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韜略》第二百七十四章 現實太悲催(後面那句要記住)
  走在路上丁瑜洲回憶著剛才在兩儀門所經歷的事情,又回顧著史書的記載,確
實事情再次印證了史書記載的準確性。

雖然多了他這個大臣,或許史官們並沒將他當回事才完全沒有記錄的,他這樣
安慰自己。

武媚娘的霸氣形象再度震驚了他,驚呆了他,他沒有想到事情會那般精彩,比
史書的記載還要精彩,只有親自體驗那種氣氛,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精彩。

他仔細想來如果沒有武媚娘的那一聲吼,恐怕事件會再次陷入僵局,甚至極有
可能李治會被褚遂良逼得放棄廢除王皇后的想法。

從這種角度上來分析,武媚娘出言訓斥,褚遂良實際上是在幫李治緩解當時那
種尷尬的情況。

李治當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完全沒有征兆也沒有提示就發生了。

事後李治反應過來,還暗讚武媚娘一番。

其實對待褚遂良那種蠻橫無理的糾纏,除了強硬措施之外,別的沒有好法子。

丁瑜洲深知這問題的嚴重性,也深知解決問題的策略,他對武媚娘的做法表示
讚同和支持,當然還有著羨慕和欣賞的目光。

那份膽略,那份謀略,那份策略,一般人難以企及。

不過丁瑜洲覺得武媚娘的這個策略還是有些急躁了,因為他們無法全面預知到
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接下來的事著實又讓李治和武媚娘頭疼不已。

那幫老臣可不是好對付的,如今把他們惹急了,胡攪蠻纏都能給你來上十桌子。

兩次皇帝與宰相的會議都是不歡而散,皇帝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宰相們則是小
勝,完完全全地表達了他們對於皇帝這一提議的反對。

雖然挫折不斷,困難不斷,問題接連出現,但是李治就像是被迷魂湯迷惑了
心,他雖然遭遇了這些不快,但是依舊對於廢王立武事件極為熱心,可以說到了著
魔的程度。

其實,李治背地裡曾經一度想要放棄這一計劃,因為前路坎坷太深,阻礙重
重,他實在沒有法子,但是武媚娘站在他的身後,一直默默支持著他,敦促他不能
放棄,要不然憑借李治的這種懦弱性格,他早就放棄了。

李治是被武媚娘迷住了,而武媚娘是那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人,認定的事就
算是錯的,她也會堅決走下去,更何況這件事對她來說,只有利而無害,她更是不
會放棄。

作為旁觀者和參與者的丁瑜洲,也不明白武媚娘為什麽一定要在如此複雜的境
況下公然挑戰世家大族的權威。

丁瑜洲還一度覺得,如果自己是武媚娘,當面對如此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環境
和背景時,他恐怕也不會如武媚娘這般選擇勇往直前。

這件事的原因,只有武媚娘自己心裡清楚,只有他明白,甚至包括史學家都記
錯了,此時此刻的武媚娘,不是為了權力,也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心中的那個人。

當然這只能是後話了。

丁瑜洲不知道,李治不知道,任何人都不知道,只有武媚娘知道,這是她心中
粉紅色的秘密,任何人都不可能知曉。

因為對這個人的急切期待,這讓武媚娘內心深處裡的感情迸發的厲害,而直接
影響到她的外在表現,就是她的行動過於急促,甚至不擇手段不顧後果。

就拿前幾日的朝會,武媚娘躲在簾子後面偷聽皇帝和大臣們的講話,雖然這也
在眾人忍受范圍之內,但是她公然發出聲音說要處死褚遂良,著實在朝廷中引起了
一陣不小的動蕩。

丁渝洲是參與其中的,所以他清楚整個事件的過程。

除了在場的那幾個人之外,其他朝廷大臣們知曉此事完全是通過別人的口耳相
傳得知的,甚至帶有捕風捉影的意味,所以一人傳,二人傳,三人傳,難免會失了
事情的本質。

這幾日,雖然依舊安穩,但是朝臣們之間的議論就猶如一顆水滴入了油鍋中炸
開了鍋。

眾人暗中使勁,像支持武媚娘的人中書舍人丁瑜洲、中書舍人許敬宗、禦史大
夫崔義玄、禦史中丞袁公瑜都在積極支持李治和武媚娘的做法,而那些反對的大臣
肆無忌憚地宣揚說她禍國殃民魅惑主上,甚至直指當年武媚娘的汙點。

大臣們議論紛紛,民間也是流言蜚語不斷。

輿論一度分成了諸多派系,支持的,反對的,還有居中調停的,各種聲音此起
彼伏,不相上下,倒是有一個人,丁瑜洲一直在默默地關注著他的動向,因為這個
人即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只是當時他的作用還並不夠凸顯,所以丁瑜洲並未向李治和武媚娘提及,只是
在安安靜靜地等待著時刻。

在這裡要交代一下,禦史大夫崔義玄和禦史中丞袁公瑜二人,都看到整個風向
之後才開始投靠支持武媚娘陣營的。

禦史監督百官,所以最能察覺朝廷動向,比如袁公瑜就是通過揭發檢舉長安令
裴行儉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私下議論說皇上立武昭儀為皇后就將給大唐帶來災
難等事,才得以被重用和提拔的。

局勢猶如前幾日剛剛下過的一場秋雨,剛開始淅淅瀝瀝,後來雨勢逐漸到嘩嘩
而下的傾盆大雨。

氣勢在一點點積累,那碩大的雨滴滴在乾涸的土地上,濺起泥土飛揚, 引得朝
綱動蕩不安。

作為王皇后的母族,太原王氏代表的大臣們紛紛上書,建議皇上采納眾臣的意
見,不要說受某些奸臣的蠱惑,更不要被美色迷惑了君心。

太原王氏如此一上書,其他的五姓七望也紛紛上書反對,一時之間反對皇帝冊
立武昭儀的詔書,如雪片一般飄向太極宮,飄向了李治的禦案。

每日李治都能接到來自全國各州府的反對書,同時也接到了朝中諸多大臣的反
對書,這其中也包括李唐宗室那些有輩分的王爺們也紛紛表示反對。

如此境況,讓李治有些騎虎難下了,他面對著這堆積如山的反對書,一時之間
有些慌了神,他開始有些把持不住了,他沒有想到元老大臣背後的勢力竟然如此巨
大,大到覆蓋全國甚至影響到了他的皇權。

現實越是這樣,他的內心越想改變這種局面,因為他的皇權被限定在了一個非
常小的范圍內,可目前的情勢,失望地告訴他,似乎他這種嘗試的效果微乎其微。
 還在找"大唐韜略"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 "" 看小說很簡單!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