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第1166章 新轟八
也難怪軍內大領導會如此,實在是沒想到以騰飛集團和西北航空廠為核心轟炸機研製生產單位會在這條路上走這麽遠。

實際上《具備空中受油以及擁有遠程導彈掛載能力轟炸機研製規劃的報告》上所闡述的轟炸機,無論是總部還是高層實際上並不陌生,不過是70年代所提出的轟8重型轟炸機方案。

當時確定的參數是機長48.5米,機高13.85米,翼展46.47米,空重65噸,正常起飛重量155噸,最大起飛重量163噸,最大載彈量18噸,最大升限14000米,最大航程11000千米。

整個數據上看著是很不錯,特別是在70年代,算得上是一款很不錯的轟炸機。

但實際上,整個轟8可以看做是轟6的plus放大版。

騰飛集團和西北航空廠上報的轟炸機方案基本沿用了這個方案,只是在其基礎上稍微做了些改動。

你比如說老轟8應用的是六台美製JT—3D渦扇發動機,而騰飛集團和西北航空廠上報的新轟8方案則使用四台騰飛集團出產的WD—66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單台功率為7665千瓦;最大輸出功率為8710千瓦,相當於11842軸馬力。

其能力僅次於前蘇聯為圖—95戰略轟炸機量身定製的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當然WD—66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畢竟不是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功率上差了兩千多千瓦,所以新轟8的最大起飛重量不但達不到圖—95戰略轟炸機的185噸,就算是老轟8的163噸都有些勉強。

正因為如此,新轟8的最大起飛重量被削減到125噸。

不過得益於大量複合材料和輕質合金材料的應用,新轟8的載彈量提高到23噸,反到是超過前蘇聯圖—95最新改進型圖—95MS戰略轟炸機20.8噸的最大載彈量。

從而可以搭載一枚空射型反艦彈道導彈,遂行第一島鏈外的遠距離反艦作戰任務;亦可搭載兩枚反衛星導彈,在一萬米的高空發射,擊毀敵方外層空間的各類衛星系統。

當然了,傳統的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就更不必說了,23噸的載彈量,超過8000公裡的航程,配合著DZB—2000巡航導彈,足可對世界上任意方向上的任意目標實施各種類型的戰略打擊。

然而這不過是騰飛集團和西北航空提出的新轟8方案中的一個過渡型號,因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畢竟不是未來轟炸機動力方向的主流。

奈何如今國內除了WD—66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外,實在是拿出了一款合適的軍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只能先用WD—66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解決重型戰略轟炸機的有無問題。

畢竟作為“殺手鐧”項目的補充計劃,新轟8除了日常的三位一體核威懾外,常規方面的任務就兩個:

一個是前出第一島鏈,利用超遠程的空射反艦彈道導彈,將域外某大國的大型水面艦艇編隊阻隔在第二島鏈外圍。

另一個則是攜帶反衛星導彈,遂行攻擊敵方各類衛星任務。

基於此,新轟8更多的是承擔一個大型攻擊武器運輸平台的角色,對航速、突防等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轟炸機攻擊戰術手段並不適用。

即便是作為單純的轟炸機,擁有射程達到兩千公裡的DZB—2000巡航導彈這類可以在敵方防區外發射的遠程武器後,那種靠著低空超音速突防的老舊手段同樣顯得冒險又過時。

正因為如此,

盡管新轟8跟圖—95一樣,有著四個大型螺旋槳,看上去和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差別不大,可若是誰敢小覷,那新轟8絕對會讓對方吃不了兜著走。然而滿足需求不等於裹足不前,一旦騰飛集團新一代軍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推力為15~18噸的WD—66SM渦扇發動機落地,屆時安裝新型動力的新轟8將由一個質的飛越。

最直觀的便是武器搭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那便是機載激光武器系統,畢竟渦扇發動機的動力更足,能夠產生更大的電力輸出,承受得住高能激光的能量消耗,所以換裝大功率渦扇發動機的新轟8可以作為高能激光武器的載機,成為空基激光武器平台使用,到時候無論是反衛星還是攔截彈道導彈,部隊都有一個全新的選擇。

至於最後的完整版,就不用多說了,必然是騰飛集團從步入正軌那天起就開始致力於研究的航空器雷達隱身課題,即隱身戰略轟炸機。

解釋新轟8將擁有150噸到18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采用飛翼式氣動布局,S型進氣道,四台小涵道比WD—66ST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17噸左右。

載彈量25噸,可以發射包括反衛星導彈在內的各類遠程打擊武器。

能夠在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悄無聲息的隨意穿梭而不被敵方發現。

屆時,中國空軍的控制力將從現如今的第一島鏈以內,正式推進至第二島鏈外圍。

整個報告的構想不可謂不宏偉,目標不可為不遠大。

但也正因為如此, 招致不少大領導的質疑與反對。

不說別的,最後的隱身轟炸機到底有沒有必要,別說是國內,就是放在整個世界都爭論不休,不說其他的,美國在冷戰時期傾力打造的B—2戰略隱身轟炸機,等冷戰結束後便立刻遭遇削減,最終的采購數量只有區區的21架。

之所以如此,無他,只因為這款戰略轟炸機的成本實在是太貴了,單價在九十年代就超過20億美元,以至於B—2的身價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昂貴。

連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面對昂貴的B—2都直喊肉疼,再加上防區外武器的高速發展,戰鬥轟炸機這類多用途戰機的突飛猛進,都在挑戰轟炸機的傳統地位,正因為如此,從B—2裝備那天起,質疑之聲便一浪高過一浪。

摸著美軍過河的國內部隊不可能不注意到美國國內質疑B—2的聲音,因此也在審視隱身類飛機是否真的能夠挑起未來空軍的大梁。

在已經全力以赴支持下一代作戰飛機的情況下,是否還要支持另一個連美軍用了都想哭的昂貴裝備,的確要好好審視一下。

然而還沒等軍內大領導等人就此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他們這些大領導卻猛然發現,新轟8項目的第一階段似乎已經完成了,更準確的說,運—18NB與新轟8之間就差個合法的名稱轉換。

因為軍內大領導旁邊的那位領導指著的那段文字寫得非常清楚:“我們已經開始在某自研製機型上開展了大型彈艙的打開與收放試驗,已經取得極為寶貴的試驗數據和操作經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