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進攻交州的三支隊伍當中,負責水戰的主帥張鎮周、負責攻城掠地的左天成無疑是主力軍,而徐世績率領的三萬大軍任務則是充當一個楔子,將馮盎和他的主力牽製在正面戰場之上,為左右兩支大軍收復失地製造製勝之機,看似悠閑自在、坐守其成,但他這個任務並不輕松,因為他離敵軍主力最近,要是對方破釜沉舟,那麽他這支軍隊便是首當其衝。
怎樣才能在正面戰場上鬥而不敗、以弱勝強,對主將智慧和作戰能力要求極高,正是這緣故,張鎮周放心的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表現驚豔的徐世績。
徐世績是從蒼梧郡南下,三萬大軍駐扎在永熙城南,他此時已經得到消息,馮盎率領十萬大軍正從瀧水縣浩浩蕩蕩殺來。
軍帳之內,徐世績正在給主帥張鎮周回信,就在半個時辰前,他接到主帥張鎮周的鷹信,張鎮周在信中要求他務必全殲馮盎這支軍隊。
徐世績知道這是皇帝的意思,只因馮氏在交州經營幾代之久,將之經營成了一個遊離在朝廷統治之外的龐大勢力,不管是在南北分裂之時也好,還是在大統一的隋朝,馮氏雖然在名義上先後響應蕭梁、陳朝、大隋的統一,在大隋盛行之時也確實沒有謀反自立之兆,然而馮氏卻始終把持著交州的政權、軍權、財政,時間之長高數百年之久,在隋朝文武二帝期間,在交州死於“意外”的朝廷命官多不勝數,每當朝廷想要對交州進行改製,各種叛亂立即又出現了,而馮氏子弟便是憑借著“平叛”之功,步步升遷,他們分守交州各郡,強化了馮氏在這裡的實力,而此舉也導致交州一直遊離在中原政權之外。
以前是由於交州與和中原之間有山川大澤相隔,就算想要對馮氏如何也投鼠忌器,不敢貿易對擁有有十幾二十個郡的交州動兵,再加上隋朝二帝的重心皆在北方,因此也如蕭梁、南陳一樣,默許了馮氏遵隋而自立的事實。而以楊侗之霸道,水陸兩軍之犀利,自然不容許這種國中之國的存在,馮盎顯然也是料到楊侗不會任由馮氏這樣繼續下去,而他作為隋武帝任命的左武衛大將軍,不僅集聚重兵、自任首領,還先後“順從”蕭銑、林士弘,這番行徑隋朝而言,穩妥就是要消滅的反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危機意識,才不惜借動蕩之時局,與孟海公狼狽為奸,跟隋朝硬乾。本以為就算乾不過隋朝,但至少也能消耗許多隋朝國力,迫使隋朝承認馮氏自立之勢,然而,他高看了自己,小瞧了隋軍,終至落到了這步田地。
仗打到今天這一步,朝廷絕不會再輕饒於他,哪怕求著接受朝廷整編,也不可能了。
更何況,朝廷還要通過此戰,震懾不事生產、隻知掠奪地方漢民的僚人,讓他們老老實實的接受治理,所以一場名為平叛、實為屠殺的大戰無疑是最佳方式。
這時,受命擔任徐世績副將的樊欽大步入帳,拱手行禮道:“將軍,十萬賊軍正往永熙城殺來,將士們求戰之心急切。”
這三萬隋軍是第二軍團的將士,由秦瓊、王辯、左天成擇精兵打造成軍,將士們戰力之強、膽魄之大、好戰之志、武器之利,不言而喻。
徐世績沉思片刻,道:“從瀧水縣到永熙縣,不過百裡之遙,敵軍此番來勢洶洶,且又有中途休整過兩次,體力、士氣正盛,我軍雖然武器犀利,但兵力畢竟差距巨大,若是硬戰,自身損失恐怕也不少。且這一帶不利於騎兵衝鋒,不能取得聚而殲之的戰略目的,我意退避三舍,把這場仗拖去永業縣打。樊將軍以為如何?”
樊欽心念一轉,便明白了過來,笑著說道:“末將沒有意見,只是敵軍要是退到永熙城,又要多費一番功夫。”
“無妨,將吊橋和城門拆了即可。”
“馮盎會不會在此駐扎修繕?”
“我認為不會。”徐世績笑著說道:“馮盎是想把我們這一路殲滅,然後再分別去和大帥、左將軍作戰,從而達到逐一擊破的目的,而大帥和左將軍離這裡只有一兩天的行程,若是他們前來作戰,馮盎毫無勝算,所以他求戰心切,不會在此逗留。”
“好,那就退避三舍吧。”
兩名主將商議妥當,拆了永熙四門,然後全軍迅速開拔北上。
……
兩天過後,浩浩蕩蕩的馮氏大軍一路北上,所過之處,永熙城、安遂城已經成了兩座空城,雖是如此,但是對於屢屢戰敗的馮氏大軍來說,依然是起到了不少的振奮之效。
大將高法澄笑道:“大王,永熙、安遂二城的隋軍全線撤退,看來徐世績畏懼我軍威勢,不敢硬戰。”
“是啊大王!很多時候,一支精銳之師能不能發揮應有戰力,還得看他們有沒有一個好的主帥,隋軍明明是支強兵,主將卻偏偏是徐世績這樣一個籍籍無名之輩,不但不能一展實力,反而當起了縮頭烏龜,著實是我軍之幸!”另一名大將冼寶徹亦是笑著說。
經過這麽久的戰爭,馮盎麾下的這些將軍非常認可隋軍戰力,但徐世績本身沒有什麽名氣,也沒有之前的戰場上展露頭角,他現在帶著精兵不戰而退,眾人都以為徐世績怕了。
在一片欣喜樂觀之聲中,也只有馮盎始終保持警惕之心,因為他知道這兩座縣城,對隋朝沒有任何損失,但徐世績卻將戰線向蒼梧方向靠攏,這對馮盎來說,卻不是什麽好事,因為代表他一旦戰敗了的話,逃跑的路程也被不斷拉長。
“楊公,你認為呢?”馮盎沉吟半晌,目光看向一名中年文士,此人年約五旬,面白俊郎黝黑,頜下三縷長髯,風姿瀟灑,只是臉色異常冷漠。
此人名叫楊綸,字斌籀,乃是隋文帝楊堅侄子,滕穆王楊瓚嫡次子,開皇年間襲封卲國公,出任邵州刺史,到了楊廣繼位之後,有人誣告楊綸怨望咒詛,楊廣命黃門侍郎王弘查詢。王弘不分青紅皂白,索性就說楊綸怨望咒詛,認為其罪當誅。
在這起事件當中,楊集等宗室子弟也受到牽連,初登大寶的楊廣在一片喊殺的情況下,頂著巨大壓力,以“公族不忍”為由,只是把他們除名為民。
楊綸被流放於交州始安郡,到了大業七年的時候,楊綸上表,請隨軍出征高句麗,然而他的奏表被時為郡守的冼寶徹截了,到了天下大亂,一家老小遭到馮氏軟禁;馮盎沒有什麽人才可用,便將文武雙全的楊綸拎了出來,以家小要挾,迫使他隨軍出征,希望他幫自己出謀劃策。
可是楊綸雖然遭到楊廣罷黜為民,但他並沒有痛恨楊廣,因為他知道楊廣當時對朝堂的掌控力十分薄弱,很多時候都要受製於人,在關隴貴族、關東士族等等勢力對宗親一片喊殺的情況下,楊廣是頂著巨大壓力,才保住了他們一命。這也是楊集一直默默無聞,心甘情願為隋朝搜集情況的原因。
楊集能夠這樣,同為宗親的楊綸又豈能為賊出謀?要不是一直遭到軟禁,他早就北上了。
此時聽到馮盎詢問,楊綸冷冷的說了兩個字:“必敗!”
這倒不是楊綸在潑冷水,而是他真的不看好馮盎,他不僅是知兵之人,還跟楊爽打贏過無數場以少勝多的大戰,自然知道決定勝負的關鍵不是人數。若是全盛時期的馮盎,或許有能力擊敗這支隋軍,但此刻卻要憑著一夥烏合之眾,去跟一支百戰雄師打,這不是找死是什麽?
“楊綸心懷隋朝,著實可惡!大王,讓我砍了他。”深感惡心的高法澄大怒。
“我本來就是大隋子民,有種你就殺好了。”楊綸根本就不怕死,因為他已經被逼上了賊船,等這夥混蛋完了之後,自己一家子也活不成了。
與其帶著恥辱的反賊之名被朝廷誅殺,倒不如死在這夥混蛋之手,至少還有個好名聲。
“閉嘴!”馮盎眼睛一亮,將憤怒高法澄喝止,看向楊綸道:“楊公何以認定我軍必敗?”
“因為我認為必敗。”楊綸冷哼一聲。
老子不說話,看你怎麽詐。
一夥烏合之眾也就罷了,偏偏連個像樣的主將都找不出來。打?怎麽打?
“那你等著看好了。”馮盎冷冷的看了楊綸一眼,面容一片狠厲:“楊公最好安分一些,不然,老子不介意剜出你的心臟祭奠山神!”
“你贏不了。”楊綸已經無路可退,早就把一家人的性命都置之度外,哪會怕他?
馮盎也不跟他鬥嘴,繼續率軍前進。
過了安遂城,距離永業城已經不足五十裡,此處地勢比較平坦,卻有一定坡度,極利騎兵衝鋒,這也是徐世績為這十萬大軍選擇的墓地。
當馮盎大軍繞過安遂,準備向永業城繼續進發的時候,徐世績率領三萬隋軍,擋在馮盎大軍必經之路。
不大的丘陵之上,一名斥候飛奔而來,來到徐世績身邊:“將軍,賊軍已過安遂城,距此不到二十裡。”
“傳令下去,讓三軍備戰!”
徐世績點了點頭,用望遠鏡看向遠處,只見天地交接的南方,一條黑線自天地交接之處脫離出來。
同一時間,馮盎也幾乎收到斥候消息。
“大王,隋軍兵馬在此備戰,必然有所準備,敵情未明,末將認為不可莽撞!”高法澄建議道。
“嗯。”馮盎點了點頭,扭頭看向斥候:“可知隋軍有多少人馬?”
“回大王,看他們的人馬,似乎就是徐世績那三萬士兵”斥候躬身道。
“好!”馮盎原先還擔心徐世績另有大軍接應,但聽說對方有三萬之眾,頓時徹底放心下來,他太渴望一場勝利來扭轉對自己不利的局面了,他不相信這一次,被人數隻自己三成的隋軍吊打,更不相信毫無名氣的徐世績能夠將這三萬強兵指揮得如臂使指,揮灑如意。
如今徐世績既然擺出陣勢,擺明是準備硬扛自己的十萬大軍,多次敗於陰謀詭計的馮盎哪有退縮之理。
為了避免隋軍騎兵突襲,他讓密集的長矛兵先上,隨著命令一下,一片綿密的死亡森林慢慢向隋軍陣形靠近。
馮盎這段時間可沒有少研究隋軍,以及應對方法,比如那衝擊力強悍的騎兵以及令人恐怖的弩陣,甚至連小巧的投石車都想過如何去應對。
他這一次明顯是有備而來,若徐世績拒城堅守還好,但徐世績要與他在野外作戰,卻是再好不過了,馮盎要用這一仗告訴天下人,馮盎依然是南天之霸,縱然是名揚天下的大隋鐵騎也要在這裡折戟沉沙。
隨著馮盎大軍前來,一股肅然氣氛在雙方還隔著數裡的時候,就已經彌漫長空,浩瀚的馮盎軍擺著密集陣型,朝隋軍席卷而來。
隋軍軍旗之下,徐世績俯覽全軍,當看到馮盎大軍靠近之時,手中令旗猛然一揮。
號角聲中,老將王辯親率五千輕騎自左翼飛奔而出,直奔馮盎大軍而來,當雙方距離縮至一箭之地,王辯吹響了號角。
騎兵在馮盎軍陣劃過一個弧線,紛紛摘下手弩,對著敵軍發射。
雪亮箭簇如同夏日暴雨,一波一波的接連飛向悍不畏死的敵傾泄,這一刻,馮軍裝備簡陋致命弱點暴露出來,面對士卒射程遠、威力大的弩箭,血肉之軀就如待宰豬羊,遭到箭雨肆意刺死,士兵們紛紛倒下,慘叫聲不斷。
只是一瞬間,戰陣之前就擺滿了馮軍士兵的屍體,地上轉眼就匯聚成一片血泊……
但源自交州僚人的士兵卻異常凶悍,他們倒下一批,又有人在激蕩的戰鼓中前仆後繼,後面馮軍士兵則用弓箭掩護,然而普普通通的弓箭射程豈能威脅到大隋將士?一蓬蓬箭雨紛紛無力的落在了隋軍二三十步外,惹得隋軍騎兵瘋狂大笑。
“刀盾兵護衛長矛手,向前推進。”隨著馮盎的命令下達,馮盎的大軍緩緩停止,開始變陣。
“終於有點長進了!”徐世績看到馮軍反應迅速,也不禁點了點頭,馮盎能在短時間把一支沒上過戰場、毫無軍紀可言的‘野人’練到令行禁止,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表現了,不過訓練得再好也彌補不了兩軍的差距。
他見到對方變陣,立即揮動令旗,讓王辯返回本陣,讓輕騎兵去硬撞形同刺蝟一般的兵種齊全的步兵方陣,也只有迫不得己的北方胡人才乾。
隨著徐世績令旗揮動,隋軍也迅速變陣,一排排盾手迅速在前方立起大盾陣,同時將一杆杆長矛架在盾牌之上,擺出一副主動防禦的姿態。
“盾陣?無非是故技重施而已,真以為我那左武衛大將軍是白當的?”眼見隋軍陣勢,馮盎眼中閃過一抹冰冷的光芒。
“破盾軍,出擊!”隨著馮盎一聲令下,一支支身穿鎧甲、扛著狼牙棒的旅衝出陣勢,直奔隋軍而來。
徐世績沒想到馮盎也會在兵種之下下了功夫,當即揮動令旗道:“重弩兵,射殺敵軍!”
藏身在盾陣後的弩兵從間隙發射,一名名馮軍士兵被射殺在地,但來的人馮兵太多,且又身穿源自幾代人積累下來的重甲,當他們殺到陣前,狼牙棒朝著前排盾陣狠狠的猛砸。
“嘭嘭嘭!”一聲聲悶雷般的轟響聲中,不少大盾都被狼牙棒砸碎。
徐世績心知馮盎敢主動出兵,也非全無憑仗。笨重的狼牙棒就將他的盾陣給破了,這倒有些類似陌刀軍的兵種,若是砸在人的身上,效果不比陌刀差。
馮盎眼中閃過一抹興奮地光芒,從與隋朝為敵到現在,自己幾乎是在壓打,隋軍此前對付他的各種依仗,也被一一破除,如今,也只有重騎兵、陌刀手未曾露面了,不過兩軍已經纏到一處,即便殺出,也顯然難以逆改戰局。
眼見敵軍盾陣告破,馮盎當機立斷的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他振臂狂呼:“現在,就讓那些漢人看看,我們才是天底下最剽悍最勇猛最無畏的勇士!給我盡情的殺!”
“殺!殺!殺!”
彪悍的馮軍士兵在一聲聲嚎叫中發起了衝鋒。
近十萬大軍的衝鋒,當真如同驚濤怒浪一般席卷而來,隋軍士兵在此也顯得有些單薄,不過徐世績看到馮盎發動總攻,心知對方是企圖與己方士兵進行肉搏,利用人數上的優勢,來彌補雙方裝備上的差距。不過他不但沒有任何驚慌,反而露出了一抹嘲諷般的微笑。
“大王為何要發動總攻?以我軍之勢,只需穩扎穩打,要敗隋軍並非難事啊!”冼寶徹看著對方有條不紊的重整陣容,心中忽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有些焦急的看向馮盎道。
“我軍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有鐵甲的士兵也就只有寥寥數千人,根本擋不住敵軍犀利的弩箭,只有和對方交織一起,才能使敵方弓弩發揮不出作用。此時破了盾陣,正是一鼓作氣、擊潰敵軍的機會。”馮盎苦笑著解釋。
“末將明白了。”冼寶徹領會了馮盎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