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楚史亂國志》第404章 罪行證據,後手盡出
說到最後,董卓甚至不以臣來自稱,表現了他對於劉辯的深惡痛嫉。
 他此前所言,便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一塊巨石,頓時,整個朝堂之上沸騰了起來。
 只因他彈劾天子使用的罪名。
 而今已經不似戰國那個禮樂崩塌的時代,儒禮是深深印刻在朝堂上下每一個角落的,就算劉辯已經坐上天子之位,也絕對經受不住這種彈劾。
 因為在當下獨尊儒術的朝堂之上,可能思想會顯得固化,但規矩絕對不是那麽輕易可以打破的,特別是這樣關乎人倫的規則。
 臣弑君,子弑父,為天下人所不容,倘若罪名落實,休說天子之位不保,劉辯甚至可能會落到人人喊打的程度。
 更不要說還有一個殘害大臣的“暴君”之舉。
 “董卓!朕怎會做出這種事情!”
 劉辯本來還好奇董卓會安一個什麽樣的罪名給他,但此刻好奇心盡喪,怒火填滿了胸膛。
 就算他沒有做過此事,只要被董卓提出,還是會在文武百官心中埋下一顆種子,久而久之,也許會醞釀出惡果。
 況且,董卓的言論便是赤裸裸的胡言亂語,他雖然對繼位有些迫不及待,卻絕對不會做出這等事情。
 畢竟,劉宏也算是自己的後世子孫,他再怎麽果決狠辣,也不會禍害到劉宏頭上。
 更不要說,當下也不是繼位的最好時機,退一萬步講,就算他要對劉宏動手,也會待得幾年自己羽翼豐滿且年歲更長之後,才會順理成章地繼位。
 若劉辯真有這樣的心思,晚幾年繼位,那就不會發生這麽多的變故,劉宏之死雖然突然,卻是沒有任何影響因素的巧合。
 但很顯然,董卓不會這麽認為:
 “先帝在位之時,正值鼎盛,年歲不至不惑,身體康健,因何突然暴斃,不用某說,諸公心中自有答案。”
 “更何況,某有證據,帶上來!”
 董卓看都不看被氣得渾身顫抖的劉辯,大手一揮,早就候在殿門外的李儒呂布大踏步上前。
 李儒手中握著一卷紙帛,而呂布手中則抓著一個人。
 周圍環境變得安靜下來,文武百官也不是不分場合之人,此刻對峙朝堂,絕對不能發出聲音干擾到雙方,否則後果可想而知。
 董卓接過李儒手中紙帛,高聲道:
 “此物,乃是張讓隨身之物,其上所載,乃是當初天子謀害大將軍的全部過程。”
 “濫用天子之權,殺害大臣,當今天子,何其暴也!其人,已喪天子之德!”
 此物確實是董卓從張讓屍身上找到的,想必張讓是準備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再將此事公之於眾,以報復天子的拋棄,不想被董卓用在了這個地方。
 “何進確實為朕所殺,因為他觸碰到了朕的底線,如何?”
 面對董卓的詰難,劉辯坦然以對,他從來就不認為自己算計何進有什麽過錯,他身為天子,什麽時候連剝奪臣子性命的權力都沒有了。
 不公開此事,隻為安定朝堂眾臣的情緒罷了,否則,劉辯也不在意用此事為自己增添名望。
 文武百官對於董卓的彈劾亦不置可否,何進殘黨在雒陽鬧得風雨飄搖,任誰都知道何進的結局,而單憑十常侍還不會做得如此徹底,如此看來只有天子親自動手,才讓何進之死成為了定局。
 這一點在雒陽城內幾乎算得上是共識,此刻董卓挑明此事,也毫不在意。
 相比之下,他們還是將焦點放在了謀害先帝的罪名上。
 董卓見此事並未調動朝臣氣氛,也毫不在意,將何進之死代入這場彈劾之中,他期待的作用也只是拋磚引玉,並未對這條罪名抱有多大期望。
 不過,用以火上澆油卻是足夠。
 “臨近被殺之前,張讓還對陳留王殿下說出了一件事情,便是小心當今天子。”
 董卓繼續道,他一本正經地講述著編造的故事,但在過程中沒有一個人對他提出質疑,包括正在用陰冷目光盯著他的劉辯。
 “陳留王問及原因,張讓隻言一句:其父尚能弑,何況兄弟乎?”
 “一派胡言!”
 一名大臣突然出言呵斥道:
 “僅憑張讓言語,又怎能確定天子之過?還不是你董卓一人之言!”
 董卓瞥了一眼對方,心中明了,其實此人並不是為了天子說話,恰恰相反,這是董卓故意安排的一句質疑。
 “張讓死前,卻又其話,然其中真假,孤卻不知。”
 此時,劉協突然出言,憑他的身份,還是能夠增加幾分真實。
 但這還不夠。
 “區區人言,又有何慮?若確有其事,還望雍侯拿出證據。”
 此時,又一人站起反駁道。
 “證據?”
 董卓一笑,他就等著這個機會。略使眼色,呂布便將手中抓著的人直接扔在地上,其人痛苦呻吟著,在地上打滾。
 此人一開始並不跟在董卓的隊列之中,而是在董卓的安排下,被李進喜帶到崇德殿外,瞬間被呂布製服,扔到大殿之上。
 當然,這都是裝個樣子。
 一時間,眾文武面面相覷,有人看著此人眼熟,卻一時間想不起來對方是誰。
 “此人,乃是先帝身畔太醫,當初卻被太子收買,致使先帝食以毒藥,因此暴斃。”
 董卓言簡意賅,將最主要的事情一言帶過。而那名太醫頻頻點頭,似乎已經認罪。
 這是故意給眾人留下想像的空間,他只需要將事情大概說出,既不用擔心出現紕漏,又可以保證眾人會朝著他所預期的方向思考。
 百官又開始了交頭接耳,但此時,被董卓提前打點妥當的朝臣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將肯定的說法散布了出去,獲得了相當一大部分人的支持。
 劉辯目光如炬,看著台下文武議論的模樣,心知此時再著急也沒了用處,反倒表現得更加鎮定,他知道董卓還有後手。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雒陽城下,董卓大軍已經盡數集結,在華雄的帶領下,準備攻城。
 他們口中高喊的口號,赫然便是“除昏君,立新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