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海生,蘇布冬又看了一下來年的計劃,然後才沉沉睡下。如果不是身在其中,一點也不知道當萬惡的資本家竟然有這麽辛苦,每天要處理好多繁雜瑣碎的事。
天還沒亮,的時候,這時候屋裡的電話鈴響了。蘇布冬起身批衣接起了電話。這個電話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蘇布冬對於個人業余時間的保護還是十分看重的。
打電話來的是陳八兩,電話那頭他的語音低沉疲憊。陳八兩說道:“布冬,春節後你要跟我去一趟寶島寶島吧?”
蘇布冬奇道:“怎麽了?”
陳八兩說道:“因為你的出現,明年致公總堂準備在寶島召開世界洪門懇親大會。”
蘇布冬表示自己沒聽清:“啥?洪門懇親大會?”
陳八兩說道:“是,把所有海外洪門的人員召集起來開一個溝通會,你的出現是個由頭。”
蘇布冬說道:“哦,明白了。”
陳八兩繼續說道:“你的身份特殊,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在會議召開前暴露身份。”
蘇布冬說曉得了。然後他想起什麽似的,問陳八兩:“這快到年底了,電視台要做春晚吧?”
陳八兩疑惑道:“你個做遊戲的,怎麽關心起春晚了?”
蘇布冬說道:“我想上趟春晚表演節目,你看行不行?”
陳八兩笑罵道:“就你還上春晚呢?你打算表演什麽節目啊?”
蘇布冬聽了陳八兩的話頓時有些不樂意的,說道:“我上去唱歌行不行啊?全球華人就這一個節日是最為關注的,東瀛過得是西歷新年,我可是要過華夏春節的。”
陳八兩說道:“你是想上去推廣你公司的產品吧?我可告訴你,春晚是政治任務,別弄一些小花招,全國人民可都看著呢。”
蘇布冬嘿了一聲,笑說:“我是那種不知輕重的人嗎?而且這還是錄播,說的不對的地方都給我掐了。”
又聊了幾句,陳八兩表示給找人問問,就掛了電話。
拉開窗簾,看著外面的城市,蘇布冬覺得有些涼了。但是再也睡不著。窗外整個城市都處在一篇朦朧之中,所謂後世的車水馬龍根本談不上,只有一篇霧蒙蒙,讓人看不真切。蘇布冬想上春晚,是因為86年是他出生的那一年,他想送給自己一份禮物,以紀念回不去的那個平行世界,
他給自己泡了一壺茶,蘇布冬拿起一本《少年JUMP》看了起來。現在東瀛漫畫界的漫畫家還算勤懇,畢竟有漫畫之神手塚治蟲珠玉在前,在這位勤勉的前輩面前,其他漫畫家有什麽資格說自己要斷更之類的話?
史上第一坑《五星物語》也要明年才會發布,至於富堅義博的成名作也要等4年以後才會有那個手持靈丸少年的身影。所以現在看少年漫畫,最起碼不會擔心被某些無良漫畫家坑。
蘇布冬忘了,他開的《紫川》卻不去寫完,本身就是一個大坑。
早上一上班,馮磊打來電話,說《八一旗飄揚》也算是進入了籌備階段,劇本方面王嶽跟幾個人寫了一稿,感覺還可以。只是王嶽有心思請港台的一些演員來演電影中的一些角色,不知道蘇布冬批準不批準。
蘇布冬想了想,從張徹、李翰祥開始,他們培養出的香江演員是形態表演俱佳,再往後徐克吳宇森也趕上了那港片最為出色的年代。更往後的王晶的屎尿屁之流毒,港片水平就急轉直下了——王晶趕上了港片輝煌的末班車,但是再到大陸來賺錢,
拍出的已經不叫港片了,最起碼那種港式無厘頭已經不被大陸觀眾所認可了。 現在請香江演員並沒有什麽問題,問題是他們一口粵語,怎麽跟大陸演員交流?在對話上都無法溝通,出來的效果肯定不會好。還有一個問題是敏感的兩岸問題。
香江電影現在是主打寶島市場,寶島現在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為亞洲前列,人民生活水平遠超大陸許多。不論哪個年代,只要是經濟發展,那麽文化和精神上需求就更為多元。電影就是作為一個消費品出現在觀眾眼中。
蘇布冬跟馮磊把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所以建議還是用大陸自己的演員,並不是什麽外來的和尚都好念經的。遠的不說,近的比如90年代那部《封神演義》,一個個奇葩的造型雷的不要不要的。 據說就是因為請了香江的設計團隊。《封神演義》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有藍天野這樣的老戲骨撐著,否則的話,又是一部雷劇。反觀楊導演的《西遊記》,從70、80到00後,誰不是從小愛看的?
馮磊也有些納悶,這蘇布冬明顯是跨界,怎麽連香江電影界的事情也知道?現在這個年代的信息壓根不發達,沒有信息爆炸到後世那樣的地步。哪個明星出軌了,哪個明星離婚了。在這個年代如驚濤駭浪般的事情,後世便如一朵浪花,很快被後面的浪掩蓋過去。
就如生活不能是一灘死水一般,仿佛剛平靜下來的生活卻一下子被一篇人大教授發表的《電子遊戲=電子鴉片》的文章給打亂了。
文章首先在《京城晚報》上刊登,列舉了青少年玩電子遊戲的壞處,並且最重要的是電子遊戲給青少年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甚至經常有逃課去電子遊戲廳玩,或者寫不完作業的情況。對社會主義的事業也是有極大的危害性。
而蘇布冬聽見這個消息,就說電子遊戲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時候也要來了麽?雖然現在華夏的電子遊戲產業方興未艾,但是電子遊戲已經顯示出對青少年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因為電子遊戲將人的想象給具象化了,可這不代表遊戲是不對的,反而遊戲可以增加人在不同階段的反應力。
這篇文章必須反駁,否則的話,輿論猛於虎,蘇布冬可不想在這個地方翻船。
可是找誰寫呢?蘇布冬有些撓頭。文章要有力度,而作者也必須是在輿論界有一定影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