩條龍則依然留在牆壁之上。

 這就是畫龍點睛的故事。

 而我雖然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真與假,不過現在我卻已經可以確定一些事情。

 比如說畫龍點睛的故事發生在金陵。

 更比如說,這故事是發生在金陵的一座寺廟牆壁之上。

 而最為值得深思的,是張僧繇這個人。

 因為張僧繇是南北朝時期之人。

 或者更準確的說,張僧繇正是梁武帝蕭衍時期之人!

 金陵、寺廟、梁武帝蕭衍……

 經過了這麽多事情,我早已不相信所謂的什麽巧合,我只知道所有的巧合都只能證明一件事情。

 那便是我們找對了方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