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先不說這事,不知道能不能賣得掉,賣出了銀子再說。
這邊,許有德也擺擺手,讓許張氏意思意思就行了。
不要做過分了!
姚氏是一片好意,搞得她好像是蓄意做惡事似的,讓人難堪。
就這樣,許張氏才準了她,第二天,讓她上縣城去。
*
姚氏就這樣帶著幾箱子值錢的東西,還帶了兩壇子枇杷酒去了,也打算去縣城幫忙找買家,不知道行情,就先少帶點,找到好行情了,再回來和許嬌嬌她們商量,反正枇杷酒的事情不急,不如那些精致的糕點,以及胭脂水粉們急。
就那樣,租了一輛牛車,趕去了縣城。
許嬌嬌在家裡製虎骨酒,花了一天的時間,製虎骨酒比較麻煩,要先用秘法晾製半乾虎骨,再配以各種藥材秘製。
第三天的時候,許嬌嬌歇下來了。
這天是許張氏張羅以久的黃道吉日,日子好,天氣也好,許張氏為首,許老二,許嬌嬌,二丫,三丫,四郎等人一起去廟裡還願。
附近二十多裡地外,有一座娘娘廟。
正巧這幾天娘娘廟有廟會,是一年一度的娘娘生日,熱鬧得不行,周邊的人都會上娘娘廟趕廟會去。
這娘娘廟的起源說起來淵源流長,連許張氏她們都是聽說的。
相傳有好幾百年了,還是前朝的時候,有位貴妃娘娘落難到這裡,會醫術,善良仁慈,救過不少的百姓,那時候剛巧有一場瘟役,貴妃娘娘不顧自身安危,采草藥救人,救活了幾個村子裡的人,而她自己則疲勞過度,不治而亡,於是,人們就立了一座廟,貢奉她。
由於年代久遠,傳到現在,沒人知道這位貴妃娘娘姓啥名誰,就以娘娘稱呼了。
也有人傳,說這位娘娘其實是金氏神醫一族出來的傳人,不是什麽宮裡來的娘娘……
說她不僅生前有功德,舍身救人,死後也靈驗無比。
反正,各種說法都有。
什麽求子,求姻緣,求醫求病什麽的都有……
名聲越傳越大,後來,當地村民就有人靈機一動,開辦了廟會,每年廟會的時候,當地村民可以大豐收一把,做點小買賣,賣點吃的,賣土特產,各種耍技的,賣衣服的,賣紀念品的……
啥啥的都有。
這樣活動一舉辦,人就更多了,娘娘廟的名聲也就更響亮了。
像許家村這種,離娘娘廟二十多裡路的村民,心誠的每年都會去趕一趟廟會。
許嬌嬌之前不了解這個娘娘廟,聽許張氏繪聲繪色的一說明情況,她就積極了。
廟會前天,許嬌嬌特意租了村裡正家裡的大牛車,她打算把地窖裡的枇杷酒拿去廟會上賣一賣,試試水。
姚氏雖然帶了一些去縣城找行情,也不影響許嬌嬌自己賣。
反正是要去一趟廟會還願,廟會這麽熱鬧的日子,不能錯過了,既還願又能賣一些枇杷酒,簡直是一舉兩得。
路上,二郎趕車,許張氏,許老二,許嬌嬌,三丫,四郎幾個人都在大牛車上面。
最前面的好位置自然是許張氏與許嬌嬌的。
中間放著幾壇子枇杷酒,末尾處坐著其它人。
所有人都高高興興的。
趕廟會去!
許有德留家,羅氏以及四房的幾個小不點們也都留在家裡,幾個小的們都羨慕得不行,都想去廟會玩,許張氏不帶。
一來,牛車上裝了幾大壇子的枇杷酒,沒有什麽位置了。
二來,娘娘廟的廟會很擁擠,人山人海的,許張氏可沒有精力看照幾個小孩子,廟會裡人多了,什麽人都有,容易出意外,往年就有不少在廟會上丟孩子的,找都找不到,也不知道是自己走丟了,還是人販子拐賣走了,除非大人把孩子全程頂著看熱鬧,要不然,都不安全。
所以,三郎,五郎,六郎幾個小的,都只能眼巴巴的留在家裡了。
牛車坐不下,二丫都沒有帶。
二丫以前和許嬌嬌一起去賣過枇杷膏的,做生意,她是不怕羞的,是個買賣小能手,坐不下,也沒有帶她。
二丫惆悵歸惆悵,向許張氏信誓旦旦的保證,在家裡,保證把家裡的豬喂飽。
“奶,路上這麽多人,是不是都是去娘娘廟的?”一路上,四郎左顧右盼的。
小崽子精力好得很,興奮得緊。
許張氏也不是年年都來趕廟會,她認為一家人清清濟濟,無病無災,就沒必要來麻煩菩薩娘娘了。
再加上,去一趟廟裡,不得給菩薩娘娘上香的?那可是要錢的,她們手頭上不寬綽,這個虛禮能省就省了。
今年是家裡連遭了幾次的難,她才穩不住了。
這都是人之常情。
“當然是,我們起得早,天沒亮就出發了,有人比我們更早呢,不過,他們可能比我們住得近,你老姑要去廟會上賣枇杷酒,我們得早點去搶個位置,去遲了,那就只能擺到山腳下去了。”
二十多裡地,牛車走得不快,就比人的腳力快上那麽一截而已。
早上天沒亮就出發了, 許嬌嬌這會兒還坐在車上閉目養神呢。
今天早上沒有時間鍛煉,她出發的時候,追著牛車跑了上十裡地,現在快到了娘娘廟的山了,才上了牛車。
天漸亮了,路上四面八方趕來的路人們也越來越多了。
也有跟她們一樣,趕著牛車的,牛車上裝著各種物品的。
也有走路的,肩挑手提的各種筐簍子的。
像她們來得這麽早的,大部分都是來做小買賣的,也有純來敬香的香客們,反正已經開始很熱鬧了。
三丫也是第一次來,好奇的問,“奶,娘娘廟是不是在娘娘山的山頂?牛車能上山頂嗎?”
許張氏抬頭,指向娘娘山的山頂,“能上,你們看就在山頂上,有個像人模樣的山尖,看到了沒有?那就是娘娘飛升成仙的標志。娘娘是濟苦救世的地仙,因為她做了好事,所以飛升成仙去了,所以這人呐,不能做壞事兒,只有做了好事兒,才能有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