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沒想重生》【六十二 觀世音菩薩雕像】
  燕天南倒不是多急著賺錢,多想到范琳娜面前去顯擺,而是燕天南這個人說過的話就會放在心上了,就很想做到。
  既然已經說了要去范琳娜那裡辦張健身卡,就想盡快做到。
  現在燕天南一下子有了兩尊神像,也出現了一個問題。
  開光符籙可以給明朝木雕像開光,但不能給明朝木雕像重塑。
  重塑符籙附帶開光的功能,倒是能一次性解決開光和重塑兩個問題。
  不過,燕天南想給明朝木雕像徹底修複如初,那樣的話,威力要大一些。
  明朝木雕像現在畢竟還是殘破的狀態,雖然肉眼看不出來,已經在五六十年代被一個手藝很好的匠人修複過一次了。
  可畢竟是修複的,不完整的。
  老太太的這尊雕像真的像老太太說的是什麽南宋的物件,那年代就更悠久了,說不定具備的靈力會大很多!價值更高。
  所以,燕天南對於先修複明朝黃花梨木雕像,還是先修複南宋沉香木木雕像產生了選擇困難。
  決定晚上回宿舍後,先用一張鑒寶符籙為老太太這尊木雕像做個鑒定。
  晚上燕天南先是繞路去買了足彩,然後回靜安大學。
  之所以要繞路,主要因為怕被投注站的老板認出來,怕身邊的人知道自己買足彩中獎的事兒。
  錢不可露白,燕天南一直奉行這個理念,尤其不能高調。
  最好也不要被人知道錢是怎麽來的。
  買彩票雖然合理合法,到底有一點意外橫財的意思。
  橫財總是容易惹來紅眼病。
  晚上回到靜安大學,與文慧和張美圓一起吃了飯,燕天南便借口今天有點累,想早點休息,回宿舍去了。
  燕天南打了電話給朱寅生,朱寅生說他即將就讀的那個裕豐警官學院還沒有開始報名,他現在正在網吧玩遊戲。
  朱寅生不在,倒是能省一些功夫。
  燕天南將宿舍門反鎖之後,看了看窗外,確定沒有虎妖的蹤影。
  然後將破損貨幣、明代黃花梨財神木雕像、燒成了一塊焦炭的沉香木雕像三樣東西從背包中拿出來,排開放在桌上。
  燕天南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將開光符籙用在明代黃花梨財神木雕像上,將重塑符籙用在那一尊燒焦的沉香木木雕像上。
  燕天南之所以這樣選擇,主要因為從老太太那裡得知,這尊被燒焦的雕像原本是一尊觀世音菩薩雕像。
  在燕天南看來,觀世音菩薩應該比財神像的法力大一些的吧?
  更何況如果是南宋傳到現在的老物件的話,供奉觀世音菩薩雕像的人應該也會比供奉明代黃花梨財神像的人多一些。
  不管是從供奉角度,還是從歲月靈力角度看,燕天南都覺得觀世音菩薩雕像更值得他先投入。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燕天南聽老太太說,這尊觀世音菩薩雕像在燒焦之前是完好無缺的,而那尊明朝黃花梨財神木雕像是什麽時候破損的,他根本不知道,是什麽原因破損的,他也不知道。
  為了穩妥起見,燕天南先用了一張鑒寶符籙鑒定燒焦的沉香木,看看是不是年代久遠的物件,別被老太太忽悠了。
  花費了一枚願力豆,購買了一張鑒寶符籙。
  鑒寶符籙在啟動之後,從燕天南的頭頂散發出一縷縷的金光。
  金光匯聚成一張金色的符籙,在燕天南靈識的控制下,緩緩的覆蓋在燒焦的沉香木之上。
  沉香木開始閃爍燒焦的氣息,灰黑色氣息中夾裹著一絲淡淡的白氣。
  燕天南已經可以確定,老太太沒有忽悠人,這尊沉香木雕像肯定比那尊明朝黃花梨財神木雕像的年代久遠!
  因為他此前已經鑒定過財神像的年代了。
  燕天南遂毫不猶豫的又花費了三枚願力豆,購買了一張重塑符籙!
  符籙分為人符,地符和天符,人符只需要花費一枚願力豆,像是開光符籙和鑒寶符籙這些都屬於人符,功能比較簡單,所以花費的願力豆相應的比較少。
  重塑符籙屬於天符,所以花費的願力豆相應較多。
  重塑符籙並不是萬能的,重塑普通物品的把握更大,重塑有靈性的物品有失敗的可能。
  重塑既有靈性,又有靈智的東西,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重塑符籙並不能重塑世間萬物,否則就太bug了。
  燕天南深呼吸幾下,盡量讓自己心靜下來。
  雖然不是第一次施法,但還是有些緊張。
  現在燕天南還對當初重塑二胡的時候的情形歷歷在目。
  施法對姿勢沒有要求。
  燕天南待重塑符籙從頭頂發出之後,開始默念口訣:不色、不貪、不固執、不攀比、不自大,是為道家解脫五苦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為法門精髓。
  隨即,一股肉眼無法看見的白氣從燕天南周身散發而出。
  這些白氣是感應之氣,白氣在燕天南周邊形成了一道半徑為一丈的白氣圈子,覆蓋范圍內,那尊燒焦的沉香木雕像籠罩上了一層白光。
  燕天南瞪大眼睛觀察。
  只見在燒焦的沉香木上開始浮現出一團光影,光影散發著淡淡的白氣,若隱若現。
  原來這尊觀世音菩薩雕像是觀音菩薩馭牛木雕造像,高80厘米左右。
  木雕觀音菩薩右腿盤坐,左腳采在蓮花上,一手握經書,一手捏無畏訣,身下坐著一頭行走姿態的強壯青牛。
  燕天南見白氣越來越盛大,不由大喜,知道這尊觀世音菩薩雕像實在要比財神像的法力高出不少,自己買對東西了。
  現在要做的一步是連接。
  燕天南與觀世音菩薩雕像建立連接。
  整個房間逐漸籠罩上一層幽藍色的光芒。
  燕天南的意識慢慢形成一個實質,從頭頂緩緩流出一股明黃色的氣息,形成了一個明黃色光影組成的小小的他。
  燕天南靈識形成的小人出了軀殼後,看見燒焦的沉香木上出現了一道光圈。
  那光圈上逐漸形成一座古老的城池,城池的大門上有一塊墨色漆黑的匾額,上書書寫著——心門,兩個鎏金大字。
  燕天南的神識形成的實質小人跳動至古城大門前。
  一切都與當初重塑二胡的時候無異,燕天南知道這座城是觀音菩薩雕像的靈識世界。
  他要進去找出觀音菩薩雕像認的主,才算是與觀音菩薩雕像的靈識建立了溝通。
  每樣物件都會認主,這個主,初始階段,通常是製作這樣物件的人。
  往後,隨著時間推移,在誰手裡的時間長,或者誰在物件身上投入的感情多,這個主,是會轉移的,並不一定是購買這個物件的主人。
  就像燕天南家養的小白。
  小白生下來,它的主肯定是它的狗媽媽,過一陣被抱走,主人就變成撫養它的新主人,再被賣到燕天南家,主人又會變成買它來的燕達康。
  再然後黃瀅管小白管的比較多,小白的主人又會變成黃瀅。
  倘若對於小白來說,對燕天南比對黃瀅更親近,小白的主人又會變成燕天南。
  又或者,小白比較癡情,一直沒有融入人的世界,它的主人始終是它的狗媽媽,或者第一個撫養它的主人,而沒有因為後面的轉手而轉移過。
  這個主,也許在不斷轉移,也許沒有變動,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需要探查,需要判斷。
  判斷失敗的後果將很嚴重,意味著重塑失敗,浪費一張萬分珍貴的重塑符籙。
  這些人和事,就像人的記憶一樣,都裝在物件的靈識世界中,萬物有靈,萬物有情。
  很多人和事,以為已經被遺忘,但不論過千年還是萬年,其實從來不曾消退。
  連接,人法地,建立與物體溝通。
  找出物件之主,便完成了連接。
  之後的地法天,開光,喚醒物體的靈性,成為物件新的主人。
  天法道,療愈。
  就好像燕天南是小白的主人,小白遍體鱗傷,很久沒人管過它了,首先要為小白治傷。
  最後是道法自然,也就是重塑,使物體重新生長。
  還用小白為例,傷都治好了,就要幫助它恢復昔日的活潑,讓它重新煥發光彩。
  燕天南推開厚重的城門。
  吱呀一聲,城門發出的聲音帶著歷史的滄桑感。
  燕天南果斷的閃身而入,走出幾步,城門在他身後自動關上了。
  城門仍然發出厚重的吱嘎一聲。
  與二胡的靈識世界不同,觀世音菩薩雕像的這座城很大,說明觀世音菩薩雕像的經歷非常豐富。
  燕天南也能理解,觀世音菩薩雕像若是南宋到現在,很可能已經超過五百年了,經歷怎麽可能不豐富?
  城中的光線是暖色,透著一股祥和的氣息,讓人感覺很舒適,心裡很平靜。
  第一個場景是一個穿著古代服飾的人在深山密林之中砍伐樹木。
  燕天南沒有走過去問,他知道,這顆正在砍伐之中的大樹的樹根,肯定就是用來製作觀世音菩薩雕像的材料。
  第二個場景是一處古樸的宅院,從宅院的規模可以看出宅院的主人絕對是大富之人。
  燕天南透過院牆看見幾個古人正在用各種木工器具加工一尊雕像。
  燕天南知道這是在製作,根據上回重塑二胡得來的經驗,燕天南知道,製作的人通常不會是主人,所以也毫不猶豫的走過了這一片場景。
  接下來幾個場景是觀世音菩薩雕像的轉手,至少連著轉手了十幾次,才在一家似乎很有權勢的人家安定下來。
  燕天南估摸著,這尊雕像在南宋的時候就已經值得到上萬兩紋銀,這要是放到現代,不知道值多少錢。
  看樣子,老太太說至少值幾百萬,絕對是少說了,上千萬是基本款。
  這家很有權勢的人家的老太太篤信佛教,日日供奉,焚香念經。
  可惜沒有幾年,這戶人家不知道因為啥事,被抄家了,這尊珍貴的雕像又到了新的地方,在一處看似品級很高的衙門的庫房封存了很多年頭。
  再往後,觀世音菩薩雕像又到了一戶大富大貴,很有權勢的人家手裡。
  這回換成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人供奉菩薩,這女人顯然沒有此前的老太太虔誠,每個月只有幾日焚香念經。
  過幾年,這戶人家似乎是有什麽喜事,皇帝也親自來了,這家主人將觀世音菩薩雕像送予皇帝。
  皇帝又將雕像送予一個很富態的老婦人。
  燕天南估計這老婦人應該是皇帝的長輩。
  從此觀世音菩薩雕像到了一間禦用寺院,得到了長期供奉。
  燕天南此時心花怒放,知道供奉的人越多,法力愈發強大。
  可也有點犯難, 轉了這麽多次手,無疑給認主增加了很大的困難!
  很難分清楚誰才是雕像的主人。
  燕天南再看下去,沒有多久,人們的服裝變了,變的怪裡怪氣,一看就不是傳統漢服,估計是朝代滅亡了。
  但寺院並沒有受到衝擊,仍然為皇家禦用供奉,香火鼎盛。
  又不知道過了多久,人們的衣服又換回到漢服,燕天南認得應該是明朝人的服裝。
  燕天南對明朝的服裝比較熟悉,因為這段時間他也稍微了解了一些歷史。
  尤其因為知道有可能接觸重塑,有可能通過物件的靈識世界前往古代場景,所以特別對各種服裝做了一番研究。
  到了大明朝,這家皇家寺院向老百姓開放,香火更旺盛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日寺院著火,幸好救治及時,觀世音菩薩雕像並沒有損壞,不過,被移到了另外一所規模也很龐大的寺院,繼續接受供奉。
  幾百年不知不覺的過去,這間寺院歷經明朝和清朝,始終香火鼎盛,直到大清結束才開始破敗。
  觀世音菩薩雕像又開始了不斷被人轉手的經歷,轉手有幾十次之多,最後到了建國後,應該是七八十年代,落到了一個看上去很精明的,幹部模樣的男人手裡。
  燕天南估計這個男人應該就是老太太已經過世了的老伴了。
  觀世音菩薩雕像隨著老太太的家幾次搬家,最後進入了一所比較寬敞,裝修的不錯的商品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