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蠻族克星》第72章 明國風雲
  十七世紀中葉,在歷史上互相比爛的明清兩國,在這個位面卻因為南京軍政府的出現,“變法”、“革新”、“新軍”成為了時代的名詞。明國這邊,隆武既沒、魯王政權也同樣破產,僅剩下瑟縮在西南一角的永歷朝廷還在苟延殘喘。

  滿清一方,加緊準備著新軍的編練。張夏添現在得到了滿清朝廷的全力支援,把陝西、山西、河北、蒙古以及東北所能搜刮到的一切財力物力,都用於打造新編的六鎮北洋新軍。

  南京軍政府不尋求短時間內將滿清驅趕出關外,如果只是追求名義上的光複大明。只要迪米特裡親自提一旅精銳,拿破侖、左宗棠各率其部向北進軍,再由鄭成功率一旅海軍陸戰隊兵臨天津。沿途的郡縣將不存在任何抵抗,無數的綠營和地方武裝會打出“反清複明”的旗幟,百姓也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只是這種虛假的光複,是南京軍政府不屑一顧的。

  背叛了人民的漢奸,會得到懲罰和清算;舊的官僚制度會被打破,士紳的特權會被終止;即便是投降、起義的綠營,軍官和士兵也會被改造。土地和資產將進行清算,納稅的制度將攤到每一個人的頭上,地方的某些“議政”、“監督”的權力也不能再任由地方掌控,而要根據納稅的數額來定奪。

  南京軍政府的將士們也看上了北方的土地,他們不介意把北方頑固不化的軍閥、士紳的腦袋砍下,建立功勳,獲取封地。

  另一個不能繼續北伐的原因,便是滿清在撤退途中實行的堅壁清野政策,造成了大量的災民、難民,盡管這一舉動滿清徹底失去了中原大地的民心,但也確確實實給南京軍政府帶來了極大的包袱。

  糧食壓力驟然增加,北伐也就此終止。南京軍政府既然宣稱自己已經獲得了天命,就不能拋下隨之而來的賑災的責任。

  章曠在九江之戰後,便心灰意冷,投入到教書育人的行業中去。他不忍心自己的親兵章橘貓也就此銷聲匿跡,他鼓勵章橘貓說道:“你若生在沒有新軍的年代,定然會是軍中一員悍將。不要因為打了敗仗就此氣磊,加入南京軍政府,去謀個封妻蔭子,你本該在戰爭中綻放光彩......”

  於是章橘貓先是入了南京軍政府的治安系統,而後因為騎術不錯,又成了南京騎兵訓練場的教官,最後又跟隨新軍的治安騎兵營北上,來到了中原,離故鄉又更近一些。

  章橘貓自然不會忘記帶上他的老夥計,從來都是保持著安逸姿態的橘貓。每天結束任務,返回營地時,章橘貓永遠都是先把橘貓喂飽了,自己再吃剩下的飯。他看著仰望星空的橘貓,瞬間有一種錯覺,他在橘貓的眼神中,仿佛看到了人類才有的情緒。

  “橘貓啊,今天我路過一座寺廟的時候,看到寺廟裡供奉了一隻橘貓的塑像,聽人們說,南京的吳醫生之所以能徹底平息瘟疫,全靠一隻橘貓的突然出現,給他帶來了治療瘟疫的方法。我記得我們治安所離吳醫生所在的衛生站只有一牆之隔,而南京內亂那晚,我在屋子裡找了好久也沒找到你,不會那麽湊巧吧......”

  橘貓回過頭來,“喵喵”的叫著點頭示意,然後十分自然的把爪子搭在了章橘貓的菜盆裡。

  沒想到章橘貓早有準備,飛快的伸手把橘貓的爪子拿開,笑道:“你個肥貓還戲精附體了,還吃,胖死你,你本來就容易胖,喝水都胖......”

  胖,在中原大地過去的一年中可是一種奢望。

絕大部分人都是骨瘦如柴,哪怕地主家也是如此。人們被饑荒、瘟疫折磨、這裡民不聊生、盜賊叢生,莫說是人,便是動物都養不肥。  新軍到來,帶來了救濟災民的糧食,治療、隔絕瘟疫的辦法,還有來去如風治安騎兵營,這些隸屬於治安部隊的騎兵彪悍異常,曾組織過一次跨境奇襲,五百人的隊伍擊潰了兩萬人的流寇。等到當地駐軍趕到時,治安騎兵們隻留下打掃戰場的活兒給他們。

  如果問什麽是太平盛世,那麽章橘貓一定會指著自己養的那隻橘貓說道:“人人都能吃得飽飽的,有這隻懶貓這麽胖,那就是太平盛世。”

  ...................

  “因涉嫌傳謠造謠,在南京叛亂事件中充當叛黨耳目,士子關陣失理應流放邊疆。但由於其認罪態度良好,主動供出其余叛黨人員,故隻剝奪其舉人身份,抄沒家產......”

  對南京叛亂中的各類人員的清算仍在繼續,軍政府很想把它辦成大案、牽涉更多的人。但迪米特裡卻下達了要求,“既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每一個審查對象都要盡可能的找到其參與叛亂的證據,判決也要量體裁衣。

  這可難壞了以趙尚義為首的軍政府眾人,即便審判工作持續了一整年,也才把十之七八的犯人定下罪名。

  關陣失是這些造反的士子中的一個異類, 他的造反出發點不像其他人那樣,單純的只是為了爭權奪利。關陣失是希望國家恢復過去男耕女織、一片和諧的封建田園社會中去。他自己是富家子弟,卻不忍心看到底層人民受苦。

  “國家連年興兵,百姓苦不堪言。軍政府只顧攻城略地、積攢財貨軍需,卻不願看看底層人民的苦難。既不與民休養,也不抑製土地兼並,如此行事,遲早會招來民變。”

  外表看上去,在南京軍政府的領導下,大量的財富在南方各地湧現,但那是冒險者、投機者的天堂(不乏身家厚實也破產的人)。湖廣收復、海外糧食進口的份額逐年增加,讓江南地區逐漸擺脫了糧食供應的製約。

  戰爭又進一步刺激了工商業的發展,軍需用品、武器鎧甲、戰馬糧秣、乃至於獨輪車、草帽、蓑衣這些物資也有龐大的市場。為了北伐大業,軍政府有把大量的訂單送到了羊毛、棉花相關行業。

  這一切造成的結果,便是工業原料的生產在和農業資料的生產爭奪人和土地。小農經濟在如日方升的資本工商經濟面前毫無抵抗力。大批的農民破產,進入大城市的工廠中謀生。而軍政府所說的“造福天下萬民”中,顯然沒有這些破產的農民、悲慘的童工......

  “即便我沒了士子的身份,我也要和這暴虐的軍政府鬥爭!軍政府不是標榜自己開明,批評滿清愚昧封閉嗎?那我便開報社,寫報紙,為天下受剝削的勞苦大眾寫一份屬於他們的報紙。”關陣失握緊拳頭看著遠方的朝陽,鬥志昂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