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行,宣傳部沒有其他部門那麽忙,平時就是給百姓宣讀一下通告,然後組織一些唱戲的,逐村演戲宣傳我們興漢盟的良政、良法。”羅高回道。
“此次回程,百姓們夾道歡迎,說明你們宣傳部的工作是非常到位的。”劉信啟讚到,認可了羅高的工作成果。
“謝謝盟主誇獎。”羅高面露喜色。
兩人又聊了一些各自的近況,劉信啟開始說正事。
“我打算讓你負責,辦一份報紙。”
“邸報嗎?”羅高回道,劉信啟經常會說一些新詞,興漢盟的臣子只能按照字面意思嘗試理解。
“確實應該辦邸報,馬上就要管理八個縣,有了邸報,盟裡的新政就能及時、明確、清楚的傳達給下面的縣。”
“不全是。”劉信啟回道。
“邸報”最早出現於漢朝,當時西漢實行郡縣製,全國分成若乾個郡,郡下再分若乾個縣。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秦朝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
隨著造紙的發明和發展,東漢年間,用植物纖維造出了紙,邸報開始用紙來抄寫,從而使邸報得到進一步發展,更便於發行和傳遞。
所以羅高將劉信啟說的“報紙”理解為紙質的“邸報”。
自漢、唐,一直到趙,邸報的名稱雖屢有改變,但發行卻一直沒有中斷過,其性質和內容也沒有多大變動。
到了唐代,驛道較漢朝有所改善,邸報的傳送變得更快。
趙朝由於經濟更加發達,邸報覆蓋的范圍也逐步擴大,內容也更加豐富。
剛開始時,邸報只是用於傳達官方文書和重要情報,針對的是官員,到了趙朝,邸報的內容擴充為皇帝的詔書命令、起居言行、朝廷的法令、公報,官吏任名賞罰等消息,一些士紳和有錢人也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購買邸報,以了解朝廷政策的變化。
後來發展到一小部分讀書人靠給人抄邸報為生,最後更是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以售賣牟利的商人。
邸報出現初期是即時性的,有重要的官方文書或情報,才會發邸報,若是沒有則不發。發展到趙朝,邸報的發行時間趨向固定,一些通過或沒有通過的大臣章奏文報也被有心人印在邸報上,用來影響社會輿論。
“我說的報紙,與邸報最大的不同就是覆蓋面,報紙覆蓋面比邸報要大很多,而且主要是面向普通黎民百姓。”劉信啟解釋道。
“可是普通黎民百姓並不識字,難道我們還要雇人讀報紙嗎?”羅高疑惑。
現在興漢盟發布的通告,都是由政府雇傭一些識字的人或者宣傳部的吏員親自上陣,將通告內容讀給前來觀看的百姓。但是通告是有固定地點的,若是報紙也雇傭讀報人,那成本就太高了。
根據供需原則,有需要就會有服務,今後可能會產生職業的讀報人,但是劉信啟不打算將這個職業納入政府的職責。
“不需要雇人讀報,我們興漢盟之前視線三法,印刷了那麽多的傳單,不照樣有人要,百姓也都想辦法看懂了上面的內容。今後興漢盟的義務教育會逐步推行至登萊八縣所有的鄉鎮,到時候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識字的孩子,大人若是想了解報紙上的內容,可以由孩子來讀。而且一些茶館、酒館為了吸引顧客,想必也會主動雇人讀報給顧客聽。所以說,只要報紙發行出去,想看的人就能看到、看明白。”劉信啟解釋道。
興漢盟初期規劃的義務教育為小學五年。學童滿七歲開始入學,學習五年後到十二歲,若是成績好,則繼續讀中學。若是成績不好,則回家自己找出路,或者找師傅學手藝、或者進入技術學校再學習四年技能,滿十六歲就可以參加工作了。
“那你具體是想如何發行這個‘報紙’?”羅高有些搞不懂了。
“我所說的報紙,是直接印在數張大幅紙上,比如一尺長寬,紙質可以差一些,直接兩面印刷,每旬發布一期。”
這個時代已經有周的概念了,不過並不被百姓所常用。叫做七曜日,分為日月五行七天,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 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
現在的信息傳遞慢,也沒有機械輔助,要想做到日報、周報不是很切合實際,一旬十天既能保證一定的時效性,也能給宣傳部足夠的收集、歸納、校閱和印刷的時間。
“報紙上除了刊載政府新政、各地戰報,還可以刊載一些典型的案件審理、英雄事跡,好人好事等,除了這些官面內容,還可以刊載一些各地的新鮮事物、興漢盟的科技發展、還有發生在百姓身邊的趣事,甚至可以刊載一些小說、傳記、傳說等吸引百姓購買。”
“那這報紙每期的內容就不是一兩張紙可以刊載完的了,每旬一期,是免費發放還是收錢售賣?若是免費發放,想必耗費巨大,收錢售賣又應該定價幾何?”羅高問道。
“肯定不能免費發,若是免費,必然不被人珍惜,肯定會被人拿去擦屁股。浪費資源不說,還使的報紙的價值降低,上面刊載的內容也會變得廉價、不可信。”劉信啟回道:“按照印刷報紙的成本價格售賣,甚至可以虧本一些售*如定價一斤糧票。”
“一斤糧票肯定是虧本的,而且虧的厲害。”羅高大概算了一下,對劉信啟說道。
“辦報紙不能通過賣報盈利,可以在報紙裡設置一定的版面,給商家刊登廣告,收取商家的廣告刊登費,目前興漢盟就這一份報紙,想必最差也能保證收支平衡。”劉信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