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墨客》第一百四十二章 忽悠大法(2)
  第0142章忽悠大法(二)

  鄭長生侃侃而談,說的是大義凜然,一派敬仰之情盡顯。

  “想我大明英勇神武的洪武皇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實乃是千古未有之帝王。”

  畢竟當著朱小四的面說他老子,這怎麽著也得先奉上一記香噴噴的馬屁啊。

  再說了,還得靠著忽悠住朱小四幫自己開店賺錢呢。

  “如此豐功偉業,足可以震天撼地,告慰蒼穹,去泰山封禪亦無不可。”

  隨即又是一定高帽帶給老朱,自古以來泰山封禪被視為君王的終極目標。自秦皇首次泰山封禪以來,後續之君,哪一個帝王都向往著這一刻。

  可是不是想封禪就能封禪的,只有帝王的豐功偉績足以告慰蒼穹的時候才可以。

  皇帝自認為是上天的兒子,兒子有了成績想要告慰老子,那就去泰山封禪祭天,告訴老子,兒子在人間乾的挺好,顯擺顯擺自己的功勞。

  是以,能夠封禪的君王,都是天下大治,風調雨順,民生興旺才行的。

  雖然鄭長生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吹噓的嫌疑了,但是吹牛的人還要什麽臉啊,隻管吹就好了。只要能夠忽悠的朱小四,幫自己開店就行。

  他這邊吹噓朱元璋是真的舍得下本錢,毫不吝惜讚美之詞,聽得朱小四熱血沸騰。

  同時站在皇家書院大門口,就差臨門一腳的朱元璋聽的也是津津有味。

  “自前元蒙人統禦我中華神州以來,民生凋敝,百業不興,歷近百年時間。民生之多艱,讓人歎為觀止,生民之苦已深入骨髓。

  百姓在貧瘠的土地上刨食吃,何其之難?

  就連你的皇爺爺、皇祖母當年不都是因為饑餓而撒手人寰的嗎?

  所以,這是我大明目前國庫空虛之主要原因,民力已被戰亂所耗盡,饒是我英明之洪武皇帝恐怕也是頭疼不已。

  為了恢復國力,皇上是輕徭薄賦,有的地方甚至是免賦稅三年。

  但是仍舊是恢復緩慢,國庫空虛難以為繼。”

  這一段的分析,可以說是直指要害,一語道破玄機。

  老朱摸著下巴不長的胡須,頻頻點頭,心中暗自讚歎,這孩子眼光還真是夠犀利的。

  一眼就看破了事情的本質,比較之朝堂的那些老人們,一點兒也不差啊。

  假以時日,這孩子必定成為朝堂的棟梁之才啊。

  老朱的愛才之心頓時萌生。

  毛驤看皇上一動不動的聽的入神,忙一揮手,斥退了手下,退的遠遠的,生恐怕打擾了皇上,最重要的是不要驚動院裡的鄭長生。

  他要是看到黃上來了,那就沒有什麽高談妙論了。

  老朱側著耳朵聽,生恐怕遺漏了下面的話。

  他知道,鄭長生分析了原因,肯定要提出解決的辦法的。

  就是不知道這孩子會有什麽靈丹妙藥,醫治這千瘡百孔的大明社稷。

  鄭長生頓了一下又道:“是以,要想解決這種情況,就得用不一樣的方法,要是還想著沿襲幾千年來的制度,恐怕不行。”

  朱小四被鄭長生說的話都給鎮住了,好半天才緩過神來:“那以你之見呢,怎麽才能幫父皇分憂解難。”

  這貨還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時刻不忘記給他老爹分憂。

  好吧,就用給你老爹分憂這一點來忽悠吧。

  鄭長生:“現在的江山社稷可以說是病入沉屙,想要從根上醫治好,必須要用虎狼之藥,否則積重難返,就算是有些許緩和,也是治標不治本。”

  朱小四:“什麽樣的虎狼之藥?”

  “幾千年來君王奉行的都是重農抑商之策,自古以來無不如是。

  天下四民,士農工商。

  民為貴,貴到君為輕之地步,可是即便是這樣,又有幾個帝王能做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緣何?四皇子你有沒有想過?”

  朱小四撓了撓腦門:“沒想過,兄弟,你就別跟哥哥賣關子了,快說吧,人家心裡都跟貓舔似的,心癢難耐了啊。”

  何止他心裡跟貓舔似的,老朱都聽傻眼了,龜龜,這孩子果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這一出口就是驚天破地之言,實在是太駭人聽聞了。

  鄭長生看朱小四慢慢的已經進入到自己描繪的語境裡了,心中暗暗的高興。

  “一國之業,重農本沒錯,天下所用皆出農之手,無農不穩這道理是正確的。

  可是為何要抑製商業之繁榮呢?

  無非就一個問題,商人不事生產,卻獲利頗豐,自古以來的君王擔心民之向利而無心生產對吧?

  但是這就有點憂心過重了,俗話說無農不穩,但是也別忘記無商不活啊。

  商人這一群體,雖然說是不事生產,但是他們的作用卻不可忽視。

  對外通商是互通有無,對內呢,則是帶動經濟,盤活商業。

  想一下,就算是采取重農抑商之策,可是歷朝歷代的商人,哪一個不是肥的流油,哪一個過的不比農民的日子豐裕?

  為何就不想想從商人身上征收稅利呢?那國用不就足了嗎?

  你想想,重農,可是歷朝歷代最苦最難的往往是農;

  抑商,過的日子最好的卻是他們。

  為何?因為雖然抑製商人,但是卻沒有征收相應的稅賦。現在的商稅太低了,比之農稅都不遑多讓。

  這就是一種病態,假如鼓勵商人從業者,商人是嗅覺最靈敏的一個群體。

  哪裡有,哪裡無,哪裡多產,哪裡急需,他們是門兒清。

  那些生產多的,於其爛在手裡,還不如換成錢糧對吧,那些急需的可是手裡沒有的,那就需要商人來互通。

  商人雖然不是生產者,可是他們通過來回的倒賣也是牟利最豐富的。那麽問題就來了,假如我們朝廷設立固定的厘稅點,征收相對應的稅賦。

  那麽老百姓能買東西牟利,商人通過運輸牟利,國家通過征收賦稅牟利,這是皆大歡喜的啊。

  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麽要抑製商業?

  就拿我們兩個將要合作的售賣烤羊腿的生意來說。

  我們租賃人家的鋪面房,要給錢吧。

  這房東就首先牟利了,那麽我們要收購大量的羊羔吧?那麽養羊的人就牟利了。

  而那些想要吃的人,他們是不缺這個錢的,我們滿足了他們的口腹之欲,他們付出相應的銀錢,這是天經地義的吧?

  而我們賺了錢在向朝廷繳納賦稅,這樣一來是皆大歡喜的大好事啊。

  你怎麽還能在乎些許小節,咱們賺了錢才是硬道理啊。

  還有,我們就是一個試行,假如我們這個模式可以的話,你在向皇上稟明。

  到那個時候,假如朝廷不在抑製商業,那麽所有的商人不偷稅漏稅,都繳納足額的賦稅,那國用豈不是足足的?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所以啊,四哥,你可得考慮清楚。”

  老朱心裡駭然,他聽出來了,雖然鄭長生這孩子是在忽悠兒子和他一起做生意,不過這道理似乎還真他娘的有道理。

  民不加賦而國用足,老子怎麽就沒想到從商人身上牟利捏?老百姓是夠苦的了,老子的爹娘當年就是農民,就是餓死的。

  可是那些商人可都是吃的肚兒圓,對,就從商人身上想辦法。

  賺的夠多了,得給老子吐出來一些才是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