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秦工程兵》第365章 偷師


 沈兵原本還想在泰山玩幾天,畢竟跋山涉水的好不容易來一趟,而且也許久沒放松了,趁著這機會遊山玩水一番倒也愜意。

 然而第二天沈兵就收到了來自北地的飛鴿傳書。

 仞緊張的拿著書信報道:

 “大將軍,北地發現奸細!”

 沈兵和扶蘇都覺得沒什麽好奇怪的,北地有那麽多先進的玩意,又是織布機又是火藥又是舂米水車,沒人來偷學技術那就是怪事了。

 所以初時都沒當一回事,沈兵只是“嗯”了一聲就繼續跟扶蘇討論著該如何從中原帶去更多商人的問題。

 然而仞卻補充了一句:

 “是匈奴奸細!”

 沈兵和扶蘇這才震驚的抬頭望向仞。

 沈兵問:

 “匈奴奸細?他們又是如何混進作坊的?”

 因為擔心匈奴偷學,所以沈兵從一開始就嚴格規定只有中原人才可以進作坊,甚至還要排查戶籍……排查戶籍也只有在秦國的郡縣製下才能做到,雖說也不容易,但為了保密卻值得。

 仞呈上一封信,說道:

 “匈奴用的是中原人,而且有戶籍!”

 沈兵想了想,然後就明白了。

 中原人有許多被匈奴俘虜了成為奴隸,不僅是他們,甚至可能其家人也在匈奴那成為奴隸。

 於是……

 匈奴就可以用其家人為質,脅迫他們成為奸細。

 甚至還有許多中原人是心甘情願為匈奴賣命,那在現代叫什麽……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簡單的說,就是他們被匈奴俘虜後原本以為必死,在這種心理期望極低的情況下只要匈奴留他們性命,亦或是對他們好些給點食物,他們就會覺得匈奴還不錯,於是反過來會站在匈奴一邊。

 中原人而且有戶籍,於是排查起來就難了。

 再加上前些日子有大批從代國轉移過來的百姓……這些百姓不可能有戶籍,於是就有許多奸細混雜其中。

 沈兵展開紙條一看,吃驚的發現匈奴感興趣的不只是火藥,還有水車、冶鐵、紡織等,在王賁的緊急排查下幾乎每個部門都找到了匈奴奸細。

 甚至這其中可能還有沒挖出來的。

 扶蘇有些奇怪的說道:

 “據聞匈奴對技術並無興趣,他們隻好騎射牧馬,為何卻……”

 沈兵苦笑一聲回道:

 “冒頓與常人不同,此人極富遠見,我等不可小覷!”

 這些的確像沈兵想的那樣是冒頓安排的,而且是冒頓親自安排的。

 其實早在九原一戰見識到“震天雷”的厲害之後冒頓就開始安排了。

 那時匈奴因為頭曼單於新亡,九原一敗見識到秦軍如此強大,再有東胡一而再再而三的刁難,整個匈奴都處在士氣低谷甚至有種大禍臨頭之感。

 但這時冒頓單於卻在與其子稽粥秘密商議著對付秦軍之策。

 稽粥沒有參與九原一戰,聽聞有如此恐怖的武器,就好奇的問:

 “單於,若秦軍有如此威力的‘震天雷’,我們將來又怎麽與其作戰有?”

 “到時豈不是他們走到哪裡,我們就要退到哪裡?”

 冒頓沉思了一會兒,就說道:

 “以目前的情形來看,繼續這樣下去的確是這樣。”

 “雖然我們有草原之利,以步兵見長的秦軍暫時還對我們無可奈何。”

 “但如果不早做準備,等到秦軍兵強馬壯的那一天,匈奴就絕非其對手。”

 這也是沈兵說冒頓極富遠見的原因。

 尋常匈奴人又哪會想那麽遠,他們大多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格……這是遊牧民族的特點。

 遊牧民族的生活是逐水草而棲,所以不用考慮太多,草吃完了換一塊,只要方向對就行,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停下呆一段時間。

 而農耕民族就無法這樣無憂無慮了,他們必須計算農期,考慮災害,還有儲存糧食過冬以及必要的財富應對不時之需……

 時間一長,農耕民族自然就會形成計算能力強、有儲存財物應對危機的意識,以及一定程度的遠見等性格特點。

 當然,這只是對大多數而言。

 農耕民族也有過一天是一天的,遊牧民族中也有儲存財物應對危機的。

 冒頓單於就是一個例外,或許這也是他更傾向學習中原的兵法的原因之一。

 稽粥好奇的問:

 “我們應該怎麽做準備?”

 冒頓單於想也不想就回答:

 “學習他們的技術。”

 “如果我們也能得到‘震天雷’並學會製作的方法,自然就不需要怕秦軍。”

 稽粥不解的說道:

 “可是……秦人又豈會教我們?”

 冒頓笑了起來,他拍了拍稽粥的肩膀道:

 “不,他們會教我們的!”

 冒頓用什麽方法就不用多說了。

 他將大批的中原奴隸集中起來,尤其是那些拖家帶口還帶有手藝的工匠。

 然後給他們好的食物更優越的生活。

 過了一段時間,冒頓就對召集那些工匠對他們說:

 “我想得到北地的技術,所以要派你們去北地學習。”

 “如果成功了並把技術帶回來,你和你的家人就會得到賞賜,且永遠脫離奴隸身份,我會把你們當作匈奴人一樣看待!”

 “但如果失敗了,那麽你們的家人就會被斬首。”

 然後,這些人就被派往中原。

 為了避免被懷疑,他們甚至在中原繞了一個彎從另一個方向進入北地。

 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工匠有手藝,同時戶籍又沒問題,於是很容易就被選進各作坊務工。

 這其實也是北地發展工業的缺陷之一。

 因為要務工,所以知道秘密的人必然不少。

 知道秘密的人一多,想要保住秘密就不大可能了。

 這其中把控最嚴的其實是冶新鐵,這個因為有嚴密的措施倒沒出事……其實也不是措施嚴密的原因,而是新鐵的生產規模一直沒有擴大。

 如果擴大到一定程度,想保密就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這其中火藥就是如此。

 秦軍短時間需要大批的“霹靂火球”,必然要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於是就沒有保密的可能。

 幸運的是沈兵早有準備,“霹靂火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