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科技之神》第一十五章 黑洞就由我來發明吧
兩個月後,九月開學季。

 舊金山,斯坦索姆大學物理學院,艾弗森教授也等來了他新一屆的研究生們。

 外國大學裡導師帶研究生,有些時候都是碩士博士一起帶的,甚至如果自己手裡有研究所資源,連著助理研究員一起混也是很常見的。

 這位艾弗森教授,在斯坦索姆物理學院,說實話,是個挺燒冷灶的存在,主要是他的專業方向沒什麽錢途。

 他搞的是偏向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的方向,雖然也算基礎物理,但是更難跟產業界結合。

 多年來,到他這裡讀博的人,也都是家裡不差錢,就想混個博士文憑的居多。

 不過,今年他倒是有些意外,因為新生裡面,居然有來自華夏國的交流生,而且還是個在產業界有點小成就的家夥。

 眾所周知,華夏人是比較功利的,尤其是出國留學,都是奔著錢生文憑、文憑生錢的交易。所以在華夏留學生裡,那些來錢的專業方向的受歡迎程度,比其他族群更明顯。

 而利用物理學識和研究能力、在產業界已經略有小成的人,居然肯來讀清水專業,就更罕見了。

 艾弗森教授也就放下架子,在新生們來的第一天,請大家聚一聚,聯絡一下感情,看起來很隨和。

 顧玩就是在這種氛圍下,見到他理論上未來兩年的導師和同學、學長們的。

 ……

 “大家自我介紹一下吧。”見面會上,艾弗森教授隨便扯了幾句開場白,就讓新生互相認識一下。

 幾個其他國家的研究生,先後自我介紹了,顧玩也都一一聽在耳中。不過這些人的身份也沒什麽好贅述的,因為他們連工具人都算不上,毫無利用價值。

 很快就輪到顧玩了,他說話很直接:“我叫顧玩,今年的博一新生,很高興認識大家。我在硒谷剛開了一家公司,是做gps導航軟件和通用接口開發的,如果大家有興趣,我也歡迎大家業余時間去了解一下。

 我之所以選擇讀艾弗森教授的專業,是因為我覺得在這個專業學到的一切和做出來的成果,不會被人剽竊,也沒有被人從商業角度覬覦的價值。

 論能力,我覺得我其實可以學好人類物理學分支的任何一個細分方向。就算博士讀的是天體物理和宇宙學方向,也絲毫不影響我在其他方向建功立業。我只是需要最快拿出博士文憑,我也相信未來一兩年內,我在這兒的表現,足以讓教授公允地盡快給我文憑。

 另外,我希望那些有商業價值的成果,是我曾經在華夏國,以及未來也在華夏國做出來的。在大洋國的這一兩年裡,我希望就純粹為全人類做貢獻好了,我不想為大洋國的金融投資者做貢獻。”

 其他連工具人都沒資格當的同學,聽了這話就很不舒服,有些還倒抽了一口涼氣,感慨顧玩的狂妄。

 不過沒關系,這些書齋裡待一輩子的人,既幫助不了顧玩,也沒有能力給他添堵。

 自我介紹完之後,顧玩又恰到好處地表示希望今天的聚會由他來請客買單。

 飯桌上,有些同學出於禮貌,問了他的公司目前在搞些什麽,大概何時能拿出產品。

 顧玩也都隨口回答,絲毫沒有什麽好保密的。gps項目的三號實驗星,是去年年底發射的。再往後,進度就快了很多。

 實驗階段,基本上每過半年才會發射一顆新的,而進入全速布網階段後,就加快到兩個月一顆,後續還能更快。如今是2009年9月份,nasa已經發射了5顆衛星,最晚後年、也就是2002年年初,就能全面商用了。到時候,顧玩如果讀博快一點,正好搞導航、自動飛控無人機和這些產業,一起井噴。

 所以他也希望在公司研發階段,自己抽空把博讀了,等產品出來的時候,他能以已經畢業的身份,去搞些別的。

 迎新聚會當晚,艾弗森教授公事公辦地問了顧玩對博士期間研究方向的選取。

 顧玩直接回答:“我想研究一下中子星的下一階段天體。因為我覺得這個可以最快拿出博士學位。反正我們也沒法觀測,只要論證嚴密就行了。理論物理學家,總是比實驗物理學家更快出成績嘛。”

 艾弗森教授也不想跟這個刺頭多廢話:“可以,只要你拿出三篇《自然》,讓學界認同你,我就讓你畢業,哪怕你博士隻讀一年,我也破格放你畢業,絕不為難。

 不過恕我直言,中子星都已經炒冷飯炒了快20年了,沒什麽新意。”

 顧玩不卑不亢地回答:“炒冷飯炒久了,才需要新意。”

 艾弗森教授:“那下周你先把開題思路給我看看,如果你擔心泄密,也可以先自行發表論文。反正以你目前的水平,只要有乾貨,讓別人登你的文章,應該不難吧,繞不繞過導師,對你根本沒影響。”

 “謝謝理解,我會的。”

 ……

 顧玩跟艾弗森教授提到的“中子星的下一階段天體”研究,當然就是地球人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提出的黑洞理論了。

 但是在藍洞星上,天體物理的研究比較遲緩,而且是不僅實驗觀測遲緩,連理論模型的架構也比較遲緩。

 或許有人會奇怪:黑洞這玩意兒,小學生都能理解吧?

 白矮星、中子星,密度越來越大、逃逸所需的速度也越來越大。當表面逃逸所需速度超過光速時,光線不就無法擺脫了嘛?不就會形成黑洞嗎?

 但是實際上,黑洞理論的誕生,沒有那麽簡單的。

 只能說,上述那些數學計算,倒是早就有了,那是20世紀早期,德國科學家史瓦西理論算出來的,並且給出了那個最小逃逸半徑的算法,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史瓦西半徑”。

 地球上,最早提出黑洞這個詞的,是remo-ruffini教授此公甚至都沒有約定俗成的漢語音譯名,可見其冷門。此人大約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年代的時候,最初提出的。

 (首次在正式國際學術會議上使用這個詞的人是約翰.惠勒,因為惠勒資歷老,成名早,所以學界一般公開宣揚的以惠勒為主。)

 不過,無論洛菲尼還是惠勒,他們當初隨口一提的猜想,都有很大的漏洞,所以一直到十幾年後,史蒂芬.霍金解決了這些漏洞,才讓黑洞猜想在理論物理學界被人接受。所以地球上的理論物理學界一般更強調霍金的貢獻。

 至於觀測,那更是到21世紀,地球人才逐步積累起黑洞素材。中國人應該不陌生,直到2018,視覺華夏還因為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惹出麻煩。

 如今,在藍洞星上,remo-ruffini顯然是個默默無聞的家夥,而霍金也不存在。因此,顧玩決定畢其功於一役。

 如果他是在中央科大讀的博,要搞出這麽一個純理論推演的成果,或許國際爭議還會比較大。不過,既然是已經來斯坦索姆讀博了,相信西方的敵意也會少一點。

 而且黑洞這玩意兒,定義不定義,解決不解決其理論難點,都毫無經濟價值,所以拿來作為大洋國這邊的博士課題,也就不會被大洋國人佔走經濟利益上的好處。

 至於個人名聲,肯定都是顧玩自己的。

 因為顧玩此時此刻的江湖地位,肯定比地球上70年代初時的洛菲尼還低。

 所以他要是貿貿然僅僅提出一個概念,肯定是不會被認可,甚至不會被重視的。

 他必須在提出概念的同時,堵上那些明顯漏洞。

 正如卓別林的那個段子說的那樣:一個新人編劇,拿了他的劇本去給卓別林看,問卓別林覺得怎麽樣。

 卓別林看了兩眼,當場就說這劇本是個撲街,不值得被拍。

 那新人就不服了,說他覺得卓別林某些作品還不如這個呢。

 卓別林就語重心長地拍拍對方肩膀,說:像我現在這樣成功了之後的人,當然能寫這種爛片,但是在你這樣還沒成名的狀態下,你必須寫得更好。

 撲街萌新要精品,必須質量過硬。大神才有資格隨便亂寫都精品,吃老本。可見無論是哪個領域,道理都是一樣的。

 ……

 “那麽,黑洞這個概念本身,到底在基礎物理領域,有什麽漏洞呢?”

 當天晚上,顧玩回到灣區別墅,跟妻子聊起自己的設想時,麻依依就是這麽問他的。

 麻依依的物理水平,當然是不怎滴,她的水平隻停留在物理專業本科生大二的程度。

 所以顧玩要跟她解釋,也必須用小白都能聽得懂的深入淺出措辭。

 考慮到自己老婆不會泄密,顧玩就直截了當回答了,而且是毫不臉紅地剽竊了地球上霍金當年的建樹:

 “中子星密度繼續增大、半徑繼續縮小、縮到史瓦西半徑以內之後,就會成為‘黑洞’。這個設定最大的漏洞,在於傳統學界認為,既然連光和電磁波都無法逃逸出‘黑洞’,那麽人類可以觀測到的關於黑洞的信息就會很少。

 目前認為,如果存在那樣的東西的話,其能夠被測量的物理量,就只有質量、帶電量和轉動角動量三個數據,除了這三個之外的其他數據,不但不能測量,還消失了。

 比如說,如果存在黑洞,那麽這個黑洞存在了多久,我們也不知道,它存在了一億年,還是十億年,這個時間信息消失了,當初是怎麽形成的,這個歷史也消失了。注意,不僅僅是‘不可測’,而是徹底‘消失、不存在’。

 比如恆星被黑洞吞噬的話,黑洞只是增加了一些質量,而被吞掉的恆星,本來有無數的信息、參數,在它被吞的一瞬間,這些參數就消失了,那不變成了‘由被吞的恆星和吞噬的黑洞,所構成的這個系統,在吞噬動作完成前後,總信息熵減少了麽’?

 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任何一個封閉的系統內,熵永遠只會熵增,不會熵減。所以如果黑洞真的存在,而且隻可以被測上述三個量的話,它就會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相違背。而熱力學第二定律,被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基石的那一級定律,所以我所說的黑洞這個概念,也就一直被大家回避去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