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兵在1917》四百六十八 E族
納粹是怎麽輸掉世界大戰的呢?後世很多人都試圖為德國人找到原因,更是有一大批類似李曉峰一樣的穿越者前往納粹當政的年代試圖為元首回天。

 總結出的原因很多很多,比如不應該急於進攻蘇聯,比如元首在東線的瞎指揮,比如俄羅斯寒冷的冬天,還有唯心主義的說法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實話實說,這真的很扯淡,尤其是站在歷史的角度說,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等同於自欺欺人,跟義和團喝符水念咒語一樣可笑。

 大英帝國邪惡嗎?缺德的爛事做得還少?人家的兒子兒孫依然是五大流氓依然活得滋潤。這麽說吧,歷史之中從來就不存在什麽正義,自然的這個世界上也不存在人類想象中那種完美的人。所有的人都是有問題有缺陷甚至有邪惡一面的,區別是有些“惡人”在實現自身理想抱負的同時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同和支持。

 再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納粹是怎麽輸掉那場世界大戰的呢?是他們太邪惡了嗎?從德國本身來說,納粹可不光不邪惡,反而是很受歡迎很高大上。納粹並不是歷史課本上強調的通過民族主義、種族主義,通過欺騙德國人民才上台的。

 別把咱們小老百姓當傻逼,僅僅因為一時的狂熱能忽悠多久,尤其是對德國那種發達國家,民眾的政治認知和智力水平完全在水準之上的國家,僅僅通過喊口號就能掌控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十幾年,真心是夢話。

 納粹上台前的二十五點綱領中,講得非常清楚,猛烈的抨擊了資本主義、托拉斯、大工業家和大地主,迎合的對象是普通民眾和中小資產階級(也就是所謂中產階級。這兩類人在“大蕭條”中損失最慘重。)其主張“取締不勞而獲的收入,取締和沒收一切靠戰爭發財的非法所得,分享大工業利潤。將大百貨公司收歸國有,租給小商人”。上台後。納粹不斷以國家訂貨、解決就業、取締土地投機等政策拉攏中小企業、手工業者、中小農民和社會下層。

 按照當時希特勒的理論:國家社會主義是維護私有財產的。個人為社會犧牲,這是國家主義;社會為個人服務,這是社會主義。這兩點結合,就是國家社會主義。

 甚至德國還是各參戰國中全面動員得最晚的一家,要大炮不要黃油真心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哪怕是到了1942年,德國官方下令限制“非急需消費品”的生產,可是資本家們卻不打算錯過發財機會。依然堅持大量的生產家具、破璃製品和瓷器等生活消費品。對此元首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原因就是為了維持德國民眾比較高的生活水準。

 就以這一章要談到的德國陸軍機械化問題來說,德國人也沒有很多德迷想象中的那麽牛逼。閃電戰成功了不假,但是配合閃電戰的卻是一條跛腿,在1939年9月入侵波蘭之前,德國擁有的全部103個師的作戰部隊中,僅有16個師是完全機械化的。而其余的87個步兵師,理論上每個師擁有942輛各種車輛,但絕大部分物資供應卻是依靠1200輛馬車完成的。

 而在一年後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展開前夕,情況也依然糟糕。三個集團軍群累計142個德國師中僅有23個師是裝甲師、半裝甲師或摩托化師,其作戰不得不依靠大量繳獲和強征的民用設備維持運轉。

 這麽說吧,希特勒在軍事問題上真心是說一套做一套。很難說這位元首是不是一心一意的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爭取土地。

 這麽說吧,德國人輸掉這場戰爭,是生產線所決定的。動員過晚,並沒能真正將侵佔的地盤的資源有效整合起來。而其對手卻在通過生產線廉價爆兵。此消彼長之下被淹死實屬活該。

 以坦克產業舉例,當後期德國裝甲部隊越來越少,越來越缺乏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的時候,在希特勒的瞎指揮下,德國人還在搞精雕細琢,去生產那些消費資源巨大的重量級鋼鐵巨獸。這不是作死麽。當然。並不是沒有德國人意識到這一點,比如施佩爾就很清醒。

 一直以來。堅定的反對虎式坦克、黑豹坦克和虎王的就有他,如果他能決定一切。那麽這三種坦克都不應該走上第三帝國的生產線,取而代之的是便宜實惠的e-10/25系列裝甲車輛。

 為什麽在說道e系列的時候,用的是裝甲車輛而不是坦克一詞呢?因為e系列本來就是一個高度通用的裝甲系列,包括坦克、自行火炮等一系列變形車輛,是以標準化、通用化為著眼點的德國陸軍新一代戰鬥車輛的換裝計劃。

 通用且易於生產是e系列中最重要的著眼點。以e-10來說,必須以三號突擊炮一半的生產成本實現與三號坦克相當的戰術性能。一方面e-10的車體是e-5的放大版,還要在負重輪等盡可能多的部件上實現互換,還必須大幅簡化生產工藝;除此之外的另一方面德國人還要求e-10盡可能的利用“貨架產品”,使用已經成熟的部件。比如說pak39l48這門三號突擊炮的主炮及其觀瞄裝置就被繼承了下來。

 在e-10/e-25上,德國人總算是開竅了,丟掉了動力傳動裝置分開放置的這個傳統,開始采用動力傳動後置的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對於需要在前置戰鬥室中安裝大傾角裝甲和大口徑火炮的無炮塔坦克殲擊車來說,前置傳動對兩者都形成了阻礙。一方面影響首上裝甲的傾斜角度。對此黑豹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作為德軍中首次采用傾斜裝甲的坦克,其車體首上傾角達到55度左右。但是因為傳動裝置前置,需要佔據車頭的相當空間,這導致黑豹的首上傾角受到了限制,如果將其放大到60度左右。其防彈效果更理想,但是因為傳動裝置擋住了,則根本無法實現。

 另一方面。傳動裝置在戰鬥室中的存在,也為安裝長身管大口徑火炮帶來了諸多不便(第一就是佔據了空間)這讓成員難以有效的操炮。影響戰鬥性能。

 還必須看到,哪怕是采用無炮塔設計,10到20噸級底盤承載力還是有限的,不可能采用太厚的裝甲。而要保證戰場生存率就必須降低被發現的概率。而動力傳動後置避免了那根長長的傳動軸,自然的能降低車體高度。

 為了盡可能的降低車體高度,德國人又一次走火入魔了,竟然采用了液氣扭杆式混合懸掛系統。從三號坦克開始,德國坦克就采用扭杆懸掛。其中以三號突擊炮最為成功,在負重輪總行程將近250毫米、動行程200毫米的情況下,通過使用直徑為50毫米的扭杆來保證懸掛系統的柔性,這使得三號坦克具有良好的行駛性,而且生產工藝簡單保養方便。

 不過e-10/e-25並沒有沿用這套系統,這在於扭杆懸掛雖然好用,但是其需要佔據一定的車體空間,而e-10遵循的設計原則是在戰鬥全重內最大限度的追求緊湊性、使外形變得低矮(這更像是老毛子的路數)。

 另外雖然三號坦克的扭杆系統柔性較好,但這也帶來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對於一個穩定的射擊平台來說。柔性真心是不必要的。因為這將導致每一次射擊之後,車體就會晃動一陣子。在那個沒有高低伺服機自動修正的情況下,將影響射速和精度。

 所以到了e-10/e-25。德國人就放棄了這一套系統,轉而采用安裝於車體外的獨立液氣式彈簧作為懸掛裝置。所謂液氣彈簧,就是由貯能器、動力缸和減震閥三部分組成。貯能器中含有一個高壓惰性氣體的彈性密閉氣室,其余的容積則充滿液體,減震閥和動力汽缸通過管道相連接。液體進出貯能器,改變氣室佔有的容積,氣體壓力隨之變化,從而起到貯存和釋放能量的作用,而液體是氣體的密封和傳力媒介(這很重要)。動力缸是一個液壓執行機構。既能把外力所做的功變成貯能器內氣體的壓能,也能用貯能器內氣體的壓力對外做功。

 由於利用了氣體的可壓縮性和液體的不可壓縮性。同時起到彈簧和阻尼器的作用,這種液氣式彈簧的懸掛性是非線性的。即越壓到最後,吸收的能量就越大,呈非線性增加,其動行程比扭杆懸掛大,這使得坦克越野行駛平穩性和平均速度大幅提高。

 更重要的是,由於自身結構的特點所致,液氣式彈簧可以自由調節負重輪軸線和底盤之間的位置關系,這使得車體高度和俯仰角度都能夠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具有極高的戰場適應性。

 你想想e-10/25系列本來就通過動力傳動後置降低了高度,再用上液氣懸掛進一步降低高度,埋伏起來打黑槍簡直是太理想了。不過液氣懸掛也有不可規避的技術問題,那就是其原件的密封性和加工精度要求相當的高,如果有質量問題,那真心是坑死人。實際上一直到後世的八九十年代,液氣懸掛都不是主流,僅有少數人去吃這個螃蟹,絕大部分坦克裝甲車輛還是用的扭杆懸掛。

 當時德國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e-10/25的設計中,僅有首尾兩對負重輪采用液氣懸掛,中間的幾組負重輪依然采用扭杆懸掛。

 總體而言,e-10的設計簡潔幹練絲毫沒有拖泥帶水。更沒有德國設計師那種過於雕琢的匠氣。由於采用了動力傳動後置的無炮塔固定戰鬥室結構,整個車體從前往後隻分為戰鬥室和動力室兩大部分。而且其具有良好的防彈外形,其60毫米厚的首上裝甲板傾角達到了67度,相當於102毫米垂直裝甲板!

 此外e-10/25由於使用了液氣懸掛,其車體高度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調節,這不但提高了戰鬥靈活性(其火炮和車體是剛性連接的,在大范圍內火炮射界調整可依靠車體轉動和液氣懸掛系統來實現),還獲得了戰場生存性的額外增益。

 不光是其本身的性能很理想。更重要的是不管是e-10還是e-25都有良好的改裝潛力。就拿e-10來舉例說,德軍就準備用其發展一系列的炮兵偵察車和裝甲戰鬥偵察車,比如說小豹裝甲偵察車(vk1062)。當時小豹被分為輕重兩個版本。其中輕型版全重18噸,而重型版全重26噸。不光是偵察車。e-10還有改成自行高炮的設想。

 當然,歷史上e-10的結局並不好,因為進度的關系敗給了pz.kpfw38(t)系列。但是在這個時空,因為紅軍的裝甲部隊更加強大,導致德軍更早的關注於下一代裝甲車輛,這讓e-10/25的命運有了起死回生的改變。從1943年11月開始,e-10就開始小規模投產,生產了一批試用車。而隨著1944年春醒行動的慘敗,e-10這種性能不錯還能拿來應急的設計就被提高到了很高的生產優先級。

 出乎意料的,希特勒對這種12噸的小車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要求施佩爾趕緊量產這種廉價的坦克殺手,因為前線已經被紅軍的裝甲洪流逼得喘不過氣來了。

 施佩爾自然也願意生產e-10,但是生產e-10面臨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此時戰爭資源已經極其緊張了,哪怕e-10廉價容易生產,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要生產e-10就必須停掉另一部分裝甲車輛,停掉哪個項目呢?

 按照施佩爾的想法。趕緊的給虎王停了,這個怪胎太消耗資源了,而且面對t-54/55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麽優勢。既然如此。何必花大錢養這個廢物?

 問題是,希特勒並不同意,也許在春醒行動中,虎王在面對t-54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統治力,但是在面對t-34和t-35,尤其是早期型的t-34和t-35時,殺傷力可是很給力的。所以元首是不讚同停產虎王。

 希特勒反而認為四號坦克的表現越來越糟糕,越來越不合時宜,應該首先停產這個廢物。好家夥。這差點沒讓施佩爾和古德裡安抓狂,本來前線的坦克就不足。停產四號坦克之後用什麽?如果是用e-25系列中發展出的中型坦克,他們到沒有意見。但是e-25的坦克方案被元首給否了。原因是“缺乏統治力,跟四號坦克一樣乏善可陳”。元首實在是對e-25坦克化興趣不大,元首喜歡的是取代黑豹2的e-50/75方案。

 這就在元首和施佩爾之間造成了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施佩爾是不喜歡e-50以上的方案的,他覺得有e-10/25就足夠用了。現在不去搞坦克化的e-25,還要停掉四號坦克,這不是作死嗎?

 問題是元首可不管這麽多,他隻按照自己的喜好來,一番爭吵之後,依然是施佩爾讓步,他同意停掉三號突擊炮和四號突擊炮的生產,轉而大量生產e-10/25,至於中型坦克依然以e-50/75為主,換取元首同意讓他去生產兩種基於e-10/25的偵察坦克。

 其中e-10的偵察坦克真心沒啥好說的,就是一種真正的偵查坦克,全重19噸,裝備一門kwk39/150毫米加農炮,真心是乾偵察工作的。而e-25的偵察坦克方案就很有意思了,完全可以說是一款德國版的t-35。其實就是施佩爾打著偵察坦克的幌子偷偷發展的一種戰鬥全重不超過40噸的中型坦克。

 跟蘇版的t-35相比,施佩爾鍾情的e-25方案很有特點,原本的e-25底盤基本設計被保留,動力傳動後置、液氣懸掛並保留了四號坦克上用得很成功的kwk40l48。

 這種新式中型坦克炮塔裝甲為80毫米(35度傾角)換算成垂直裝甲大概就是100毫米的水平。 從絕對厚度上說,或者從跟黑豹、虎王的對比上說,這個厚度真心不算大。但是對德國人來說,這還是他們第一次使用如此大傾角的炮塔防盾。至於首上裝甲,厚度也是相當可觀達到了70毫米(60度傾角)等效約140毫米垂直裝甲的水平,甚至其炮塔和車體側面裝甲都有60毫米的水平,實話實說,這已經比最新版的t-35強不少了。

 而且請注意,這種e-25中型坦克方案同e-10的方案零件高度通用,負重輪是完全能夠互換。這極大的改善了戰場維修能力。而且最最讓施佩爾滿意的是,這種“重型偵察坦克”發展得極其順利,通過合理的取舍並采用成熟部件之後,其很快就走上了生產線,到了1944年6月份,第一批50輛預生產型就送到了部隊。

 對此古德裡安自然是喜出望外,很快“心領神會”的沒有將這些坦克真的送往偵察部隊,而是果斷的將其裝備給一線裝甲部隊。當然,這一切元首是不知道的,此時的他正滿心歡喜的看著e-50的木製模型笑得合不攏嘴……

 ps:鞠躬感謝寄生蟲之血吸蟲、dashaqu、第一近衛坦克旅和尤文圖斯同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