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鑒寶直播間》第219章 文物修複
,最快更新鑒寶直播間最新章節!

 文物修複,是一個大課題,要知道,文物的分類就有很多,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古代藝術品的修複,可不是那麽容易。

 首先,你起碼得知道,那件文物的構造,它原本是怎麽樣的。比如一幅畫,你要是不知道它原本的細節,那片竹葉應該是朝哪個方向生長等等,你怎麽修複?隨便畫上去?

 然後,你得知道,它是怎麽誕生的。這個過程,你得知道,可能會涉及到一些製造的技術,比如一件瓷器,你得知道它是用什麽材料、怎麽燒出來的,才能修複它。

 因此,修複文物的專家,胡楊覺得他們才厲害。

 “他們屬於默默貢獻的一群人,應該得到應有的敬重,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對這群工作者給予足夠的敬仰。

 許多文物我們看起來完美無瑕,但其實,好多都是損壞過的,正是有了文物修複專家們的付出,我們才能看到那麽完美無缺的古代藝術品。”胡楊跟大家說道。

 葉欣帶著大家輕步走進去,大家說話都盡量壓低聲音。

 文物修複這個區域,也分門別類,各有各的地盤。

 最先看到的,是瓷器的修複,整片空間,好幾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大家看到的,滿眼都是各種碎片、工具、材料等等。

 胡楊將目光落在已經修複好的幾件瓷瓶上,讓華仔給特寫鏡頭。

 “大家看到了吧!這就是經過修複後的瓷器,不認真看的話,根本看不出什麽破綻,只有在放大鏡下,才能發現這是一件碎過的瓶子。”

 他告訴大家,這是經過精心修複的,不是那種隨便修修補補,一眼看就能看出“補丁”的那種。

 從這也能看出,眼前的幾件瓷器瓶子屬於比較珍貴的文物,才會花大力氣,搞得這麽好。

 胡楊不敢拿起來亂動,畢竟人家好不容易修複好,有些可能還不是太穩固,要是二次損壞,修複難度也會變高。

 “你們也看到,這瓶子的肩上,有一條龍,所以它叫蟠龍瓶,宋元明三代比較多,清朝也有,而且更加精美。

 眼前的這一件,就是南宋的粉青瓷,很珍貴,值得花大力氣去修複。”

 說到蟠龍瓶,胡楊還順口告訴大家,蟠龍比較特殊,屬於還未能飛升的龍。

 在古代漢族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梁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

 “蟠龍瓶還和宋徽宗皇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或者說,這種瓶子最早就是由他叫起來。

 這應該要從鈞窯說起,鈞窯奪天地造化,經常能無意間燒出各種紋路、圖案等,大家都是知道的,這是鈞窯珍貴的原因之一。

 宋徽宗的時候,有人就燒出一件鈞窯瓷瓶,瓶肩上有龍王的圖案,進貢給宋徽宗。宋徽宗看了很喜歡,於是,就起了個名字,叫蟠龍瓶。”

 不得不說,宋朝的皇帝還是蠻文青的,都比較有文化,而且藝術感比較強。

 玩書法的、玩木工的、鬥蟋蟀的等等,宋朝皇帝佔了個遍。可以說,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最會玩的了。

 老趙家,還是比較適合玩藝術,統治國家不怎麽在行,性格太弱了。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雖然軍事實力不怎麽強,但各種藝術文化卻發展到了一個高峰。

 當然,這跟宋朝經濟繁榮有很大關系。經濟發展得好,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會追求藝術的精神享受。

 可能會有人不相信,古代經濟還能繁榮到什麽程度?經常餓死人,一個水災什麽的,一片死屍。

 但你要是研究過中國各朝代的經濟狀況,你就會發現,比起其他國家,我們中國確實是世界的財富中心。

 就拿宋朝來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懦弱。但大家或許不知道,宋朝是中國所有朝代裡面,經濟發展最好的時代,經濟總值佔到了全世界百分之六十以上。

 漢朝、唐朝和明朝,大概佔一半左右。大家所熟知的清朝,看似也不錯,但隻佔百分之二三十而已。

 直播間裡面,各個朝代的粉絲又開始撕逼。可憐,清朝又被各種咒罵、指責。

 “其實,每個朝代的發展特色不一樣,不好比較高低。就拿大家不大熟悉的隋朝來說,雖然到了楊廣就滅亡。

 但是,這個朝代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今天的京杭大運河,就是楊廣挖出來的,受益了一兩千年。

 就這麽個皇帝,還整天被你們罵殘暴。

 我個人很欣賞楊廣,他的貢獻,不僅僅是大運河。一直影響後世的科舉制度,也是他先弄出來的。

 隋朝之所以在他手裡滅亡,主要還是因為他太執著打高句麗,也就是現在的朝.鮮和韓國,三次打到了人家的家門口,確實有點欺人太甚的意味。

 不過,這麽一來,消耗巨大,也就引起了民變,帝國很快轟然倒塌,讓唐朝撿了個便宜。可以說,唐朝那麽繁華,有隋朝很大的功勞。”胡楊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人會說,楊廣就是個戰爭狂魔,親自帶兵打吐谷渾,三四次攻打高句麗等,反正周圍的小國家都要被他痛打一遍,要一直打到人家喊爸爸為止。

 要這麽說,好像也沒有錯。楊廣本身是個有野心的人,不想擴大國土面積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然後,我們說一說粉青瓷吧!這是龍泉青釉的品種之一。

 在宋代,龍泉的地位,就像是今天的景德鎮。當時,最好的瓷器,基本上都是龍泉燒出來的。

 粉青瓷,最早出現在南宋,算是青瓷品種裡面,比較精美的一個品種。

 大家也看到,這釉面很有玻璃的質感。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相當難得了,屬於精品。這蟠龍瓶,要是沒有損壞的話,隨隨便便也能拍個上千萬。”

 事實上,宋朝很多官窯瓷器,都能拍到幾百萬、上千萬,很珍貴。

 所以,博物館花這麽大力氣,修複這件蟠龍瓶,也就能解釋通了。

 葉欣越來越吃驚,她是第一次見有年輕人比她還能說各種歷史知識,簡直就是一場脫口秀。

 果然,人家是名不虛傳的,確實有料。

 鏡頭切換到工作人員的身上,每個人都在專心致志做著自己的事情。

 葉欣介紹:“瓷器修複,有好幾道程序。大家可以看那邊,清洗瓷器屬於第一道程序,很有講究,不是隨便放點洗潔精擦一擦那麽簡單。

 首先用清水粗洗灰塵、泥巴,再用水加洗潔別精洗油膩、汙垢及,斷裂碴口。用刷子、竹簽、小刀等手工清洗。

 然後,還要機械去汙,以及化學去汙等。”

 所謂的“機械去汙”,就是對有些堅硬的附著物,用小型超聲波清洗機或電動刻字筆等清洗。

 那種東西,用清潔劑是洗不掉的。比如一些海撈瓷,經常會附著一些貝殼什麽的,嚴重影響了瓷器本身的美觀。

 而化學去汙,應該好理解一點,主要對瓷器上的碳酸鈣、鎂等用稀釋的鹽酸或甲酸清除。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清洗斷口,要比較專業的人才能做。斷口清洗不乾淨,粘合的時候,就會留下清晰的痕跡。”胡楊補充。

 清洗過的古瓷碎片,按照序號,一塊塊擺放,非常有秩序。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拚接。這就和大家平時玩的拚圖是一樣的,你得找到每一塊碎片的位置,將它們拚湊成一件完整的瓷器。

 這就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器物的形狀、紋飾、顏色進行試拚編排,用筆寫上記號,並計劃好粘接的順序。

 “最後的粘合工作,是最關鍵的,決定一件瓷器修複的成功和失敗,以及修複的質量。”胡楊跟大家說道。

 粘接是修複瓷器中難度較高的工序,操作時要按照事前定的方案照顧到上下左右,碎的較多的可以從底部開始拈,有些可從口沿開始粘,必須做到每粘一塊不能有絲毫的差錯。如果一塊錯位,最後將無法合嚴。

 粘接時還要注意不要塗膠太多,要將膠塗在瓷片中心,合對時一定要加壓,並用白布帶捆綁好,流出的膠馬上用丙酮擦淨。

 整個古瓷修複的流程,通過胡楊的直播間, 首次對大家公開。

 大家才知道,修複一件瓷器,要做的工作可能不是太多,但需要非常細心,對各種材料也很嚴格。

 “長見識了,原來是這麽修復國寶的。”

 “這種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太無聊了。你們也看到,剛才他們都沒有說話,這種環境,我一個話嘮,絕對是受不了的。”

 “還是胡哥的直播有內容,讓大家認識到很多事物。”

 ……

 胡楊的目光忽然落在角落處,那一大堆的廢品。

 “那些都是被確認無法修複,沒太大意義的文物垃圾,會定期清理。”葉欣說道。

 其實,他們博物館還好,文物還不是最多的。像故宮博物院,上百萬件的文物,大量來不及修複的文物,失去了最佳的修複機會,也就失去了意義,都會定期做清理,每天都有一部分變成文物垃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