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宋無疆》第161章 府州折氏
讓黃士從和李四娃帶著百名精兵直接去韓絳給他準備的監軍府,張斌來不及洗去臉上的塵土,便跟著王舜臣去拜見韓絳。

 事隔大半年,再次見到韓絳,後者的態度與當初在大順城相見時已經大不一樣。

 官威雖然依然有,但是臉上卻掛滿了笑容,甚至親自在府門口相迎張斌,一臉的溫和親切。

 這一幕卻是讓旁邊陪同韓絳一起相迎張斌的真定府上下一眾官員吃了一驚。

 要知道前些天真定府主將,正三品軍中大員郭逵來拜訪韓絳的時候,後者都沒有出門相迎,而且更沒有這般熱情。

 畢竟是堂堂一國副相,雖然暫時被政敵逼出了朝廷中樞,但依然是大佬級別的存在,而且即使沒有張斌相助,在原本歷史上用不了多久,韓絳也會重新回到朝廷中樞。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韓絳依然是張斌需要抱的粗腿之一。

 韓絳熱情是他的事情,張斌若是因此而得意忘形,那就是真愚蠢了,立刻幾步上前,朝韓絳拱手道:“下官見過相公,恭賀相公大勝遼賊,將遼賊趕出國門,揚我大宋國威!”

 “什麽大勝。”韓絳卻不吃張斌這一套,搖頭歎道:“先不說我軍損失是遼軍兩倍之多,就這兩百多斬首,都不及西北兩次與西賊大捷的零頭,再說還有三個村子被遼人所毀,百姓死傷四百多人,糧草財物也被遼人劫掠一空。”

 張斌兩世為人,臉皮夠厚,又說道:“西賊戰力遠不能和遼人相比,這兩百多斬首,不亞於西軍兩千斬首。”

 張斌這話卻是說給在站的真定府諸將聽的。

 他剛掃過諸將,發現除了為首的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將面沉如水,看不出深淺之外,其余人一個個無精打采,神色頹然,估計是因為這一次以數倍兵力圍追那支遼軍,不但未能將對方留下,自身戰損還是對方兩三倍,對諸將自信心打擊不心。

 一軍之將是軍中膽氣之所在,而將軍的信心直接影響著一支軍隊的士氣和軍心,大宋君臣對和遼人開戰的信心本來就不足,此次小有斬獲,雖然自身損失更多,但是在張斌看來對這些前線諸將只能鼓勵,絕不能打擊,否則只會無形中削弱部隊士氣。

 韓絳看出知道張斌深意,心中暗讚張斌的細心和良苦用心,笑著點頭道:“這倒也是,遼賊戰力的確比西賊要強不少,諸位在首戰便能夠斬首兩百多,說明北軍戰力只會比西軍強。”

 張斌和韓絳一唱一和效果很明顯,在站的真定府諸將臉上頹然之色消散大半,多了幾分振奮,,一個個精神也昂揚了不少。

 那位一直面沉如水的老將,眸中精光一閃,看著張斌的目光中有了一絲笑意。

 “子玉,本相為你引見,這位便是宣徽南院使郭逵郭太尉。”韓絳指著那位看不出深淺的老將,笑著說道。

 郭逵和王舜臣、種諤一樣,都是北宋時期名傳千古的名將,而且不同於王舜臣才剛起步,郭逵已經是當世名將,軍中資格和威望極高,張斌自不敢怠慢,連忙拱手道:“下官張斌拜見郭太尉。”

 郭逵笑眯眯的將張斌扶起來,道:“監軍客氣了,聽說種諤因為監軍的謀劃,才有了大順城大捷,從而才得以升官,成為一路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希望老夫這次也能夠呈監軍吉言,再轉一官。”

 “太尉謬讚了,大順城大捷是韓相公和種太尉之功,下官只不過出了微薄之力而已。”嘴裡面謙虛著,張斌卻想起了一個在大宋軍中和官場上廣為人知的傳言——大宋兩大名將種諤和郭逵不和,仇怨不小,以剛才郭逵故意貶損種諤之能和功勞來看,貌似的確如此。

 但張斌感覺郭逵剛才那話有些刻意了,眾目睽睽之下好像是故意要讓人知道他與種諤有過節不和似的。

 之前張斌便有懷疑,這二位很少在一起共事,怎麽就有仇怨了,現在更加確定,這兩位老將果然是在作秀,是做給天子、兩府相公和朝廷那些文官看的。

 沒辦法,宋朝之前五代十國亂世期間,大半國家的皇帝都是掌控兵權的武將謀反篡位的結果,甚至連宋太祖趙匡胤也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後周柴氏的江山。

 所以,宋朝一代歷代天子和文官對武將掌兵之事極為警惕,如種諤和郭逵這樣在軍中威望非常高的名將若是兩人關系很好,恐怕會惹來滅頂之災。

 接下來郭逵給張斌一一介紹了麾下諸將,介紹到其中一人時,張斌不由的多打量了幾眼。

 因為這人姓折,正是大宋兩大將門世家折氏之主,府州三萬馬步禁軍主將,府州知州折克柔。

 在後世真正了解歷史,不被演義所影響的人都知道,大宋真正最值得可歌可泣的將門並非是楊家將,而是府州折氏。

 因為,世代鎮邊,名將輩出的折氏是名副其實的“北宋第一將門”,功勳遠超楊家。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中國古代的戰爭史,說穿了,並不是一部國家戰爭史,而是一部家國戰爭史,因為封建王朝家與國是緊緊綁在一起的。

 春秋戰國,天下諸侯混戰,那些所謂的諸侯小國,小不過縣,人口更是了了,但他們大都以國為姓,是家國一體的戰鬥集體。

 即使到了宋朝,由於戰亂多發,很多戰鬥集團,也都是以姓氏親屬或朋黨故舊組成的,其中父子兄弟前赴後繼,一同征戰沙場的將門世家不在少數。

 演義中百歲還掛帥出征的楊家寡婦佘太君,被一些將演義和電影電視劇當成歷史的人沒少敬仰。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演義中連佘太君的姓都弄錯了,因為佘太君其實並不姓佘,而是姓折,她的娘家就是鎮守西北邊陲近三百年、功勳遠超楊家將,宋時名滿天下,但後世卻默默無聞的折家將。

 從唐末到宋室南遷,前後二百六十多年,折氏始終控制著麟府地區,世襲罔替,經歷了十一世十九主之久(注),堪稱中國之最,特別是僅憑府州一隅之地頑強抗擊遼、西夏的進犯,實屬不易。

 當然,折家功勳卓著與其所在府州(今陝西省府谷縣)位置也有很大關系,因為府州同時與遼國和西夏接壤,地處河東路前沿陣地,即使是為了自保,也要全力為宋抗夏防遼,從而屢立戰功,名載史冊。

 北宋歷朝皇帝個個小家子氣,對武將忌憚堪稱歷史之最,武將只要稍有威名和功勳便猜疑有加,結果淒慘。

 但是府州折氏能夠世襲知州,獨樹特例,單是此事便可說明折家將在北宋時期是皇帝非常倚重的國之重寶。

 而張斌此次北上禦遼卻是有備而來,而在他和韓絳的信中預謀計劃中,重創遼軍最重要的一環,便落在了折家軍身上。

 ………

 ………

 “稟報韓相公,郭太尉。常山糧道傳來急報,發現遼人斥候出沒,負責押送糧草的吳將軍派信使稟報此事。”

 張斌正要和折可柔多說幾句話,套套近乎,突然外面傳來急促的跑動聲,緊接著一名風塵仆仆的士兵被韓絳的一名親兵直接帶了進來,對著韓絳和郭逵單膝跪地,抱拳大聲說道。

 諸將頓時神色一凝,有不少人甚至臉色一變,特別是人數不多的幾名文官更是臉現惶恐之色。

 自古以來,因為糧道被劫,或者糧草被燒,從而兵敗的例子數不勝數,甚至兩個多月前西北橫山大捷便是因為王舜臣翻山越嶺,以奇兵燒了大半西賊糧草所致。

 但張斌卻是眼睛一亮,眸中精光閃爍,與韓絳互視一眼,後者同樣精神一振。

 按照張斌之前與韓絳信中約定,他們的計劃起始點便是遼軍盯上了大宋的糧道。

 另一邊,韓絳對郭逵點了點頭,然後目光掃過所有人,神色沉穩的淡然道:“軍都指揮使以上武將留下, 其余諸將退下各司其職,做好隨時出戰準備。”

 …………

 …………

 注:折氏所居的河東路府州等地是民族雜居之地,其中以黨項族居主要地位。因此,宋實行了一套有別於內地州縣的治理政策,即任用當地土豪或少數民族酋領為知州或蕃官,因俗為治,加以羈縻,使其互相牽製,鞏固邊防,安定秩序。地方的軍政長官都由當地旺族擔任,基本為世襲。折氏家族早就居住府州,在唐末五代就已經是當地名門望族、最高權威;除府州知州由折氏獨居外,許多文武要職是由折氏及其族人、姻親擔任;折氏族墳、陵廟在府州。這些要因,都決定了折氏在北宋建立後仍然渴望持續不斷地世襲擔任府州知州以維護家族根基和利益。從折宗本為振武軍緣河五鎮都知兵馬使開始起家(其傳授世系如下:折宗本——嗣倫——從阮——德扆——禦卿——惟昌——繼閔——克行——可求……彥質),到第十代彥質(約1080—1160)任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書客居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