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旗傷亡大半,天地風雷四門更是差點被團滅,明教總壇此次遭受的大難,可謂是傷筋動骨、元氣大損。
如今,自一線峽經鬼石崖到坐忘峰,以及後山小道,全由柏雲麾下士卒及各分壇高手把守,明教高層這才放心的匯聚聖火殿,商議往後行止。
這兩日,范瑤、韋蝠王、五散人及朱元璋等各地分壇和義軍代表有意無意的聚集在夏躍身邊,除了大讚夏堂主夏都元帥力挽狂瀾,臨危不懼,便是吹捧他力克六大派,大勝汝陽王數十萬大軍的盛舉,言辭舉止上大有以他為首的架勢。
另一面,楊逍同殷天正形影不離,更頻頻召見五行旗、天地風雷四門和天鷹教各分壇主事人,殷天正每到一處,身邊總帶著外孫張無忌,那股子親近勁兒,就連親兒子殷野王都得靠邊站。也不知道他們具體在謀劃些什麽,反正楊逍沒主動找夏躍,夏躍隻當沒看見。
夏躍、范瑤二人當先,韋一笑、五散人隨後,趙誅元、柏雲、朱元璋等人尾隨,眾人大步邁入聖火殿後,大家詫異的發現,向來喜歡以代教主自居的楊逍竟然沒有坐在教主寶座之上,而是恢復了當年陽頂天在位時光明左右使的位置,他正坐在左使的位置上,笑吟吟的瞧著他們走進大殿。
“援救總壇的大功臣來了!哈哈,諸位請坐!”楊逍大笑著起身說道,接著面向范瑤,手指另一位置,笑道:“范兄弟,請就位!”
范瑤聞言望了夏躍一眼,後者笑著點點頭,這才大步走上台階,對著楊逍一抱拳,笑著坐下。
這次楊逍總算沒鬧么蛾子,沒拿夏躍在教中位份說事,安排他坐在了右首最上邊,位居四大法王之前。
眾人就位之後,楊逍首先站著說起自己之前諸多錯處,又朝諸位兄弟道歉,然後對夏躍、張無忌及各地分壇援軍道謝。接著,便話鋒一轉,說道:“楊某有一事要告知諸位兄弟,聽聽諸位的意見。張少俠先前在成昆那奸賊手中救下楊某、韋蝠王及五散人性命,之後追擊成昆途中誤入總壇密道,得知陽教主已然在禁地薨逝,機緣巧合得傳本教鎮教絕學《乾坤大挪移心法》,且修到極高境界,並帶回陽教主遺書一封,此事楊逍不敢專斷,特請諸位兄弟一起商議商議。”
“楊左使,張少俠何在?”范瑤舉目四望,沒瞧見張無忌蹤影,聽聞此事後大為驚訝,然後問道。
“范兄弟,此次畢竟是明教會議,張少俠並非我明教中人,故而楊某並未通知他參會。”楊逍解釋道。
“楊左使,范右使,我聽聞這張少俠乃是謝獅王義子,當年張五俠和鷹王愛女為保密獅王下落雙雙自盡,便有大恩於我明教,他又是鷹王的外孫,此番對我明教五行旗及楊左使、韋蝠王、五散人均有大恩,怎能再當作外人!?”厚土旗掌旗使顏垣應景的接話道。
“有道理,張少俠有這等出身,自然就是我明教兄弟,不能見外!”新任銳金旗掌旗使吳勁草讚同道。
五行旗同氣連枝,他兩人發了話,其他三旗掌旗使紛紛開口同意。
“嗯,本王外孫自然就該是明教中人!”白眉鷹王待五行旗紛紛讚同後,頷首笑道,“另外,正好乘此機會,本王宣布解散天鷹教,天鷹教教眾同歸明教旗下!”
他這一發言,天鷹教眾人自然紛紛開口應諾,而明教眾高層也齊聲大讚鷹王識大體,張無忌的身份自此無疑。
“好,那便有請張少俠進殿議事!”楊逍笑著一拍手,
自有教眾前去請張無忌,也有教眾在夏躍對面,也就是左上首安置座椅。 在等待張無忌的時候,明教眾人說說笑笑,各人心中雖有小想法,此時更多的還是劫後余生的欣喜,也有眼看著明教高層重歸舊好的欣慰。
被人請來大殿時,張無忌頗為忐忑,畢竟人年輕,沒經歷過這麽大、這麽正式的場合。
待到他掏出陽頂天遺書,由楊逍當眾宣讀,然後一一傳閱確認是陽教主親筆後,整個場面一片靜謐。
金毛獅王謝遜暫攝副教主之位!?
謝獅王眼下還在那不知道何處的冰火島參悟屠龍刀呐!怎麽暫攝副教主教主!?
不論何人重獲聖火令者,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不服者殺無赦!?
聖火令尚在波斯總教手中,這可要到何時才能選出教主啊!?
接著有些明悟之人想起開始顏垣所言,頓時看向張無忌,原來楊左使、鷹王和五行旗是這個意思啊!
“楊左使,既然有陽教主遺命,我等明教弟子自該奉命行事,這便去迎回謝獅王就是!”
“荒謬,謝獅王所在,一片汪洋大海,不知何時方才能尋到!而如今江湖形勢險惡,更有元廷在一旁虎視眈眈,明教上下數百萬眾,難不成一直群龍無首!?”
“那該如何是好?”
……
靜謐之後,殿中突然熱鬧起來,眾人紛紛開口提議,倒是夏躍麾下自他而下無人開口,朱元璋這廝也一樣閉口不言,一雙眼睛緊盯夏躍,心中決定要等夏躍表態後第一時間支持。
同這些總壇高層狹隘的江湖眼光比,朱元璋更相信兵強馬壯者得天下的道理,所以,別看這幫人現在鬧得歡,夏躍不表態,誰當教主都白搭。
這麽一想,他腦子裡靈光一閃,突然嘀咕道:“若我推舉夏都元帥擔當教主呢?這豈不是從龍之功!”
這一絲念頭既然出現,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在他腦子裡蔓延開來,此時的他畢竟實力弱、勢力小、地位低,雖有稱王稱霸的幻想,卻沒有問鼎的心思。他麾下的謀士所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只是立足當下的生存之道。
所以,待到眾人吵鬧不休時,朱元璋突然站了出來,對著上首的楊逍、范瑤恭敬一禮後,昂然說道:“屬下鳳陽分壇朱元璋,有一提議稟報楊左使、范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