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請叫我韓瘋子》四百零二 艱苦條件
東平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望泰山,西臨黃河,南臨孔孟故裡,北依省會濟南,總面積1343平方公裡,人口78萬,轄14個鄉鎮,716個行政村。

東平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從西周到清代,東平曾為國、郡、路、府、州,一直是我國北方重鎮和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農民英雄程咬金,宋代的父子狀元梁灝、梁固,兒科醫學家錢乙,農學家王禎,雜劇家高文秀,政治家王憲、杜三策,南京中山陵和孫中山先生廣州紀念館的設計者呂彥直都出生在這片沃土。東平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裡同志的故鄉,其故居已成為曲阜師范大學和東平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東平山川秀麗,文物古跡眾多。現有古遺址、古墓葬、石刻造像、摩崖刻經150多處。縣城西部的白佛山,有佛教石刻造像138尊,其中最大的一尊隋代釋迦牟尼坐像,高6.6米,號稱“齊魯隋代第一佛”;東平湖畔的司裡山海拔僅105米,卻有大小不等的造像近千尊,佛、道、儒三教內容畢集,造像年代始於南北朝,終止於宋代。其中高12米的釋迦牟尼高浮雕像是山東境內已知最大的造像。境內東平湖是“八百裡梁山泊”唯一的遺存水域,常年水面25萬畝,號稱“小洞庭”,湖西側的臘山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

東平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特別商品糧和淡水養殖是全國和全省的基地縣,是聯合國薯類研究中心命名的“中國地瓜澱粉之鄉”和林業部命名的“中國核桃之鄉”。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金、鐵、煤炭、紫砂頁岩、花崗岩、大理石、河沙等。紫砂頁岩品質優良,儲量達上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300多億噸。

改革開放以來,東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2002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8.3億元。工業經濟形成了以化工、紡織、機械製造、造紙、釀造為主的生產體系和九鑫集團(滿婷系列產品)、中順紙業、洲際泰(大麻紡織)、瑞星化工、唐龍酒業等一批知名企業。農業形成了以小尾寒羊、魯西黃牛、湖蟹、甲魚、麻鴨、紅心鴨蛋、核桃、無公害蔬菜為主的農副產品基地。

綜合實力

全縣交通便利,國道、省道貫穿境內,公路四通八達。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十分完善。

200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4.76億元,年均增長17.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41億元,年均增長43.7%,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8.42億元,是“九五”的3.4倍;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2.23億元,年均增長13.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50元,比2000年增加832元,年均增長6.3%。三次產業比例由2000年的33:35:32調整為20:54:26。

農業農村經濟穩定增長。以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深化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用抓工業的辦法指導發展農業,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項目建設上,通過項目帶動,“三農”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僅2005年,全縣各鄉鎮新上項目306個,總投資28億元。全縣經濟作物面積達到32.9萬畝,經濟林面積有了較快發展,名優特畜、水產品養殖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全縣有24項農產品獲得省級以上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認證基地面積達25萬畝。農業龍頭企業迅速發展,

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已達9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實施“西部突破銀山、中部突破州城、東部突破大羊”區域發展戰略,形成了強弱互動、以強帶弱、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工業經濟跨越發展。堅持不懈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多元化投入壯大規模實力,以大上項目增強發展後勁,以技術創新提升層次,以改革改製整合資產、激發活力,促進了工業經濟的擴量、提質、增效。五年來,全縣共實施重點技改項目68個,新上重點工業項目118個,其中2005年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5個,新上項目27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由2000年的18家達到149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10家,過10億元的2家。200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0.08億元,銷售收入71.09億元,利稅7.37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5.3倍、5.83倍、10.66倍。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引進培育了一大批知名品牌和產品,目前,全縣已擁有5個省級著名商標,3個省級名牌產品,3個國家免檢產品。

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按照“抓招商、引項目、帶產業、促發展”的思路,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提高經濟外向度、推進經濟跨越發展的戰略重點,落實招商任務,強化招商責任,創新招商方式,優化招商環境,招商引資工作年年都上新台階。吉林九鑫集團、廣東中順集團、內蒙古恆德集團、山東力創科技、香港隆豐集團、浙江九州印業等一批知名大集團、大企業相繼落戶我縣。“十一五”期間,全縣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90.1億元,其中2005年實際到位資金37.9億元,同比增長44.1%。大力推進對外經貿合作。截至2005年底,全縣已擁有進出口貿易經營權的企業23家,三資企業10家。“十五”期間,全縣累計利用外資8051萬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10688萬美元,分別是九五期間的34倍、4倍。其中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3825萬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369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9%、47%。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按照“大旅遊、大產業、大發展”的旅遊發展思路和“一主、一輔、一區”的縣城發展總體構想,以旅遊業為重點,把旅遊業的發展與城市建設、交通道路建設、生態縣建設、水利和移民開發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加大旅遊業培植力度。編制完成了《東平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主要景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了東平湖、白佛山、臘山三大重點景區的開發建設,先後投資1.8億元,開發建設了臘山民俗園、三清宮和白佛山三教寺等景點,修建了白佛山框架道路、東平湖度假山莊等旅遊基礎設施。目前,投資3億元的東平湖旅遊度假區項目一期工程聚義島建設已完成投資5000萬元,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稻屯窪濕地已被建設部批準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了。

引進培育了以華聯超市、百貨大樓等為代表的專賣經營、連鎖超市、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了保險、信息谘詢、房地產、物業管理、科技服務及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

財稅、金融和對上爭取成效顯著。2005年,全縣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7億元,同口徑比是2000年的2.38倍,年均增長18.95%;其中稅收收入達到1.7億元,同口徑比是2000年的3.11倍,年均增長75.5%,佔財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38.6%提高到66%。截至2005年底,全縣各項存款余額達36.45億元,比年初增加7.2億元,比2000年底增加19.2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23.16億元,比年初增加5.02億元,比2000年底增加10.92億元。

用足用活省委、省政府的幫扶政策,積極開展對上爭取工作。“十五”期間,先後爭取到位各類財政資金8.08億元,爭取落實了南水北調地方配套工程、東平湖安全工程、二期移民規劃、汙水處理廠建設、城鄉供水管網建設等專項工程項目, 大多數項目已建成使用。與諸城市在興辦種養基地、發展社會事業、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的經濟協作不斷深入。

歷史文物

東平古稱“東原”,歷史悠久,古代文化遺存豐富。1977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分別為白佛山石窟造像、北橋墓群、梁氏墓群、東平故城。1978年,全縣文物大普查,共普查到文物點400余處。1985年,東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1986年,東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又公布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分別為司裡山摩崖造像、理明窩摩崖造像、戴村壩,1994年12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分別是溝壩遺址、王村墓群、百墓山墓群、東王林(王憲墓)、月岩寺、祥龍觀、仲子讀書處、臘山古建築群、清真寺、青峰山摩崖造像。1996年,對舊縣鄉進行文物普查,同年12月,東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2001年6月,白佛山石窟造像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2002年底,縣境內共發現較為重要的遺址、墓葬、古建築、石刻及革命紀念地50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待批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3處;館藏文物2000余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