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平河第一村》第29章 嘗試
  下午快到黃昏的時候,李中山和黃國勇將挖到的兩棵毛竹筍拿到馬冬梅家,準備在晚飯時燒著吃。由於李中山和黃國勇二人不便做飯,就在馬冬梅家搭夥做飯,標準按每天十五元。

  大石橋村的婦女們一般都擅長廚藝,尤其是四十歲左右的婦女,正值廚藝最巔峰的狀態,那對如何燒菜絕對是一點就透。所以當黃國勇把《舌尖上的中國》中關於竹筍的做法放給馬冬梅看後,馬冬梅立刻就明白該怎樣去燒毛竹筍了。

  果然,到晚上開飯的時候,馬冬梅將一大盤誘人的竹筍悶罐肉端到餐桌上,李中山和黃國勇一嘗之下就再也停不下來,毛竹筍的爽脆甘甜與悶罐肉的軟糯鹹膩簡直就是絕配,一下子就讓他倆食指大動。他們兩人配著白米飯,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將那一大盤新鮮竹筍消滅的乾乾淨淨,最後都還意猶未盡。

  在品嘗之後,李中山明白大石橋村毛竹筍的品質絕不輸於外地的同類品種,只是因為當地的飲食習慣才一直被埋沒,所以他立刻下定決心要發展線上的銷售渠道。

  當然,李中山也知道馬冬梅做的毛竹筍好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原料非常新鮮,因為他和黃國勇是剛一挖到竹筍就送回去燒菜了,中間幾乎沒什麽停頓,所以如果他想了解更真實的味道,就得再嘗一下放過幾天的毛竹筍,畢竟快遞的郵寄也需要幾天時間。

  第二天是星期五,李中山照例一大早就到鄉裡向王鄉長匯報大石橋村的各項工作,而這一次,他主要匯報兩件事:一件事是西衝公路的征地情況,另一件事是來年西瓜種植的脫貧項目。

  王鄉長仔細地看著李中山交過去的一摞資料,一直看了半個小時才與李中山聊起來。

  “現在西衝公路的地已經征好了,下一步你就得準備發動村民去整理路坯,這件事你是怎麽考慮的?”王鄉長問道。

  “我是這樣打算的,現在因為手續還沒下來,不具備開工條件,我就先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正好也快臨近年底,在外務工的村民也陸陸續續地該回村了,所以人力肯定是不缺的;但我最擔心的還是組織工作不好做,畢竟是義務勞動,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覺悟。”

  “這一點鄉裡也知道,你先放手去幹吧,真發動不起來的話,咱們隻好再想想別的辦法,但無論如何我們也要把這條扶貧之路修出來!”

  “好的!”李中山松了口氣,但他也下了決心,要盡最大努力去發動村民修整路坯。

  “另外你這個在河灘種瓜的項目我也看了,可行是可行,但是……總感覺有一點……冒險。”

  “哪一點?”李中山問道。

  “我感覺是在天氣上,雖然你查到十年以來在五六月份的天氣都沒有大雨,但萬一明年五六月份就有大雨活著暴雨呢?這在我們當地的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啊!”

  “王鄉長,你要這樣說的話我就不認同了。我也不排除明年五六月份有大雨或者暴雨的可能,但讓我說啊,農業本身就是一個風險大的行業,也不光是種瓜,就隨便種個什麽東西,碰到個災年,不照樣得減產絕收嗎?再說,就算風調雨順,能獲得豐收,但如果市場價格不行,最後農民不還是掙不到錢嗎?這些都是風險啊!”

  “你說的對!不過我並不是反對這個項目,而是我覺得有辦法把這個洪水的風險再降低一點點。”

  “什麽辦法?”

  “辦法就是你在選擇河灘的時候,先選擇地勢高的,

比如有的比水面高二十公分,有的高半米,還有的高一米,你就選擇高的,因為萬一有大雨的話,也是低處先淹,高處後淹,高處肯定要保險一些,但是這個辦法行不行的話還要你去實地調查的,畢竟大石橋村的河灘你比我熟悉。”  “好,這一點我會去統計的。”李中山應道,同時他也在心裡佩服起王鄉長來。

  “那好吧,別的也沒事!你先去忙吧!”

  “恩,那我就先走了!”

  ……

  本來周末李中山是可以待在鄉裡休息的,但下午縣裡通知他周末需要參加扶貧會議,一同被通知的還有黃國勇,會議的主題是研究擴大油茶的種植范圍,好加快助力貧困村脫貧。

  油茶是早年平河縣為脫貧引進的項目之一,因為平河縣地處南北分界線的位置,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和雨水都比較充足,所以適合油茶的生長。

  而茶油又是一種綠色時尚的健康食品,若按健康指數對所有的植物油進行排名,茶油能排名第二,它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僅次於橄欖油。但是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橄欖油的價格太貴,所以茶油的市場前景就顯得非常廣闊了。

  因為平河縣前期試種的油茶取得了成功,而且生產出來的茶油品質較高,銷量也不錯,所以平河縣才決定逐步擴大油茶的種植范圍。

  不過李中山在參加會議之後認為大石橋村暫時還沒法大規模發展油茶,因為油茶從種植到收獲需要四五年的時間,這麽長的時間大石橋村實在等不起。但為了響應縣裡的號召,他倒可以發動村裡有條件的農戶先行開荒種植,這樣既能增加平河縣油茶的種植規模,又能為大石橋村日後大規模種植油茶積累寶貴的經驗。

  在回村之後,李中山才開始面臨真正的挑戰——發動村民去修整西衝公路的路坯。

  李中山算過,如果想讓西衝公路順利修建,大石橋村的村民必須至少要承擔十萬方土方的開挖工作,而考慮到在開挖中會遇到碎石,按每人每天開挖的土方量為五方計算的話,則需要兩萬個以上的人工,再除以一個月三十天的時間,得將近七百人參加才行,若再考慮到局部的運土工作,基本上就得全村全部的成年勞力全部參加才行。

  對於如何進行組織工作,李中山也有辦法,就是先集中村裡的所有黨員,幹部,隊長開會,向他們闡明西衝公路對大石橋村的重要性,以及對脫貧的重要性,然後讓他們先做通各自家人和近親屬的思想工作,這樣一來,基本上能先解決一小半的人力問題。

  李中山的第二步計劃是以姓氏為單位,在幾個大姓裡挑選一些德高望重的長輩,先做通這些長輩們的工作,然後再由這些長輩們配合村幹部和隊長去做大姓晚輩們的工作,這樣如果順利的話,就能解決一大半的人力問題。

  最後,再由黨員幹部們去輪番做通最後那些比較頑固的村民,完成組織工作。

  但李中山很快就發現這個辦法只有一半的效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