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就是要進球》一十六.再接再厲
。不過,小胖子也是一個眷戀故土的人,他兜兜轉轉選了好幾家寺廟,最後選擇離家不遠的皇覺寺,出家了。

 剛來皇覺寺的時候,小胖子感覺在寺廟裡,挺好玩兒的,過了幾天以後,他就感覺很厭煩了。

 這些和尚,每天都是參禪打坐,吃齋禮佛,完全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這麽大一座寺廟,這麽多張嘴,吃喝拉撒,總得要有人來料理吧。

 於是,那些到剛剛進寺廟的小沙彌,不得不承擔生活的重擔。

 每天天剛剛亮。

 小胖子就要去挑水,然後,是到廚房去準備早飯,緊接著,又要去砍柴劈柴,再接著,又要為師兄師叔們漿洗衣服。

 最可氣的是,除了這些最基本的雜役以外,他還不得不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還要時常擦拭金佛。

 每天晚上,小胖子都累得腰酸背痛,可是,他的師兄師叔們根本不體諒他,反而對他惡語相加,不給他一點好臉色。

 皇覺寺酒肉風,一直欲蓋彌彰,特別是那些出家早一點的和尚,吃肉喝酒的時候,基本上都沒有小胖子什麽事兒?

 小胖子唯一的權利,就是隔著遠遠的,聞聞肉香飄過來的味道而已。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小胖子都會默默地流眼淚,思念一個一個死去的親人。

 其實他還更思念的是他前世的父母,他還是想回到前世去,去過曾經的小康生活。

 可是,現在這一切都不複存在了。

 寺廟的日子裡雖然不好熬,不過,小胖子壓根兒不願意走,這裡雖然辛苦一點,起碼能吃飽飯,雖然師兄們經常欺負他,可是,與地主劉德相比,眼前的這幫禿驢好多了。

 對於17歲的小夥子來說,只要能夠吃飽飯,辛苦一點還是沒多大關系的。

 可是,這種痛並快樂的生活。剛剛持續了三個多月,於是就戛然而止了。

 原來,由於淮河一帶持續的旱災,這讓許多鄉紳員外,都不願意來寺廟裡布施了,皇覺寺的長老和尚,隻好讓寺廟裡的弟子們,自己出門化緣。

 人倒霉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小胖子自然是個倒霉蛋。

 因為他在化緣的過程中,同樣受到大家的欺負。

 因為,各行各業都存在潛規則。

 哪怕就是化緣,也像黑社會收保護費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勢力范圍。

 由於寺廟裡的和尚眾多,誰的地位高一些,出門化緣的區域,相對就富裕一些,誰和上邊兒的大和尚,關系好一些,誰出門化緣的地方,百姓相對就稠密一些。

 同理,在寺廟裡沒有任何後台的小沙彌,出門化緣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毛之地呀,窮鄉僻壤呀!

 小胖子剛剛來寺廟三個多月,他就是那些沒有後台的小沙彌,其中的一個,出門兒化緣的地方,自然是哪些條件惡劣的地方。

 小胖子被指派的地點在淮西,也就是鄂皖豫,這裡原本就是旱災蝗災的重災區,普通老百姓都已經掙扎在死亡線上,哪有過多的口糧,施舍給他呢?

 然而,幸運女神,真是從這一刻,開始垂青小胖子的。

 在四處化緣的歲月裡,小胖子的思想,漸漸的成熟了許多。

 他一邊流浪,一邊討飯,不知道受過多少的白眼,也不知道被多少惡霸毆打過。

 男兒膝下有黃金。

 按說,小胖子也受不了這種奇恥大辱,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

 他要是不叩開普通農戶的家門,不哀求別人的施舍,他就得被活活餓死。

 不過,在這段艱苦的歲月裡,小胖子的眼界開闊多了,他了解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也認識了許多生命中的朋友。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他接觸了一種新的宗教,據說這種宗教,是從波斯那邊傳過來的,布衣百姓稱呼他為明教。

 明教的教義,是宣揚人們要相信未來,困難只是暫時的,光明才是永恆的。

 一方面是在乞討的過程中,磨練了小胖子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閱讀了明教的教義,讓他從內心裡灌了一碗心靈雞湯。

 小胖子漸漸從一個弱不禁風的大男孩,蛻變成一個堅強果敢的大男人。

 如果說,在沒有外出化緣以前,小胖子還是一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傻小子,可是,經過三年多的化緣生涯,他內心的思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思路決定出路。

 對於很多人來說,想到一個好的主意,他們往往只會把他停留在口頭上,不會付出實際行動。

 但是,小胖子朱重八不是,他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

 他覺得,過這種四處乞討的生活,等同於行屍走肉,這也是一條不歸路。

 現在,他還年輕,腿腳也很利索,還能四面八方的流浪幾十裡路程,討到半個窩窩頭,一碗小米粥。

 要是上了歲數,身體不行了,怎麽辦呢?

 總不能眼睜睜地,對著人家的饅頭說:

 快到碗裡來。

 總得為自己的人生做個規劃。

 這次,回到皇覺寺以後。

 剛剛休息了幾天。

 小胖子又出去了。

 他這次出去的目的,不單純是化緣,而是想出去走的遠一點,多長點兒生活見識而已。

 從這以後,他跑的地方,一次比一次遠,最遠的一次流浪,他還跑到陝甘寧地區去了。

 接下來七八年的時間裡。

 大元朝廷**無能,再加上天災**。

 等到至正11年的時候,大元帝國的達官顯貴們,終於沒有幾天快活的日子了。

 因為,至正年間。

 黃河曾多次泛濫。

 沿途好幾個省份。

 災民流離失所。

 元朝政府連續好幾年強征80萬民工,修築黃河堤壩,特別是至正11年,征調民工的數量,提高到了130萬,這弄得老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老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了。

 整個黃河中下遊,淮河方圓幾百公裡,到處都是流浪的饑民。

 各地逃難的民眾,在一些投機倒把人的煽動下,漸漸地養成一股一股的,武裝力量了。

 阜陽的韓山童,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還沒有來得及品嘗滋味,就被元朝這個大閘蟹,哢嚓夾為兩半。

 起義軍,很快就被元朝政府剿滅了。

 小胖子看見他的毛筆字寫的,實在是太好了。

 小胖子打算委任這個人當他的文書。以後就不上前線打仗的。這也叫做量才而用。畢竟,小胖子手下的人,幾乎95%以上的都是文盲。大字兒不識一籮筐。

 小胖子看見他,寫的一手漂亮的字兒,就決定抬舉他。把他從火頭軍,提拔為自己的文書,讓他幫自己寫個文案。或者是讓他平時記個帳什麽的。或者是自己有什麽口頭的命令,傳達不了,需要書面表達的話。小胖子說了,然後讓他潤色一下。

 盡管,小胖子自己也會寫字。但是他讀的書,確實不是特別多。有時候也不能完全表達意思。所以,就讓眼前這個文書幫他的忙。

 眼前這個年輕人。並被封為文書以後。並沒有覺得文書的官職太小。反而覺得文書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情。不像火車君一樣,在軍隊裡被人瞧不起。火頭軍往往都是最低等的士兵。然後,連上戰場殺敵的機會都沒有。說白了,就是大家的炊事員一類的用人。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個年輕人,被封為文書以後。也沒有絲毫的怨言。在自己的崗位上乾得很賣力。畢竟對於知識分子來說,在文案上工作比較體面。反而去燒火的話,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侮辱。因為他們乾不了那種粗糙的活。沒辦法他們只會搖筆杆子。

 有一天,天氣特別的冷,小胖子在營房裡烤火,自言自語的抱怨了一句:

 “天天處處打仗,何時是個頭啊,打仗吃虧的都是老百姓。說實話都是一幫子有私欲的權貴。為了謀求一己之私,將天下黎民百姓生死存亡。不顧的自私行為。”

 小胖子剛發了一個牢騷。沒想到,就被自己眼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文書,講了一通痛徹心扉的大道理。

 這個文書沒有叫苦。反而樂天知命的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很正常的自然規律。 就像人有生老病死花有花開花謝一樣。事情都是一定的規律。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這個人,現在是小胖子的部下,或許是為了在小胖子面前顯是自己。顯得自己有才華,有能力。免得被淹沒被埋汰了吧。他於是乎,從容不迫地講了一番大道理:

 ”秦朝亂時,漢高祖劉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達大度,知人善任,隻用了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業,現在天下已不是元的了,長官你的戶口在濠州,離劉邦老家不遠,就算沒有王氣所在,也多少能沾點邊。””

 說到這裡,他停了下來

 然後說出了兩句,比較至關重要的話

 這兩句話後來小胖子在行軍打仗中奉為圭臬,這兩句話說的內容就是

 廣積糧,多築牆。又有什麽不可以的呢?與其這樣給給別人“只要朱元帥能夠像劉邦那樣學習。高樓萬丈平地起。緩稱王,廣積糧,多築牆。又有什麽不可以的呢?與其這樣給給別人打工,還不如自己創業。為什麽要為別人賣力氣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