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聽你的。”周玥應道,沒有繼續這個話題:“你今晚回家嗎?”
“回,我們一起回去。”劉信啟起身。
兩人將桌面上的材料簡單規整了一下,放置進靠牆的文件櫃。
警衛會盯著打掃衛生的人,文件櫃不再打掃范圍之內,不允許閑雜人員碰觸,也就不存在泄密的危險。
收拾完後,劉信啟和周玥出了盟部。
借著皎潔的月色,走在大街上,在這個時間段,街上已經沒有人了,整條街只有劉信啟、周玥和兩個警衛。
兩個警衛離得遠遠的,跟在兩人後面。
“我娘問我好幾次了,為什麽結婚好幾個月了,還沒有動靜。”周玥小聲說道,面上浮滿了擔憂。
母憑子貴,這個時代,不能生孩子的女人是很悲慘的。
況且周玥還是興漢盟盟主的正妻,相當於興漢盟這個小國家的王后。
王無子嗣,社稷不穩。
“你還太小了,我有注意避免你懷孕。”劉信啟回道。
劉信啟來自於後世,就算沒有避孕套,注意一下安全期和體外,完全可以做到九成九的避孕成功率。
“我不小了,民間我這個年齡的女人,第二個、第三個孩子都生出來了。”周玥撅著嘴。
“你不用太過擔心這個事,我們兩個都還年輕,而且我有仙法,我們兩個必然會健康長壽。所以,後面的時間還長著,不要管其他人說什麽。我計劃是等你二十歲了,我們再開始要孩子。”劉信啟安慰道。
“可是我想早一些。”周玥並不答應。
“不能再早了,最早也得等到你滿二十歲。”劉信啟堅持。
周玥賭氣不再說話,兩人沉默著回道了城裡的家院。
這個小院子是用劉信啟的工資買得,算是私產。
劉信啟母親也一起從城外研究院中的房子搬進了城中。
“回來了,吃飯吧。”聽到動靜,陸從雪在廚房裡喊道:“信啟回來了嗎?”
“回來了,娘。”劉信啟應道。
周玥進門後立即進入廚房幫忙,很快晚飯就全部準備好。
四人坐在桌子上吃飯,還有一個幫忙做飯的,是一個已故將士的遺孀。
“娘,我計劃等周玥滿二十歲了,再要孩子。”劉信啟開口道。
這個家裡並沒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
“你自己的事情,你決定就好,娘都支持你。”陸從雪回道。明白劉信啟說這話的意思,是讓自己不要給周玥壓力。
吃完飯後,劉信啟、周玥兩人回到房間,劉信啟又哄了她一會兒,講了幾個後世的笑話和幾句土味情話,周玥終於被逗得喜笑顏開。
“討厭,就知道逗我笑。”周玥感覺好沒有面子,生氣才這麽一會就破功了。
“不要生氣,生氣老的快。”劉信啟打趣道。
“真的嗎?”周玥驚道。
“當然。”劉信啟一臉認真肯定。
“那你還惹我生氣!”周玥再劉信啟胳膊上砸了一下。
女人不講理果然不受時代的局限。
“好好好,都怪我,時間不早了,我們就寢吧。”劉信啟抱起周玥。
“你不是現在不打算要小孩嗎?”周玥還是有些余氣未消。
“哎呦,真是夫綱不振,小婆娘竟然敢造反,看我不好好收拾你。”劉信啟佯裝生氣!
“啊!!”
……
第二天開始,當晚參會的眾人開始制定明年的發展計劃。
經過五天的查閱資料、商討,最終制定出了一份包含興漢盟各個方面的一年期發展計劃。
包括靖炎三年的糧食產量、糧食進口量、鋼鐵產量、水泥產量等。
制定鋼鐵水泥等產量的時候,劉智木給自己留了很大的活動余地,各工業產量只是在今年的預估產量上提高了一半。不過劉信啟審核的時候沒有同意,直接將在今年的預估產量上往上翻了三倍,確定為明年的生產目標。
劉智木認識到不能反抗之後,面上木了好幾天。
除了農業、工業方面,軍工生產方面,劉信啟也將劉禮升的計劃提升了好幾倍。
預示著明年之後,興漢盟只會存在裝備等人,不會存在人等裝備的情況。
不過這些都是計劃,能不能實現還是兩說。
除了各個方面的生產目標,明年的發展計劃中自然還包括了攻略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
各個部門都圍繞著這個大計劃,制定了許多小計劃,一部分計劃從十月份就已經必須要開始實施。
比如有關新兵入役時所需的武器裝備、糧草的提前準備和轉運、兩路地圖的再次細致描繪、兩路主要勢力的初步打探,還有對於大名府的滲入、對於河北再往北的金國土地的滲入,等等。就連遼東半島義軍明年的主要作戰目標都納入到了大計劃之中。
為了不影響攻略兩路,明年海外的發展計劃都很保守,除了新開拓幾條貿易線路以外,對高麗、倭國都是保持現狀。 但是為了給作戰士兵提供足夠的肉食,明年的海洋捕撈任務定的非常重,農漁部在這方面的壓力非常的大,劉信啟打算後面看情況,給農漁部增加一些武將卡配額。
“這個計劃做出來之後,摘選出來一些不牽扯到軍事機密的部分,刊登到《百姓旬刊》上,以增強興漢盟百姓的信心,增強軍中將士的士氣。”劉信啟對羅高說道。
“好。但是這些計劃目標都太誇張了,有些項目的產量都接近了以前趙國全國的年產量,我們興漢盟以兩州之地制定這個計劃,會不會被百姓和看到《百姓旬報》的外人誤解,認為我們是異想天開。”羅成詢問道,話說的很委婉,但是意思表達的很直接。
工部對今年的鋼鐵總產量預估是八百萬斤,劉信啟將明年的計劃直接提升到了四倍,三千兩百萬斤。
而趙國南遷之前,官方統計全國年鋼鐵產量也就在四千萬斤上下(這裡面不算民間隱匿的鋼鐵產量,民間偷產的肯定高於官鐵產量)。
三千兩百萬斤,換算下來也就是一萬六千噸。
後世共和國年鋼鐵產量超過十億噸,劉信啟見過這麽恐怖的數字,一點也不認為一萬六千噸是個什麽不可逾越的數字。
一萬六千噸分到興漢盟現有的人口裡,人均才四十斤鐵,太少了。
若是再刨除耗鐵大戶-軍工,人均會變得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