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騰飛我的航空時代》第852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
有人會覺得18.2噸的航空燃油輸出量並不多,充其量不過是能給6架殲八Ⅱ或是3架蘇—27補充燃料。

 但這一數值卻已經讓空軍相當一部分人非常滿意。

 要知道轟油六的航空燃油攜帶量達到37噸之多,但能輸出的數量也不過是18.5噸,且航程只有5500公裡左右,作戰半徑隻比蘇—27的1500公裡稍微多一點兒,為1800公裡。

 這個指標對於一款旨在為作戰飛機進行空中支援和後勤保障的特種飛機來說已經不是腿短了,差一點兒就要成為累贅。

 反觀由運—15MAX基礎上發展而來運\油—15,滿載的最大航程達到7200公裡,作戰半徑達到3000公裡,完全可以滿足空軍未來十年內的發展需要。

 畢竟空軍正在積極擴大蘇—27系列重型戰鬥機的規模,再加上即將完成研製,準備進入密集試飛階段的殲10戰鬥機,未來國內三代戰鬥機的數量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戰半徑隻比戰鬥機多那麽一丟丟的加油機顯然很難滿足未來空軍攻防一體的實際需求。

 更何況運\油—15在綜合成本也比轟油6更具優勢。

 是的,別看轟油6用的是成熟的轟6為基礎改進而來的,但細細算下來,整體的綜合運營成本竟然比全新的運\油—15還要高出不少。

 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這種狀況,畢竟轟6從六十年代仿製圖—16轟炸機開始已經在西北航空廠摸索了將近30年,不說能把鐵杵能磨成針吧,但也應該把東西給耗細嘍,最起碼方方面面應該爛熟於心才是。

 事實上西北航空廠在這方面是真的沒得說,對轟6每一個零件兒都熟的不能在熟,甚至不少老師傅閉著眼睛去摸部件的都能準確說出相差的公差是多少,無他,幹了大半輩子,練的就是這一手絕活。

 若非如此,空軍也不可能最開始屬意轟油六,為的不就是能夠讓這款堪稱能把拳頭打得更遠的力量倍增器完全獨立自主,免得在關鍵的時候受製於人。

 結果轟油6跟運\油—15一比較,空軍從上到下可謂是大吃一驚,性能好壞尚且不論,但就製造成本而言,全新的運\油—15竟然比成熟的轟油6低了將近20%。

 要知道轟油6使用很多轟6的製造技術的加工工藝,上面幾乎60%的零部件可以互換;而運\油—15除了底子是運15plus外,剩下從裡到外幾乎是全新的,上上下下全部加寬加大不說,連發動機也從兩個增加到四個。

 可以說從裡到外全都換了個遍,妥妥的新機型。

 按理說沿用成熟技術的轟油6應該比全新的運\油—15的采購成本要低才對,結果兩者正好相反。

 空軍的領導很是納悶兒,於是便實地走訪了騰飛集團和西北航空廠,不看不知道,這一看著實嚇了一跳。

 本以為兩個航空企業規模差不多,實力應該難分伯仲,結果實地一看才發現,兩者的理念,使用的技術,應用的工藝,采取的配置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西北航空廠的轟油6采用60%多的轟6成熟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確是降低了成本,但這種降低成本關鍵看跟誰比,跟傳統的航空廠比的確如此,但跟騰飛集團比就不夠看了。

 因為騰飛集團生產運\油—15的技術95%沿用的運15的生產工藝。

 這說明什麽?

 騰飛集團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可以節省95%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等方面的成本,只需在另外5%上面投入一定的資金就可解決全部的生產問題。

 而西北航空廠只能沿用60%的轟6生產線上已有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工具,剩下的40%完全需要重新製作,介於空中加油機的特殊性以及在空軍方面並不龐大的保有量,不少特定模具、夾具估計用完這個機型就要被淘汰報廢。

 恰恰是這些東西在轟油6生產上佔據大量的生產成本。

 反觀騰飛集團,根本不用考慮這些,雖然有所差異,但騰飛集團會盡可能將這些特定的夾具、模具、公差測量工具應用到其他機型的生產加工上去,另其繼續發光發熱。

 而這便是騰飛集團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研究並逐步應用到航空生產上的航空器柔性製造技術。

 剛開始的時候騰飛集團應用這種製造技術的時候雖然引起業內的轟動,但並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效仿,原因無他,實在是這種製造技術的一次性投入太大。

 就拿騰飛集團飛機生產線普遍配備的柔性夾具來說吧,這種利用真空吸附工件並且能夠根據部件形狀自動調節的夾具,僅僅是鞋盒子大小的小部件兒夾具就要20萬人民幣。

 而做一個傳統的工裝夾具可能連3萬塊人民幣都不到。

 如此一比較,其他航空廠除了誇一聲騰飛集團的確是國內追趕技術潮流的先鋒,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各航空廠又不傻,能用3萬塊解決的問題,腦袋抽抽了才花20萬去幹呢。

 所以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其他航空廠的產品在成本上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畢竟騰飛集團在那個時期生產線的技術成本特別大,根本降不下來,所以那時候的騰飛集團也不跟這些航空廠正面碰,而是尋找各大航空廠覆蓋不到的空襲,做差異化經營。

 比如說無人機,運6小型運輸機,運15系列輕型運輸機,運16特種改裝機,TM—9小型公務機等。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航空廠的3萬塊人民幣模具是做了一批又一批,幾年下來,隨著材料的上漲和貨幣匯率的浮動,生產升本非但沒降,反而比較幾年前還要漲了不少。

 騰飛集團當年一錘子砸下的20萬,經過多年的成本攤薄早已經比當初其他航空廠花3萬塊錢製造的模具成本還要低。

 此消彼長之下,騰飛集團的成本優勢立刻顯現出來,再加上多年持續在柔性加工和脈動式生產線上的不斷研究,以及貫徹始終的成本控制,騰飛集團早已不是吳下阿蒙,可當年的關羽還是那個關羽。

 莊建業這一看,眼珠子一轉,這還不殺過荊州搶地盤兒幹什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