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夏躍此次單挑淨念禪院的結果,北地道門的眾人對聯手打壓慈航靜齋、淨念禪院計劃的前景全都看好了,於是紛紛告辭,打算調派好手,大舉進入東都洛陽。
“此人是誰?”
待到眾人離去,只剩下寧道奇、王延、田谷十老後,寧道奇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夏躍聞言笑道:“呵呵,此人來歷頗大,魔門出身,同佛門糾葛甚深,寧道友不如猜上一猜!”
魔門出身?
同佛門糾葛甚深?
還一副老僧打扮!
魔門中何時有潛入佛門的高手!?
寧道奇聽完夏躍的話,頓時面色肅然,陷入沉思。
王延和田谷十老亦是如此,個個緊盯著閉目不言的石之軒,揣測著他的身份。
良久,寧道奇腦子裡將魔門有數的高手挨個估算一番後,正打算放棄猜測時,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人,當即面色大變,一臉駭然的試探道:“可是‘邪王’當面!?”
聽他這麽一說,王延、田谷十老陡然變色,將信將疑的目光在夏躍和石之軒身上來回交錯。
石之軒聽到寧道奇猜出自己的身份,抬起頭來,睜開眼睛,慚然說道:“沒想到寧大宗師還記得我這故人!”
都是成名已久的江湖中人,‘邪王’自然同寧道奇有過交道。
眼見寧道奇一口猜出身份,夏躍頓感無趣,說道:“這位易容之術高明至極,不僅假扮成僧人混入佛門,在大興城得了個‘大德聖僧’的名頭,甚至還假扮裴氏嫡脈裴矩,混入朝廷,成了隋帝的重臣。此次淨念禪院之行,他窺伺在側,恐怕是想著坐收漁利的打算。若以夏某的脾氣,直接掌斃了事。
但念及他於我華夏中原有大功,經略西域數年間,合縱連橫,降服吐谷渾,使我中原時隔數百年之後複有西疆之地;為隋帝獻上離間計,耗費心力無數,將偌大個突厥分成東西兩部,相互攻伐不止,解除中原心腹大患。無論其居心若何,起碼所行所為,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恐怕萬世之後,青史之上亦會有濃墨重彩的一筆。故而,夏某饒其性命。”
這一番長談,不僅寧道奇、王延和田谷十老聞言後嘖嘖稱奇,便連石之軒聽他將自己數年來的功績娓娓道來,亦是心中舒坦,不由動容,大生知己之感。
夏躍說到這裡,突然轉念問道:“夏某有一疑惑,尚需‘邪王’不吝指教!”
若是放在先前,失手被擒的石之軒,恐怕會對夏躍沉默,以示不忿。
但聽完夏躍這番長談,心中得到了極大地滿足,便頗給面子的應道:“大宗師但講便是!”
“為何你要向皇帝進言東征高句麗?”夏躍開門見山的問道,大隋鼎立不過數十年,營建東都、開挖運河、興修帝陵,樣樣都是耗費民力之事,南征北戰歲歲不休,國力消耗頗為嚴重,此時發動大規模東征,在他看來頗不明智。依照石之軒的政治眼光和大局意識,絕不應該在剛剛擊敗突厥的時候向楊廣進言東征的,但他偏偏如此做了,委實難以理解,難不成又是精神病發作了?
“這有什麽難以理解的!吐谷渾既降,突厥二部攻殺不斷無暇南顧,威脅中原朝廷的只剩遼東高句麗。況且高句麗狼子野心,秘密遣使突厥,勾連啟民可汗,意圖南下入關,窺伺中原。朝廷不趁著突厥無暇之際,一舉攻滅高句麗,難道還等到突厥再次一統後,雙方一起南下不成!?”石之軒撇撇嘴,貌似不屑的說道。
高句麗確實是中原的大患,這是一個由女真族的前身濊貊族及靺鞨族聯合部分扶余人建立的王國,同之後的高麗王國不能混淆,雙方主體民族在本質上不同。高句麗與隋朝之間的形勢,猶如之後的後金與明朝差不多,中原王朝內部不穩,他們都在遼東之地窺伺中原。
唯一不同的是,楊廣三次東征雖然都失敗了,可也打得高句麗元氣大傷,從此無力南下,直至唐太宗貞觀後期被唐軍、新羅軍聯合攻滅。而後金則成功南下,取代了明朝的統治。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句。女真這個民族從之前的高句麗到金再到清,對入主中原總共努力了三次,第一次碰到了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三個狠人,被揍得生活不能自理;第二次好不容易取遼而代之,甚至攻滅了北宋,結果碰到了銅豆子一樣打不爛拖不跨的南宋,最後遇到難解的蒙元大軍,直接亡國;第三次最為成功,因為他們的對手都是豬對手,明朝內部腐朽不堪,而新崛起的李自成大順朝又是個先天不足缺乏遠見卓識的政權,被他們摧枯拉朽的成功入主中原。
之所以要在這裡贅言,是因為棒子國老是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亂認老祖宗,把高句麗王國作為他們的歷史傳承來寫,還搞出了個高句麗帝國同中原王朝爭霸的噱頭來,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高句麗王國立國期間,打得棒子國真正的祖宗新羅生活不能自理,若不是唐軍援救, 怕是早就淪為奴隸了。於是,他們乾脆就把老祖宗丟了,‘認賊作父’,把高句麗當作老祖宗了,令人不齒。
說到底,高句麗是此時隋帝國的遼東大患,這一點,夏躍認同。但,他不認同石之軒、楊廣的攻遼方略。
“中原之地民怨沸騰,舉國之力東征高句麗,委實不智!不若遣重臣良將,率領偏師,襲擾高句麗,高句麗國弱民寡,數年之際,便可使其衰落,屆時中原休養生息,再遣大軍東征,覆滅高句麗易如反掌。”夏躍沒理會他的態度,自顧自的說出看法。
“楊廣早就志得意滿,收復西域,降服吐谷渾,擊敗突厥,萬國來朝,令他聽不進諫言,如之奈何!”石之軒恨鐵不成鋼的歎道。
楊廣確實驕傲了!
隋軍將士以及文武百官又豈不是一樣驕傲了!
否則,百萬大軍第一次東征高句麗,士氣高昂,連戰連捷,攻取高句麗城池六十余座後,又豈會因輕敵冒進,遭遇伏擊,折損近三十萬人馬,功虧一簣。
若是大家穩扎穩打,高句麗焉能僥幸存活!
所以,這不是一個人的錯,而是整個朝廷上下的錯!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