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隋第三世》第六百八十六章:兄弟爭鋒,戰火卷來
“太子,你來說說自己的觀點。”見到政事堂發生了裴寂這檔子事之後,又陷入了無人說話的死寂之局,李淵索性就點名了。

 對於吐蕃之事,其實李建成知道父皇是樂觀其成的,但他本人卻相當糾結,一方面是民族大義,一方面則是李氏王朝的生死存亡,這讓他真的無從決定。

 站在他個人的角度上看,趨於不結盟的態度,主張乾脆利落的放棄荊襄,到益州圖謀發展,關閉四塞,將之經成鐵桶一般的江山,然後卷土重來,與隋朝決出勝負,實在不行的話,大不了就跟李密那樣,死得轟轟烈烈、氣吞山河,哪怕是死,也要死得有氣度。

 只不過李建成也知道李唐王朝由不得自己做主、由不得自己決定,所以當他看到吐蕃朗日讚普的信函之後,一直在故作沉思,不是他不想說,實際是不想跟父皇、二弟吵架。如今父皇已經點了名,自然不能再裝傻充愣。

 他暗自歎息一聲,起身行禮道:“啟稟父皇,兒臣趨於劉相國的主張,絕不能失去民族大義。”

 “皇兄此言差矣。”李世民也站了起來,向父皇行了一禮,然後看向李建成,嚴肅的說道:“經過這十幾年的動亂,很多實力龐大的舊有勢力都已經灰飛煙滅,統一者,至少有幾百年國運,只要我大唐王朝奪取天下,誰敢說我們勾結吐蕃?經過近百年積澱,隋朝成為歷史、漸漸被世間遺忘。到那時,史書會說楊侗勾結突厥、勾結吐谷渾、勾結高句麗、勾結新羅、勾結百濟,也會說楊侗勾結西域諸國,楊侗麾下的奴兵就是最好的證據。要是失敗的是我大唐,皇兄覺得楊侗會把仁義之名冠在我們李氏的頭上嗎?”

 李世民環顧一周,繼續說道:“至於吐蕃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朗日讚普不是求娶我大唐公主嗎?我們答應就是了。有了這層姻親關系。便是大唐和吐蕃便是翁婿之盟,女婿幫助嶽父退敵,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只要聯手打敗了隋朝,以後的史書只會拚命謳歌,只會將此盟約說成翁婿齊心協力退強敵的美好佳話。絕對不會有什麽閑言散語,除非說話的人不要命了。如此年長日久,誰還知道今日之事?”

 李建成搖頭道:“不就是成王敗寇嗎?我懂。但是二弟將吐蕃的實力看得過高了。”

 李世民為之一呆,拱手道:“願聞其詳。”

 李建成說道:“當初制定遷都入蜀,南征南詔之策時,我對西南方向的各國各部多有關注。據我所知,吐蕃是一個四面豎敵的國家,正北方是隋朝,東面是白蘭羌、多彌、嘉良三部,東北是吐谷渾、南面是泥婆羅、西南是女兒國、西面是象雄、西北是大小勃律,除了隋朝沒有和吐蕃在正式衝突之外,以上的國家和部落全都被朗日讚普得罪了個遍,若不然,他們怎麽可能千裡迢迢去洛陽向楊侗求助?又怎麽可能向楊侗俯首稱臣?而吐蕃的兵力最多也就是十幾萬人罷了,既要防禦這麽多敵人,又要防止蘇毗、附國、彭域等眾多部落複辟。如此處境的朗日讚普,二弟覺得他能有多少兵馬可派?楊侗連擁有百萬控弦之士的東/突厥都弄得四分五裂,裝備低劣的吐蕃兵又能乾得了什麽?”

 李世民辯道:“爭霸之路如同逆水行舟,不是進就是退。如今國內已經沒什麽像樣的勢力存在了,林士弘、孟海公也快完蛋了,吐蕃既然能夠四面豎敵而不死,可見他們的軍隊並不差,沒準他們全是精銳之師,要是裝備我們的裝備,戰力倍增。朗日讚普既然自己送上門來,若我們不能把握住,難道就該引頸待戮嗎?”

 李建成冷哼一聲,道:“吐蕃是一個遊牧為主的國家,跟突厥沒有多大的區別,武器裝備不要說跟隋朝比,便是比突厥、吐谷渾、西域諸國都要差,根本就沒有什麽像樣的攻城器械,哪有能力攻堅城克險關?頂多也就是在地廣人稀的西海耀武揚威一番罷了。朗日讚普本人似乎也明白吐蕃和中原的差距,所以白紙黑字的寫著不會要中原天下的一寸土地,他這意思就更加明顯了,無非就是借助隋唐之戰,從中謀利,只是搶掠一番便走,然後留下一個‘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慘象。然後呢?楊侗自然是進行血腥的報復。”

 吐蕃遠在地廣人稀的高原之上立國,隋軍前去報復的話,朗日讚普大不了卷起帳篷走人,換一個地方立足。我大唐怎麽辦?又該如何去面對怒火萬丈的隋軍?”

 說到這裡,李建成歎息道:“朗日讚普的看中的是河煌和關中財富,看中的中原王朝先進的技藝、先進的文明,並不是真心與我們為盟。再加上吐蕃實力也就那個樣,根本幫不了我們什麽,反而會憤怒楊侗。我們又何必放棄大義去和一個難以萬事之輩結盟?而大義在手的話,我們只要苦心經營,就能讓益州百姓歸心,若是沒了大義,結果又失敗了,百姓一旦聽說吐蕃荼毒河煌,只會對我大唐感到齒冷心寒,不可能支持我大唐與隋作戰的。所以,我們沒必要饑不擇食的去和吐蕃結盟。”

 李世民聞言默然,吐蕃真是這幅要死不活的模樣,他真得好生考慮了。

 他們兄弟的對話,也令李淵面色火辣辣的發燙,一顆殷切的心都涼了。這個吐蕃感情是行騙來了,好處他弄走,惡名讓李唐來扛。而自己卻當喜訊來宣布,實在是丟臉之極……

 實際上,他並沒有把所謂的‘大義’放在心上,他知道仁義只不過是統治者的一件外衣而已,利益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內心深處極為讚成李世民的‘成王敗寇’之論。然而,經過兄弟二人這麽一說,他在吐蕃的問題也開始舉棋不定了。

 一方面,隋朝乃是一把無堅不摧的神劍,原本還藏鋒於鞘,可隨著李密被隋朝殲滅,這把針對李唐王朝的神劍就已經開始出鞘了,鋒芒畢露的劍鋒使他心下一片冰涼,不時從噩夢中驚醒。李唐在國內孤立無援,形勢岌岌可危,所以李淵讚同李世民的機會論,希望引來外援,而且李世民有句話深深的打動了他,那就是——“吐蕃既然能夠四面豎敵而不死,可見他們的軍隊並不差,沒準他們全是精銳之師,要是裝備我們的裝備,戰力倍增。”

 但是另外一方面,太子李建成說得也很對,吐蕃和突厥是一個樣,都不會佔領中原大地之上立國,搶掠到人口財物和各種書籍便會撤回高原之上,頂多只能禍害河湟一帶,是隋朝一時之患,根本不可能滅得了幅員遼闊的大隋王朝。當吐蕃撤走乾淨,大唐王朝一定淪為楊侗第一個報復目標,隋軍同仇敵愾,將會爆發出更多的戰力,大唐又該如何面對隋軍的瘋狂反撲?一系列的失敗已在李淵心中留下極深極重的陰影,使李淵骨子裡就在害怕楊侗。

 一時間,李淵處於一種極度矛盾的兩難之選……

 “聖上……”門外,一名面色凝重的宦官匆匆忙忙的闖了進來。

 李淵大怒:“何事如此驚慌?”

 這名宦官神情緊張的行禮道:“啟稟聖上,房陵郡上庸縣出事了。”

 “什麽?”

 李淵大吃一驚,立刻忘記心中惱火,連忙問道:“發生了何事?”

 “很多關隴貴族的私人部曲都反了。”

 宦官這話,如同一晴天霹靂,在眾人耳畔炸響,李淵登時呆若木雞,腦子裡一片空白。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消息可否真實?”李世民反應了起來,大聲急問。

 “這是房陵急報。”宦官將一份急報呈上。

 李世民一把奪過,迅速看了一遍,沉聲說道:“真反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