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秦工程兵》第130章 淳於越
淳於越原是齊國人。

 戰國時中原各國其實隔閡並沒有那麽深,有些若是細究起來甚至還是一個祖宗。

 比如打生打死的趙國與秦國就是遠房親戚,只不過打著打著仇恨就越來越多便無法調和了。

 仇恨歸仇恨,百姓及文人武將還是在各國亂竄,今天向這國表忠心明天就向那國獻誠意。

 這雖說有追逐名利的成份在其中,但與效忠外族還是有本質區別。

 比如燕國名將秦開,他便是在東胡做人質的魯國人,且深受東胡信任。

 但他還是選擇逃回中原,然後帶著燕軍打東胡開疆闊土。

 所以,齊國淳於越在秦國任太傅,韓國鄭國在秦國任水工都是尋常事。

 這淳於越剛完成出使齊國的使命……

 這段時間秦國進攻的不是趙國就是燕國再來就是魏國。

 這三國全與齊國交界,未來要打的楚國也同樣如此。

 如果齊國有點戰略意識都知道收拾完這些國家接下來就輪到他了。

 所以它完全有可能出兵增援。

 所以得派人去忽悠啊……

 可是這派誰去才能取得其信任呢?

 嬴政想著想著,最終挑中了淳於越。

 嬴政此舉有些讓人費解,因為淳於越是個大儒,而且出了名的性直剛烈一身正氣,派他去幹忽悠人的活似乎有些不合適。

 但其實這卻是嬴政的一步好棋:

 正因為淳於越“性直剛烈一身正氣”,所以才沒人相信他會說謊,所以才更容易被忽悠……

 難的是怎麽才能讓淳於越去忽悠人!

 要說服淳於越主動做這種事幾乎不可能,如果可能那就不叫“性直剛烈一身正氣”了。

 於是嬴政就想了一個辦法:先把淳於越給忽悠了。

 而忽悠淳於越似乎並不難。

 太子太傅嘛!

 嬴政就以審視扶蘇為借口與淳於越接觸,然後時不時的感歎幾句:

 “唉,寡人最不願意紛爭的便是齊國。”

 “那齊國乃福人之地,據聞仙山屢次出現在齊國,許多齊人都看見了。”

 “這樣一個神仙眷顧的地方,寡人又怎敢輕易對其動兵端?”

 “是以六國皆可滅,唯獨這齊國不可。”

 “但奈何……”

 說著嬴政又重重的歎了口氣,若有所思的接著說道:

 “奈何寡人有心,齊國未必有意啊!”

 “若齊國乘寡人與它國紛爭時來攻秦國,或是出兵增援敵國……寡人就不得不出兵齊國了。”

 “到時生靈塗炭死傷萬千……”

 這一說到“生靈塗炭死傷萬千”那淳於越就一股熱血蹭的往上湧。

 當下沒有多想,就拱手朝嬴政拜道:

 “微臣願意出使齊國向其痛陳利害,以解大王之憂!”

 嬴政心下大喜,面上卻要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

 “太傅有心了,可此去齊國路途遙遠,少說也得數月。”

 “而太子又需太傅教導……”

 淳於越說道:

 “大王。”

 “若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微臣那點辛勞又算得了什麽?”

 “至於太子的教導……”

 “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正是以身作則教導太子以仁義治國的時機啊!”

 嬴政大點其頭:

 “有理,有理!”

 “雖然寡人十分不舍,但既然太傅心意已決……”

 “那寡人也只能依太傅之意了!”

 於是淳於越就成了出使齊國的使節,一個完美的使節。

 正如嬴政所想,淳於越在齊國的遊說那是慷慨激昂、一身正氣,任何人都看不出他在說謊……事實上他就沒說謊。

 又因為淳於越原本就是齊國大儒的身份,於是很快就發動齊國的儒生一起“慷慨激昂”,隻把那齊國上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其結果就是,不管秦攻趙也好、打燕也好、甚至之後的滅魏伐楚,齊國一概不出兵。

 此時淳於越正好從齊國返回經過邯鄲,以他太傅的身份無意間知道秦軍將水攻大梁。

 這還了得?

 水淹大梁?

 仁義道德都丟到哪裡去了?!

 於是二話不說帶著親衛馬不停蹄的追上秦軍,正好碰到鄭國在誇沈兵。

 沈兵聽著淳於越這話那是一個頭兩個大。

 自己跑這來找楊端和是提問題的,沒想到卻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鄭國那的問題或許還可以解決。

 但淳於越這裡的問題……說什麽“死傷庶民萬千”?

 還有什麽道什麽義?

 我去,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怎麽不見你來講道義啊?

 現在是打仗,決堤之後不是為了攻城嗎?

 攻城不就有百姓死傷嗎?

 若要百姓不死傷……這仗還怎麽打啊?!

 沈兵將求助的目光投向楊端和,此時應該是他這將軍出來解釋的時候啦!

 沒想到楊端和就裝作沒看見,眼光飄忽到兩邊,還微微抬著頭,就差沒說:

 “咦,今天這風好大啊!”

 “哇,天上這雲好美呀!”

 ……

 沈兵在心裡問候一遍楊端和的家人,但還是無奈的轉向淳於越,拱手說道:

 “太傅,屬下有一事不解,還請太傅解惑。”

 “那即墨之戰,可是打了五年?”

 即墨之戰大概是四十年前發生在燕國與齊國之間的一場圍城戰。

 當時燕國聯合六國攻齊,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即墨一城。且將即墨一圍就是五年,但最後還是被齊國擊退。

 淳於越冷聲回答:

 “是又如何?”

 沈兵又問:

 “此戰,應不失道義吧?”

 淳於越回答:

 “燕齊兩國光明磊落,一攻一守,自是不失道義。”

 沈兵又問:

 “那麽此戰,也不失利益吧?”

 淳於越又答:

 “燕欲滅齊, 齊要復國,自是各有利益。”

 沈兵點了點頭:

 “也就是說即墨一戰利義兩得。”

 “但此戰耗時五年,不知死傷百姓多少?”

 淳於越一時無言以對。

 因為很明顯即墨一戰也是“死傷庶民萬千”,確切的說不只萬千……

 那可是打了五年的戰,城內不知餓死了多少百姓,不知有多少未成年被征用並送上戰場……

 然後沈兵又補了句:

 “當年即墨隻以七千殘兵便守了五年。”

 “今日這大梁卻有魏兵二十萬,且糧倉充盈,只怕守上十年也不成問題。”

 “若是打上十年,不知又要死傷多少庶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