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之好運加身》第八十三章 就依卿
,最快更新大明之好運加身最新章節!

 自始皇至今,歷朝歷代的商賈一直沒有地位,太祖更將商賈列為第四等。一千多年來,更從沒有向商賈收稅的先例,白白讓無數銀兩流失。

 這是一筆多麽巨大的財富!

 楊榮感歎不已,如果張寧不提議向商賈收稅,慣性思維之下,誰會意識到這是一筆無法估量的財富?一半的數額可不少,這些銀子充入國庫,以後再也不用為國庫空虛發愁了。

 歷經四朝,經歷風浪無數,楊榮怎會不明白張寧以提高商賈地位為代價,向商賈收稅的目的是為了軍餉?他很快做出決定,開門出來,來到昭仁殿,道:“陛下,就依張大人,一半撥付軍餉,另外一半麽,充入國庫,如何使用,再議。”

 國庫的銀子總是不夠用的。

 朱祁鎮大為高興,道:“就這麽說定了。”

 只要國庫有銀子,怎麽用再商量也無妨。

 張寧似早已料定他會答應,微笑道:“楊大人不用擔心,只要收十年商稅,恐怕國庫裡面串銅板的繩索爛掉都沒人重新串。”

 史書記載,漢景帝時期,國庫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這是多麽富裕的時代?朱祁鎮和楊榮心生向往,輕笑出聲,朱祁鎮更道:“若真如此,都是張卿之功,朕自當封卿為侯。”

 楊榮提醒:“陛下,張大人和太皇太后有三年之約。再說,十年後,張大人和安定郡主都不年輕了。”

 張寧心頭如被針扎了一下,勉強笑道:“只要收一年商稅,陛下便清楚金額有多麽巨大。只是收稅的衙門須獨立出來。嗯,得有一套體系保證收稅人不貪汙。這些人的俸祿也得定高些。”

 這是張寧第二次提出另設收稅衙門。楊榮斟酌道:“為什麽一定要另設衙門?”

 農稅由當地衙門收取,各級官員有收稅的任務,每年春收、秋收,田頭總能看到收稅的衙役,商稅為何不交給衙役,而要另設衙門?

 “為了防止貪汙。商鋪雖然沒有交稅,但平日對衙役的孝敬不會少,他們極有可能形成合作關系,不利於收稅。”張寧道,現代法律規定納稅人到稅務局交稅自有它的道理,將這套方法拿來用,絕對沒錯。

 楊榮道:“張大人,為何另設衙門後,衙役不和商賈串通逃稅?”

 他們熟了後,也會形成合作關系吧?你怎麽能保證他們不將稅銀揣進自己腰包?

 “讓他們自行去衙門報稅交稅啊。”張寧顯然胸有成竹。

 你這是癡人說夢吧?他們怎麽肯每個月主動去報稅?楊榮只是搖頭,道:“張大人,不是老夫倚老賣老,你還是太年輕了。”

 朱祁鎮也一臉失望,周平上門收稅,便成為眾矢之的,讓他們自行交稅,怎麽可能?

 張寧笑道:“他們可以不交啊,只要被錦衣衛查出來,少則杖五十,多則秋決處斬。這輕重刑罰麽,便有勞刑部諸位大人了。”

 由錦衣衛緝查,逃稅者處以極刑?楊榮眼前一亮,一拍大腿,道:“果然英雄出少年。張大人之智,老夫等人不及。張大人,請受老夫一拜。”說著起身行禮。

 張寧急忙起身扶他,笑道:“閣老大人,你這麽誇我,我怎麽受得起?”

 “該誇!該誇!”楊榮撫須笑得見眼不見縫,道:“陛下得此英才,是朝廷之福,也是百姓之福。”

 卻是商賈之不幸。張寧無聲給他補上一句。雖然此舉能提高商賈的地位,但不見得每個商賈都領情,有些人或許隻愛錢,無所謂社會地位高低。

 朱祁鎮早就坐不住了,這麽一來,哪個商賈敢不主動交稅,哪個衙役敢貪汙?可以預見,接下來的歲月,銀子跟長了腿似的,會源源不斷流進國庫。他道:“張卿實有大才,朕早預見。”

 你是誇我還是誇你自己?張寧笑了,道:“這收稅的衙門麽,可以叫稅務或是稅衙,衙役必須懂得記帳,最好由各商鋪的帳房充任。可以在各地衙門貼告示招人,通過考試擇優錄取。”

 “還有呢?”楊榮道,隻覺張寧的話為他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這些,他這個歷經四朝的老臣竟然從來沒有想到,年輕人思維活躍,有想法,又敢於敢實踐,世所難能啊。

 “每年審核。由京城派人分赴各地審核不太現實,不如由州府派人審核,京城再派人審核州府的人員,一旦發現這些人員貪汙,再查他之前審核的人員。這樣雖然繁瑣一些,但有效率。”

 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若每年由戶部派人審核各地稅務,這些審核的人員恐怕到死都不能回京了。

 “依你,全依你。”楊榮哈哈大笑,說完才想起應該問朱祁鎮的意見,加上一句:“陛下以為如何?”

 “朕準了。”朱祁鎮笑得極是暢快,道:“就依張卿所言去做。只是這稅衙麽,是否要另外建,一地有兩所衙門,會不會讓百姓誤會?”

 “當然要另外建。不妨由工部畫圖紙,各州縣按圖紙建設。無論在哪裡,稅衙都一模一樣,讓人一目了然。建衙的費用不小,可以先在衙門辦公,收一年半年商稅後,再用收到的銀子建稅衙。”

 這樣, 就不用朝廷撥款,也能把稅衙建起來了。

 還可以這樣?楊榮已經不知道怎麽誇張寧好了,設立新的衙門,卻不用增加朝廷的負責,又能保證一個銅板不少的將稅收上來。這是何等的智慧?

 朱祁鎮道:“快,楊卿把張卿所說記下來,再依法而行。”

 你是擔心楊榮做得不到位嗎?張寧見皇帝這麽信任自己,心情大好。

 皇帝用朱筆,臣子哪敢借?楊榮道:“陛下放心,張大人說的法子,全在臣腦子裡呢,臣若有不懂之處,或是有所遺忘,當再請教楊大人。”

 “如此就好。”朱祁鎮歎道:“有張卿這些辦法,何愁國庫空虛。”一疊聲地讓小太監去宣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進宮商議此事。

 張寧道:“陛下別急,諸位大人彈劾周平之事尚未解決。”

 說了這麽多,只是遠景,要實現,還得一步步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