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墨客》第一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怒吼”的力量
  第0151章“最後的怒吼”的力量
  口口相傳這是一個四字成語,很好理解,單看字面的意思就是不用文字,而是口頭相傳。
  相較於現代的媒體傳播,這在古代資訊不發達的時候,是訊息傳播最快的一種方法了。
  當然這傳播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
  舉個例子說的話,就像包拯怒鍘親侄子,它經過人們的口傳播的過程中會出現如下情況:
  “包拯怒鍘侄子。”哇!果然是鐵面無私。
  “包拯怒鍘親子。”哦!果然是青天大老爺,為了維護法律之尊嚴,兒子都不要了。
  “包拯怒鍘命根子。”啊?老包難不成上了不該上的床?可是對自己的命根子下手,他是怎麽做到一手握著命根子,一手抬起鍘刀的?
  額,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情況就出現了。
  老朱是完全按照鄭長生給他說的去做的,神話自己,營造一種自己是上天選中的真龍天子的形象。
  這在有識之士,不信鬼神之人的眼中,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可是又有多少這種有識之士?大多數是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的普通庶民。
  他們可是無比的相信的,額,原來我大明的洪武皇帝是上天的兒子,是神龍轉世下界來拯救他們來了。
  雖然說傳播的過程中略有偏差,可是這無傷大雅,只不過是老朱降生的方式不同罷了。
  版本一:在一個夏日晴朗的夜晚,朱母席地納涼,沉睡間神龍下界,隱入其腹中,是以孕育出朱皇上。
  版本二:雨夜,雷電交加,神龍現,朱皇帝出。
  版本三:同樣是雨夜,同樣是雷電交加,神龍投入腹中成為龍胎,母難產而亡,父破腹取出朱皇帝。
  ......
  各種版本關於老朱降生的傳說,在民間就像是旋風一般的流傳,這也體現出了老百姓的想象力,以及藝術在加工的創造力。
  要不怎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呢。
  總之朱皇帝成了人們茶余飯後,街頭巷尾,酒肆青樓必議的話題了。
  一時間其風頭無兩,在加上老朱撒出去的人手,暗中加以引導,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個人崇拜運動有聲有色的開始了。
  當情況匯總回來的時候,老朱手撚著胡子,嘴都差點沒樂歪了。
  鄭長生這孩子的點子,還真他娘的行,咱老朱也成了神了,成了神在人間的統禦代言人了。
  啊哈,我朱明江山活該是千秋萬代啊。
  有了鄭長生,哦不,準確的是說有了鄭氏這位先賢的智慧的輔助,大明江山萬民歸心,四海一統為期不遠矣!
  還有老朱讓人用大紅錦緞製作了一面國旗,用鄭長生這孩子的話說,這紅色的面料代表著大明江山來之不易,是無數將士鮮血染紅的。
  而上面的五顆星星更是寓意非凡,那顆大一號的代表著皇權至高無上,圍繞著的四顆星星代表著天下四民,士農工商緊緊團結圍繞在自己的周圍。
  這真是一個很好的想法,用鄭家智慧來說,這面旗就象征著大明帝國,四民緊緊團結在他朱家周圍,如同石榴籽一樣牢不可分。
  這對於塑造國家形象,對於激起人們的愛國之心,對於人們尊崇皇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鄭長生這家夥竟然把後世的國旗拿來用了,不過是改變了一個說法,哄的老朱眉飛色舞。
  這源於他的愛國之心,既然穿越到這兒來了,也回不去了,那麽就在這個時代向國旗致敬吧。
  同樣,國徽也是照搬了過來。
  值得一提的是國歌,他跟老朱激昂慷慨的講述心中的想法。
  想我炎黃子孫大漢民族,卻被外族入侵,統禦了將近百年。
  這被殖民的百年來,前元以奴隸身份對待我華夏民眾。將人分三六九等,我華夏百姓在他們眼中甚至是最低等的人群。
  連色目人都比我們的地位高,根本就是不拿我國民當人看啊。
  幸好有您振臂一呼,繼而起兵抗元,推翻前元暴政,恢復我漢家河山。
  這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功,足可以光耀千古,名垂青史。
  這期間,不甘願做奴隸的人們,在您的英明領導下,發出振聾發聵的那聲怒吼。
  冒著蒙元鐵騎的炮火和箭矢,不顧惜自身的性命才換來如今天下大定的美好局面。
  是以歌詞就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老朱聽的熱血沸騰,似乎又回到了當初衝鋒陷陣,疆場廝殺的場景中去了。
  這說的何其之好啊,可不就是這麽回事嘛。
  好吧,這將是注入國民之心的一劑強心針啊。
  是以老朱頒發禦令,國家六部以及各省、府、縣衙門,門前必須設立旗杆懸掛代表他皇權的國旗。
  大堂衙門口門楣上方,必須懸掛國徽,官員的帽子上也必須有國徽圖樣。
  還有各書院無論大小,學子們以及全體官吏都必須會唱國歌。
  現在大明朝堂之上可以說有了一番全新的面貌。
  每日早朝,官員們第一件事就是升國旗,唱國歌,然後老朱隆重登場接受大家的朝拜,繼而才開始議政。
  老朱很享受這種至高無上的感覺,尤其是人們口傳心念的都是忠君愛國的思想,這代表著什麽?這意味著什麽?
  還用說,那還不是他朱明江山的鐵桶永固。
  鄭家的智慧,還真是不蓋的,隻隨隨便便的用神話、國旗、國徽、國歌就凝聚了人心,驅散了人們心頭的陰霾,迅速的擠佔了他們心頭的位置。
  而且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大內親軍撒下去的密探回報,全國收復的國土上幾乎到處充斥著國歌的聲音。
  各方官吏也在加緊引導人們的思想。
  就連那些還未收復的國土上的人們,甚至都在傳唱著這發出最後一聲怒吼的歌聲。
  雲南邊陲還未收復,一直是在元朝手中掌握,由於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朝廷大軍一直是和他們打的拉鋸戰。
  其中靠近收復區域的一個縣城,憤怒的人們唱著國歌,手中揮舞著斧頭、鐮刀、鋤頭、錘子的人們衝進了縣衙,打死了元狗官吏,直接起義成功。
  這給老朱帶來的震撼,簡直是無以複加的。
  這意味著什麽?民心所向呀!!這就是一首歌所帶來的效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