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遠為何不索性將此事聲張開來,讓昌邑王陷入醜聞中,在大漢,國喪期間淫亂可是大罪啊。”
這一夜的驚變結束後,跟著任弘“逼宮”的郎衛們都有些忐忑不安,這下他們跟著左中郎將一起,將新帝徹底得罪了。
倒是楊惲滿臉淡然,甚至故意如此發問。
“楚王劉戊稍淫暴,在位二十年,為薄太后服私奸,削東海、薛郡,昌邑王這更嚴重,按理說,他為先帝服的是子喪,一旦坐實,便是廢王位遠遷徙,其屬臣也要受罰,道遠大仇豈不得報了?”
任弘白了楊惲一眼,懶得理這個裝糊塗的家夥。
霍光想用他試探劉賀,觀察其沿途舉止,甚至讓丙吉暗暗收集黑料。
但用不用,什麽時候用,只有霍光能夠決定,輪得到他一枚棋子啟釁?自作聰明,衝鋒陷陣,和那一心為主人“分憂”,最終卻製造麻煩的大奴善有何區別?
幾百年前的亞裡士多德認為,政治是人類最高的學問,此言不虛,在政治運動中,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什麽時候開第一炮是有講究的,有時只差了幾個月,下場卻完全不同。
任弘聽過一位名為“胡建”的循吏事跡,胡建字子孟,是河東人,大將軍霍光的老鄉,漢武帝天漢年間做了北軍正丞,雖然清貧卻愛護士卒,深得軍心。曾帶著士卒斬了貪婪犯法的監軍禦史,此事震驚北軍,卻被漢武帝認可,胡建由是名聲大噪,成了敢於向權奸開炮的急先鋒。
胡建後來做了渭城令,天子的姐姐蓋主情夫丁外人驕縱,與京兆尹樊福有仇,竟派人刺殺了他而逍遙法外。蓋主撫養天子長大,恩寵頗厚,內有上官氏庇護,外結燕王為援,三輔官吏皆訥訥不敢處置此案,唯獨胡建又站了出來,直接前往蓋主家中搜捕刺客,與公主門客騎奴爆發了一場流血衝突。
這成了元鳳元年極大的政治風波,蓋主反誣胡建目無尊卑,傷主家奴,當時反霍光的勢力已開始聯結,就在眾人都以為霍光會為胡建主持公道,殺殺敵人們的銳氣時,霍光卻隻將奏疏留中不發,看似維護胡建。
後數日,輪到上官桀代霍光主事時,便令人逮捕胡建,胡建自殺,一個正直循吏就這樣死了,三輔吏民稱冤,對上官、蓋主集團的民憤徹底被掀起。
沉寂數月後,杜延年告發燕王與上官氏謀反,再度開炮,大將軍光族上官氏,殺蓋主,天下人拍手稱快,事後杜延年封侯。
國家當然需要胡建這樣秉公無私的人,看到“奸邪”之事便立刻發難。
但任弘能敬之,卻不願做胡建,稀裡糊塗為人前驅。
原本的歷史上,劉賀在位27日被廢有很多原因,但絕不是因為荒淫無度和糊塗不惠,而是在其登位後,碰了不該碰的東西,觸到了大將軍的禁臠。
任弘只需要帶著工具人的覺悟,將絞索交給霍氏,順便提前站隊表明立場即可。
他已逼得龔遂辭去昌邑郎中令一職,到長安後可能會被追責遠徙,恐怕不能留在劉賀身邊。劉賀此行本就如履薄冰,只是他沒有意識到危險,在旁提醒的人又少了一個,掉進冰窟窿中的概率大大提高。
接下來交給時間即可,也算救了龔遂一命。
不過任弘也有隱憂:“背後有霍光的人盯著,我不得不有所作為,可做得越多,對此事的影響也越大,會不會導致歷史發生變化?”
從劉弗陵等人身上,任弘雖然看到了名為“命運”的東西,但還是覺得,除了身體不好猝死似乎沒得救外,沒有什麽天注定,每一件事都有因有果,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劉病已與他家的往來,或許只是多吃了碗面條,竟導致頭胎從男娃變女娃,歷史上的漢元帝直接被抹殺了。
那他今日如此刺激劉賀,又會導致怎樣的變動呢?
見任弘默然沉思,一旁的楊惲譏諷仍然不停,打趣道:“道遠啊,大將軍當年招婿你不願,這時候才投入霍氏門下,會不會晚了點?”
當然不晚。
任弘一笑,對這件事,他倒是一點不擔心,因從霍光招婿時起,任弘就摸清了一件事。
等楊惲走後,任弘暗道:
“大將軍他……想要我啊!”
……
而劉賀那邊,因為善的死哀痛不已,又對掛印請辭的龔遂十分不舍。
“郎中令一定要棄寡人而去麽?”
雖然平時很煩龔遂三天兩頭進諫,到了掩著耳朵逃跑的程度,但劉賀對這位父王留下的老臣還是尊敬的,這幾日經歷了波折後,不安全感劇增,一時竟舍不得龔遂起來。
龔遂已免冠,露出了花白的發髻:“老臣只能以待罪之身再陪伴大王幾日,等進了長安,恐怕將因此事被再度追責遠放,就不能服侍左右了。”
龔遂很清楚大漢問責的規矩:諸侯王有錯,王國大臣也要受過。這樣的醜聞被人發現,雖然沒有張揚,但光死一個善是不夠的,他龔遂,得為劉賀背下這罪名。
經過這幾日的事,劉賀已意識到,在拿到天子劍前,他仍只是昌邑王,號令不動任何人,任弘方敢蹬鼻子上臉,遂咬牙道:
“郎中令放心,等寡人登位後,第一件事便是將你重新召回,第二件……便是讓那任弘知道,什麽是天子之怒!”
“萬萬不可!”
龔遂大驚,因安樂不在,才有機會說以下這些話:
“臣倒是認為,西安侯沒有惡意。”
劉賀不解:“這還沒惡意?他非但對寡人不敬,口出狂言,還因為小事逼死了陪伴寡人十多年的忠仆,寡人看,他就是恨屋及烏,因為安樂與其祖有仇,便想阻撓寡人順利繼位!”
龔遂搖頭:“西安侯若真這麽想,便會故意讓善將女子運入館舍再發難,並將事情鬧得天下皆知,而不會如今日這樣適可而止。”
“春秋時,司馬穰苴拒絕齊景公夜飲之邀,非不敬其君也,立表下漏殺寵臣莊賈,非不忠於齊也,只是因為剛直。西安侯功勳赫赫,文能附眾,武能威敵,與司馬穰苴頗似,此社稷之臣也。”
還有些話龔遂不敢說,後齊景公聽信讒言,將司馬穰苴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而國人因此悲憤,不愛公族,反附田氏,遂有田氏專權代齊之事。
龔遂是忠誠的,只能趕在自己徹底離開劉賀前,為他安排好以後的事。
“故大王登基後,一定要褒獎重賞西安侯!”
劉賀默然不言,龔遂知道年輕的王性子直,想法也簡單,還是過不了心裡的坎,遂低聲勸道:“大王還記得先前做的怪夢和昌邑宮中出現的怪事麽?”
劉賀頷首,那些事讓他困擾了很久,也不知是禦女太頻繁眼花了還是真的:他嘗見白犬,高三尺,無頭,其頸以下似人,而冠方山冠。後見熊出沒於宮中,然左右皆莫見,又有大鳥飛集宮內,王榻上更出現血汙的痕跡!
這年頭,當然沒有走近科學一點點探尋真相,眾臣都隻認為是異相。龔遂和夏侯勝曾一一為劉賀分析過,分歧只在於,龔遂認為這是昌邑亡國之兆,夏侯勝則推演陰陽,覺得昌邑宮空,是昌邑王或將移往他處。
如今看來,似乎是夏侯勝的推演更接近些,但龔遂仍堅持己見。
“在昌邑時,臣不敢隱忠,數言危亡之戒,大王不悅,雖然有所改觀,但沒幾日就將伴讀的儒士轟走,依然親近群小,漸漬邪惡之習。”
在龔遂看來,這位年輕的王本性不壞,起碼不像江都王劉建那般禽獸行,或者學膠西王,殺戮勸誡他的大臣,每次都是訥訥認錯,只是沒耐心,幾日後又我行我素了——少年人誰不是這樣?
“這趟入長安典喪,其凶險臣與王中尉也都為大王說明過,然大王仍沒放心上,以至短短數日,西安侯就揪住了大王兩件過錯。等進了長安,會有先前百倍的眼睛盯著大王的一舉一動,他們恐怕就不會如西安侯一樣,輕輕揭過了。再這樣下去,大王能否繼位,還是未知數。”
“此存亡之機,不可不慎也,接下來該怎麽做,大王宜深察之!”
放在昌邑時,劉賀嘴上應諾,心裡肯定不以為然,哪家諸侯不這樣,哪有龔遂、王吉說得那麽誇張?
可這幾日來,這個從小到大都順順利利,從來沒被社會毒打過的青年,第一次遭遇了挫折和親近人死在面前的痛苦。
原來世上的事,並不總是如他心意啊,更擔憂的是,連一區區列侯都敢對他如此不敬,更何況龔遂、王吉頻繁提起的大將軍霍光?
這趟入京,莫非真如夏侯勝算的,大臣運柄,福禍未知?
他有點怕了。
劉賀嚴肅起來,朝龔遂作揖:“這次寡人一定聽龔公和王中尉的話,繼位之前,加倍小心,不會再給任弘挑出錯來!”
……
PS:第二章在晚上。
頂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