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大隋第三世最新章節!
“肇仁有何方法,但說無妨。”看著劉文靜自信十足的模樣,李淵心中充滿期待。
“結盟!”
“結盟?”李淵皺了皺眉:“不是說突厥不會出兵麽……”
“非也。”劉文靜道:“我們結盟的對象不是突厥,而是中原王世充、李密、竇建德。此三人均在楊侗的威懾之下,他們的壓力不弱於大唐,我們四國單獨一方自然對付不了楊侗,不若由我大唐牽頭,組成反隋同盟。只要戰事陷入僵持,頡利可汗不用我們說服,他也會引兵南下。”
李淵眼睛一亮,一拍桌子道:“有道理……”他想了想,又問道:“我們現在理應如何說服此三人?”
“王世充會出兵嗎?”李淵猶豫道,王世充只有四個郡,又打了多年的仗,雖說與李和解了,但是也差不多把治下四郡打殘了,隋唐的一年和約即將到期,如今局勢變幻,正是二虎相爭,坐收漁利的大好時機,王世充更沒有出兵理由。
“王世充雖說是采納了楊侗的治理之策,也的確殺了一批世家門閥,可殺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中小世家!對滎陽鄭氏,他是不惜一切的拉攏,同時,還讓王玄應娶了韋津之女為太子妃,韋氏諸多子弟都在他治下出仕!所以,他願不願意出兵不重要。”劉文靜微微一笑道:“隻消將楊侗所作所為的危害向滎陽鄭氏、韋氏加以說明,這些中原大士族自會督促王世充出兵!”
世家門閥已經無法在幽州、冀州、並州、雍州北部立足,如果楊侗的地盤繼續擴大,對世家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一旦楊侗統一天下,連關中、中原、荊襄、江南、蜀中、嶺南……都沒有世家門閥的安身之地。倒不是說楊侗一定要把世家門閥絕跡乾淨,而是在他這種政策下,世家必須將手中的資源和權利還給百姓。
數百上千來,世家門閥過慣了大富大貴、高高在上的人上人生活,讓他們突然回到‘茹毛飲血’的生活,誰願意?
楊侗在對世家的問題上非常強硬,既是為寒士鋪路,也是為了身後之後做準備,他手下基本上都是寒士或是豪族,但讓已經習慣了掌握特權的頂級階層放下手中特權,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關隴權貴才會大力支持李淵,因為他們知道關中一旦落到楊侗之手,那便是自己家族敗亡之時。
也因此,劉文靜才敢斷定:王世充不管願不願意,他身後的幾個士族都會慫恿他出兵。同理,李密和竇建德麾下的世家門閥也會如此。
只要王世充攻入黃河以北的河內、絳郡;只要李密攻入汲郡,威脅魏郡的鄴城;只要竇建德攻入渤海和平原二郡……楊侗的地盤就會四分五裂,而他本人只能統領大軍留在冀州保護鄴城,道理就像李淵不能失去國都長安一樣,楊侗也不能失去鄴城。只要楊侗重點防禦冀州,就必然顧此失彼。到時,李唐在關中采取堅守的策略,重點進攻河東和文城二郡。中原一旦大戰,不用李淵去請,頡利可汗也會進攻隋朝北部。
在楊侗分心他顧、疲於應命的時候,唐軍如果表現得好一點,未必不能奪回雍州北部和並州全境。
“好!”李淵眉飛色舞,撫掌大笑道:“就依肇仁之策。”
“聖上,王世充、李密本有舊怨,結盟非一時可成,若要做到同心協力,更需一次次的談判才能實現!在此之前,我大唐需要單獨面對隋朝的壓力……”
劉文靜雖然提了這個宏大伐隋構想,卻也知道各路諸侯各懷心思,想要說服大家統一作戰十分困難,齊心協力、同氣連枝更是想都別想,王世充、李密、竇建德能夠分擔一部分就已經足夠了,所以,算下來,伐隋主力還是唐軍。而在結盟前,李唐更要獨自承擔隋朝的幾十萬大軍。
“肇仁直說無妨!”此時,李淵恢復了不少信心和鬥志,這讓眾人都松了一口氣,就怕李淵被焚燒了皇宮,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劉文靜沉聲道:“停下南征步伐,暫時與蕭銑達成停戰協定,集中精力在關中大練精兵,備戰隋朝。”
“這……”李淵有些猶豫了,蕭銑內部不穩,正是李唐的大好時機,說白了,他舍不得擴大地盤的機會。
“父皇!”李建成拱手道:“蕭銑不過是癬疥之疾,只要我大唐擊潰隋朝以後,南方一戰即可平定。”
李淵大點其頭:“有道理,有道理!”
當下親筆寫好書信,派出大量使臣,分赴中原各處。言明厲害關系,表示此次結盟隻為消滅楊侗。
這時候陳叔達建議道:“楊侗之所以盯著關中不放,就是因為大唐的人口和財富都在長安,令楊侗垂涎三尺,如今宮城付於一炬,不如將長安百姓遷移南方,只要焚長安,結重兵駐守,便能起得示敵以弱的效果”
這話一說,猶如晴天霹靂。
這話初看沒毛病,細想都不是那麽一回事,按照他這個邏輯是長安繁華,所以楊侗經常來犯,那如果在別的地方建立都城,楊侗就不能侵犯了嗎?
李淵聽得卻是心頭一動,如果真能找到一個有戰略縱深的好地方為都,遷都其實也無所謂,因為他實在是怕了近在咫尺的楊侗。不過遷都是一件大事,稍有不慎會動搖國本,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強皇權而消弱世家門閥的實力,
當年宇文泰以關中為基,經過幾代人經營,最終統一北方,為隋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基礎。而關中是關隴利益集團的核心地盤,放棄關中基本上是關隴集團把人口和根基拱手相讓。雖說關隴集團支持李淵,可李淵也急需解決他們的壟斷,但是這時候遷都只會激怒他的金主,所以遷都根本不可能。
當初楊廣覺得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是大隋王朝的第一大毒瘤,若不割掉它,大隋王朝遲早會亡於它手,但關隴貴族過於強大,不可能一次割掉,必須一步步下手,而釜底抽薪是最有力和有效的一招,遷都洛陽便使關隴貴族失去根基。但是當初楊廣也遭到關隴貴族集團強烈反對,最後哪怕是把洛陽修建得美輪美奐,個性剛烈的楊廣也只是以東都名之,而不是說成國都,每一年都會到長安住上一段時間,這也算是安撫關隴權貴,對其進行一次妥協。
李淵不是楊廣,李唐也不是全盛時期的大隋,若是他聽從陳叔達之言,恐怕關隴權貴立即與他劃分界限。
不過現在楊侗不聲不息的闖入長安,燒了宮城,讓李淵有了打探關隴權貴底限的絕佳借口,他淵眯眼問道:“陳相國之議,大家以為如何?”
獨孤整語氣堅決的出列道:“聖上,臣堅決反對遷都!”
他是楊廣和李淵的親舅舅,在李唐朝堂中地位崇高,也是關隴權貴之首。
他冷冷的掃了陳叔達一眼,嘲諷道:“因為關中太富,引起了楊侗的覬覦,所以把關中毀了長安燒了,躲到南方去。難道南方富了,就不會令楊侗覬覦窺視呢?覬覦之後,是不是應該故技重施的逃到江南,接著逃到海上?”
陳叔達從容的站了出來,四方一作揖道:“昔年張子房有言:‘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裡,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裡,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製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裡,天府之國也。’因此天下中心便在長安和洛陽之間,而至西周起,中原王朝就有兩京制度,隋朝亦效仿之,以長安為國都,以洛陽為東都。但今日之關中有愧天府之國之稱。”
竇威冷冷的說道:“何以見得?”
陳叔達笑著說道:“漢高祖劉邦以關中一地而養天下戰項羽,最終一統天下,留下了強盛大漢。我大唐雖然關中立足,但在經濟物資上卻全靠巴蜀給養。若無巴蜀,我大唐何以養得數十萬雄兵。二位相國,為何劉邦能以關中養天下,我大唐佔據關中卻不能自給自足?”
獨孤整、竇威啞口無言。
陳叔達不說楊侗的威脅,而是從關中的實情來說,這無疑是高明之舉,因為他說的是事實,關中經過近千年的過度開發,根本稱不上天府之國了,李唐固然能取關中強兵,養士幾十萬人,這其中的確有關隴權貴的大力支持,但巴蜀的錢糧財物貢獻更大!
“在我看來,遷都的理由有以下幾點!”陳叔達滔滔不絕的說著:“一、人口過多,對關中土地造成巨大破壞,由此帶來的異常氣候致使災禍頻頻,最終使關中再無自給能力;二、關中交通極其不便,不論是南北資源都很難進入關中;三、楊侗手握大唐門戶,掐住大唐命脈,出入大唐如入無人之境,對長安威脅巨大。由此三點,我以為長安已經不適合做我大唐國都。”
不論遷都何方,陳叔達這三點直指長安存在的嚴重問題
第一:人口過多,對關中破壞巨大;因而產生氣候異變,致使災禍頻繁。
這是事實,長安自秦以來就是經濟文化中心,人口自始至終都高於其他地方,對於土地需求量大。一塊土地耕了近千年,養分早不如前。人口眾多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土地不夠用,只能開墾森林荒地,無度開墾幾百年,生態平衡慘遭破壞,以至於氣候無常,災禍連連。昔年八水潤關中養天下的盛況早已不複存在。
第二、交通不便,不論是南北資源都很難進入關中。
關中糧食物資無法自給自足,需要從江南、巴蜀一代運送。江南遠在關中萬裡之遙,需要經漕運逆流而上,到達洛陽的時候在經過三門峽進入關中,所耗費人力財力物力當以天文數字計數,南糧到了關中已是天價;蜀道之難如上青天,一擔巴蜀糧食抵達關中時已經不足二成,剩下八成都在路上吃掉了,若是遇到冰雪和雨天,連人帶糧都可能墜入山谷,巴蜀糧食之貴,不弱江南。
第三、李唐立足關中,除了要想獲取關隴權貴支持,重要還考慮安全問題,關中四塞包圍,大小關塞多不計數,只要控制幾個主要出入通道。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席卷天下。但楊侗現在掌控了大唐的門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指不定哪天醒來,就跟今天一樣,被楊侗一把大火燒個乾淨,大唐君臣成為楊侗的俘虜。既然國都如此危險,理應把國都遷移到安全地帶,這也在情理之中。
總而言之,陳叔達所陳三點,事實俱在!讓人無從反駁!
“開皇四年,隋文帝為解決京師糧食不足已開鑿廣通渠,如果還嫌糧食不足,那可以再開鑿拓寬運河,加強運輸,廣建糧倉。”陳叔達的遷都提議,動搖了關隴貴族的根基,獨孤整怎麽可能同意。
李建成拱手一禮,溫聲道:“獨孤相國,如果天下不一統,開再多運河也運不來一顆糧食。”
大唐文武如今紛紛站隊,共有帝黨、太子黨、晉王黨三個派別,由於支持李世民的關隴權貴太過強勢,陳叔達、劉文靜這些南派都站到了李建成之後。既然陳叔達跳出來提遷都,李建成自然會理性支持。
因為李世民獨孤氏女婿,大部分關隴權貴都支持李世民,從而使大部軍隊都掌握在李世民麾下,李淵又沒有絲毫削弱李世民軍權的意思,李建成肯定樂見遷都,因為一旦遷都,都城附近的軍隊歸屬會重新洗牌,他可以建立自己的班底,所以發自內心的同意遷都。
聽到李建成這話,獨孤整為之啞然。
竇威一臉鐵青的說道:“京畿乃國之根本,豈可輕言遷都。北地不穩,可以增加駐軍。若遷都的話,必然要大興土木、耗費民財民力。”
李建成淡淡的看了他一眼,道:“宮城已毀,若不重建,有損國體,若是重建亦需大興土木,而木材遠在巴蜀,若是在南方瀕江一帶找到合適之地建都,木材順流而下即可到達,成本可比運到關中低得多。最重要是楊侗來了一次,還會有二次、三次……十次,即便他打不到長安,也會導致關中百姓人心惶惶,一次次的打擊,不僅讓百姓對我大唐失去信心,還導致南方的軍隊疲於奔命、貽誤戰機。長此以往,我們只剩一個貧瘠的關中,而失去了天險的關中,能養多軍隊?又堅守多久呢?如今太倉數百萬擔糧食付之一炬, 軍隊給養困難,而且再過不久就進入了冬天,到時候蜀道結冰,縱有再多糧食也運不來吧。萬一今年發生雪災,我們又如何安置百姓?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事先將部分遷到將要建都的地方,施行隋朝以工代賑之法,既能就地解決糧食問題,又可打下新國都之地基,實乃是一舉兩得之事。”
獨孤整一咬牙,道:“我獨孤氏願意資助糧食兩百萬擔、銅錠五萬斤,並承擔重建皇宮一成費用,同時發動其他世家捐助。”
竇威亦道:“竇家亦如是。”
“多謝二位相國高義!”李建成淡淡的說道,一直以來,他都以李唐利益為先,與關隴權貴決裂,對現在的李唐百害而無一利,能夠詐到這麽多物資,他已經心滿意足了,也就不提遷都之事。
“兩位相國有心,朕欣慰之極,很好!很好!”
李淵一連說兩個‘很好’,表明他極為滿意,不過他現在更滿意的是李建成和陳叔達,他也有著李建成一樣的顧慮,根本不會遷都的,但是經過李建成和陳叔達一唱一和的逼迫,卻讓他度過了難關,這不得不說是悲劇中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