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風起三晉》第二百一十一章 我去看看這家有幾個小妾
  胡漢三鬼著呢,挨了打立刻連聲求饒:“老大,俺保證不想著喝花酒了,連果子酒也不喝,隻喝糧食酒。老大,糧食酒總可以喝吧?酒是糧食做,不喝是罪過啊。”
  “這還可以。”楊淩停了手,對胡漢三道,“出來了就放飛自我了是不是?不打你一頓不長記性!”
  胡漢三爬了起來,心中得意:“老大還以為俺不懂花酒什麽意思呢,虧得俺機智。”
  他拍打著身上灰土,賊眉鼠眼四處看看,問道:“老大,咱們不埋伏他們了?”
  楊淩不得不佩服胡漢三心大。人家人多,埋伏自己二人正常。自己被人家盯梢,居然還想埋伏人家,腦袋都不知道怎麽想的。
  “咱們是出來辦事的,不是出來置氣的。今天那事你不出手,掌櫃的也能搞定。你這一出手,看似幫了他,其實那掌櫃的至少還得多掏幾人醫藥費。咱們來到文明社會,要以理服人。能不用拳頭辦事就不用拳頭,記得了?”
  “記得了。那打行為什麽不以理服人?”胡漢三看楊淩臉色又陰了,忙從善如流,不住的點頭,“咱們是好人,不能和打行那些壞家夥比。”
  楊淩覺得孺子可教,看來胡漢三進步很快。
  看來得找機會對打行進行以理服人的行動啊!胡漢三恨恨的回頭看了打行兩個打手一眼,覺得都是這幫家夥害得自己挨打。一肚子悶氣沒處發,就衝這兩個跟梢的重重揮了幾下拳,嚇了這兩人一跳。
  這個大腦袋武力值驚人,這是威脅自己呢,是跟上去找死還是小心為妙呢?
  兩人盯梢的猶猶豫豫,距離越拉越遠,終於兩人出了城門不用操心了,楊淩二人跨上馬,飛也似的跑遠了。
  這時幾十個打行的人才追了上來,站在城門口衝楊淩二人背影一通罵。
  跟梢二人埋怨道:“你們早來幾步就能在城內追上他們,怎麽這麽晚?”
  一幫人當著城門口的幾個老兵也不好意思說人少不敢上。
  其實他們早追上來了,正看到胡漢三挨打。一個打十個的大腦袋正被同伴打得滿地亂滾,幾十人不得不重估自己戰力,最終發現上去也就是一盤菜,隻好等楊淩二人跨馬去了,才鬧鬧嚷嚷靠嘴炮找了個台階下。
  江湖人能伸能縮欺軟怕硬,打行玩這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然能在江湖上混得開?
  他們人數雖然多,可沒有好手。現在打行所有好手都調往天津衛,圖謀大事情去了。
  這些人一思量:這個年頭醫療保險不完善,就他們這些鹹魚,還是別翻身了,安全第一吧。
  他們哪知道自己是安全了,這兩個瘟神可一路奔天津衛去了,他們同伴可就不安全了。
  天津衛。
  天津顧名思義,就是天子曾經來過的碼頭。當年燕王朱棣禦駕親臨,所以這名字也有了貴氣。
  等到朱棣定都北京,就在這個地方設了一個衛所,名字就叫天津衛。
  天津衛把守的是京師的東大門。這裡不僅有海港,而且大運河也從山東蜿蜒而來,通過天津進入京師。所以天津就有了極高的戰略價值。
  章朝末年,從江南到京師,海運運量大速度快,已經成為共識。但是海運開發後,朝廷發現最大的一項稅源——漕運稅沒了,而海船不好收稅。
  這可是動國本的事,所以海運任憑有千般好處,也被一票否決。江南到京師的運輸又重新歸回大運河。
  天津不僅是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同時還設立了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這就讓天津畸形繁榮起來,商人和苦力佔人口比例最大。
  另一個時空的明朝,天津衛最開始築城不大,後來陸續又建了左衛、右衛。
  章朝的天津衛一開始建造,就沒有內城外城之分,擺出了一個周長二十多裡的大格局,歷時十五年才完成。雖然比不得京師規模,也是少有的雄偉大城。
  所以胡漢三一見到天津城,就不由得又讚歎了一番,感覺這一次真沒有白來。
  進城住店後,胡漢三就強烈要求逛一逛天津城,作為對沒逛著京師的補償。
  天津有什麽好看的?和京師比差遠了!沒內城,沒宮城,看不到太監和錦衣衛,就有點兒衛所兵,還不知道躲哪角落去了。再說,兩個大男人逛街有意思嗎?
  楊淩真不想去,又怕胡漢三怨念大增,想起和京師錯失交臂一通碎碎念,隻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天津最繁華的一條街叫興隆大街。
  看著街口牌坊上四個大字“興隆大街”,胡漢三就露出土包子的原形,搖頭晃腦道:“興隆大街,好名字啊好名字,一聽就帶著貴氣。”
  楊淩不屑道:“誰教你說興隆倆字帶貴氣了?生意興隆那是俗氣,跟‘生意’二字搭配的怎麽能有貴氣?”
  這個時代商人地位低下,雖然不再限制他們穿綾羅綢緞,可還是不登大雅之堂。
  天津本就是生意人聚集地,很少高官顯貴,所以生意人在這裡倒是如魚得水。連街道名字也堂而皇之接了地氣,開始和生意搭邊了。
  胡漢三不同意楊淩觀點:“俺就喜歡錢。做生意還是興隆好,這條街肯定好看,這得去看看。”說著興衝衝奔向了街口。
  這條街是前店後家的格局。胡漢三看了半天街上東西,也沒找出和京師有什麽不一樣的特色。
  天津是新城,還沒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後世的天津大麻花和狗不理包子,不過是百年傳承,都是清末才出現的,胡漢三這個時代能找出什麽新奇玩意兒才奇怪了。
  不過胡漢三還是發現了不一樣:“老大,你看兩邊的房子,寬窄大小都一樣。就是門口也對著,門檻高度也一樣。這怎麽不一樣的人家都一樣格局?”
  楊淩道:“這裡都是大商人,互相攀比就沒意思了。所以就出了個詞,叫‘門當戶對’,就是說兩家差不多,誰也別壓著誰。”
  胡漢三道:“門當戶對不是說結親的兩家家庭條件一樣嗎?哦,原來這句話是這樣來的啊。誒,這家屋簷下掛那麽多紅燈籠幹嘛?”胡漢三見一家院門開著,乾脆溜進大門,趴在影壁牆邊向裡偷看。還怕人不知道,回頭對楊淩大聲嚷嚷著。
  楊淩低聲道:“你快出來,別讓人把你當賊抓了。”見胡漢三出來了還一臉求知欲,就對他道:“掛幾盞燈籠,就是有幾房小妾。點哪號燈籠,就是主人今天讓哪個小妾侍寢。”
  胡漢三興衝衝道:“我去查查燈籠,看看這家有幾個小妾。”一轉身又鑽進人家大門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