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牛吏》五百零六.巡行太原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牛吏新書海閣小說網()”查找最新章節!

上谷郡和代郡此時籠罩在一片戰爭陰雲之中,劉秀的大軍在北部停駐,兵威直逼太行山和燕山各個關卡。太原郡卻沉浸在一片喜慶氛圍之中,因為皇帝的聖駕要來了。

太原太守杜廣國和太原都尉張舒這些天十分忙碌,這是皇帝第一次巡幸太原,兩人都有些興奮,又十分緊張,生怕一個接待不周,惹得陛下不高興,耽誤了自己的前途。

在高度集權的帝國中,國家大事由皇帝一言而決,官員的升遷和貶黜全看皇帝的好惡,因此會溜須拍馬的佞臣多居高位,直言敢諫的諍臣多不被主上待見,便連英明神武如建武皇帝也不能免俗,不僅任人唯親,而且對於直言犯上的韓歆等人很有意見。

杜廣國深知,皇帝巡幸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比起他去長安匯報政事,聖駕親至太原可以更直觀地看到實際情形。他要將自己的政績好好地向皇帝展示一下,要是能讓皇帝高興,說不定他能入朝為九卿。

杜廣國自任太守以來,每年的考核成績都名列前茅,是朝廷有名的能吏,不只是上計成績優秀,刺史的例行巡查每次也都能順利過關。

朝中諸臣對其風評極好,常有大臣在皇帝面前誇獎他。皇帝曾請鄭深評價杜廣國。鄭深道:“陛下,杜廣國曾在臣門下求學,與臣有師徒的名分,臣若說他不好,有損師徒情誼,臣若說他好,又有偏私的嫌疑。臣與他太熟了,臣之評價不免失於公允,杜廣國之事,臣不敢言。陛下聖明燭照,自能知其長短,量才用之。”

在滿朝誇讚杜廣國的形勢下,皇帝卻楞是讓他當了六七年的太守,一直沒有提拔。鄭白奇怪地問自己的父親,為何會如此。

鄭深回答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總有長處和短處,每個人性情各異,總會有人樂之,有人惡之,有人親之,有人遠之,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若是他被所有人誇獎,則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在取悅所有人。陛下雖然年輕,卻深諳人性,想必也明白這個道理。”

鄭白與杜廣國向來親近,對他比別人更為了解,聽了父親的話,仔細一琢磨,還真有點這個意思。杜廣國為人有志向,有野心,好為大言,而且有支撐其野心的手段,他長於言辭,擅長與人打交道,他說話總是能說到人的心坎上,這是他的一種天生的本事。

這一次皇帝親臨太原,對杜廣國是機會,也是考驗,就看他如何把握了。

這些天太原全郡上下都忙得夠嗆,對於皇帝所經各縣的沿途接待事宜,杜廣國都要親自過問,各縣令長一個個戰戰兢兢,力求將大小事宜都安排得周到仔細。

因為河北局勢緊張,太行山沿線軍事壓力大,皇帝特意下旨,要杜廣國和張舒以太行一帶防線為重,不要丟下邊境之事,大老遠地出迎,來一路陪他這個皇帝。

因此當聖駕抵達太原南部的界休時,郡治太原是以黃長史為首,從晉陽來迎接,除了郡中長官之外,當地的主要接待官員是界休的王縣令。

界休城就在介山腳下。介山原名綿山,春秋先賢介子推被燒死在這座山上,為了紀念他,晉廣公重耳將綿山改為介山,並立廟祭祀。

介子推“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是忠心事君的代表人物,這種人物一向為朝廷所喜,皇帝免不了來一場政治秀,親自上介山,去他的廟裡祭拜。

介子推的廟十分氣派,一看便是平時維護的很好,因為皇帝祭拜,

平民百姓都被禁止這一天上山,只有官員和士兵陪著皇帝。劉鈺精神抖擻,一點不以爬山為苦,貼身陪同的黃長史和王縣令隨在他身後,幾乎跟不上皇帝的步伐,兩人都累得氣喘籲籲。

皇帝看了看他們,說道:“朕這一路從河東至上黨,又從上黨至太原,一路多行山路,只靠這兩條腿,丈量數郡山河,卻從無氣促力竭之態,你們知道是為什麽嗎?”

兩人都答說不知,皇帝歎道:“都是上黨的人參好啊!朕偶有些疲勞,便食用上黨人參,頗有補益,以致於精神健旺,不知疲倦。”

黃長史道:“上黨人參確是上等的補品,只是不易儲存,多為當地人食用,在我們太原,很少能買到上黨人參。”

皇帝道:“參糧官鄭青已有儲存人參之法,可使其數月不腐,上黨人參馬上便要行於天下,使萬民得其利。參糧署有官員隨駕在此,爾等若有興趣,可以找他給爾等講一講。”

“這是大好事啊!”黃長史笑道:“陛下這麽一說,臣還真想買幾枝來補上一補,臣這腿腳,比之陛下差了不知有多遠。”

劉鈺一直記掛著為上黨人參打廣告,讓上黨一郡可借此籌集足夠的軍糧,可以駐留更多的士兵。他身體力行,時不時地便要宣傳一下人參的益處,參糧署的隨駕官員這一路已經談成數筆大買賣了。

黃長史和王縣令這些人都是為官多年,豈能聽不出皇帝的話外音?

王縣令心道:“怪不得有人說皇帝善理財,少府之豐饒勝過國庫,果然是時時記得賺錢。”

他反應很快,立即說道:“陛下,界休毗臨汾水,位於河東、上黨、太原三郡交匯之處,一向是商旅雲集、貨物集散之地,是個極好的中轉之所。臣請陛下在界休設參糧署分曹,派官員駐在此處,以助上黨人參行於天下。”

皇帝聽了很是高興,對其貌不揚的王縣令頓生好感。毫無疑問,這是個頭腦靈活、有法子能做事的能吏,好主意張口就來,總而言之,這小子有前途。

黃長史見王縣令拔了頭籌,搶先得到了皇帝的讚賞,心裡多少有些發酸,連忙道:“陛下,晉陽是並州重鎮,太原豪強巨商皆集於晉陽,要派參糧署官員入駐,當以晉陽為最佳。”

皇帝道:“晉陽合適,界休也不錯,這兩地可以都設參糧署分曹,售賣上黨人參。”

一想到又要發財了,皇帝不由得在心裡樂開了花。

一乾人祭拜了介子推,下山回到界休城,皇帝突然問道:“王卿,朕這一路經過許多村莊,卻少見炊煙,即便是用飯之時也是如此,這是為什麽?難道他們不需要吃飯嗎?”

界休王縣令答道:“陛下,太原之風俗,為懷念先賢介子,在其去世的那個月,整整一個月不動煙火,隻吃冷食。當年晉文公遷上百戶人家在此地,為介子守墓,界休之民多為守墓者之後世子孫,因此這寒食之俗在界休又加了碼,有的人兩個月,甚至三個月一直都寒食。。。陛下一路未見炊煙,不是界休百姓窮困吃不上飯,而是為了紀念介子。”

黃長史道:“陛下,太原郡在杜太守的治理之下,教化大行,百姓敬慕賢者,甘心為其不舉火,不熱食。賴陛下仁德布於天下,百姓才會如此重賢。”

皇帝聽了皺了皺眉頭,後世的寒食節也就是個名稱,許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這節日是怎麽來的,現實中很少有人吃冷食過節了。沒想到古人竟然一月不動煙火,天天喝冷水吃冷飯,再沒有火取暖,那不得給凍病了?

也不知道這風俗是自發形成的還是官府規定的,總而言之非常地不健康,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大的傷害。。。不就是個紀念嘛,意思到了就行了,犯得著這麽認真嗎?

皇帝沒有理黃長史的馬屁,隻向著王縣令問道:“王卿,寒食之月,縣內民生如何?”

“陛下,每到寒食時,縣內幾乎不動木柴,飲食之物所需甚少,還有就是。。。生病的人多一些。”

“恐怕去世的人也多吧!”皇帝臉色已經有點不好看了,王縣令沒敢接茬,黃長史覺得有點不妙,他剛把寒食當成教化大行的證據推給了皇帝,沒想到皇帝完全不問教化,隻問民生。

看來皇帝對於寒食是不讚成的,更糟糕的是,他剛剛把這口鍋扣在了皇帝本人的身上,說百姓長時間寒食是皇帝仁德所至。

皇帝道:“敬慕先賢在心不在身,在內不在外,不必執著於形式,想必先賢也不願後人因他而挨餓受凍,這寒食之俗,該改改了!”

王縣令跪下了,“陛下,正如陛下所言,寒食之時,生病者極多,醫者都忙不過來,而去世者更是比平常多了數倍。陛下明鑒,這寒食確實是一個惡習。”

劉鈺有些奇怪,“此等惡習,為何百姓為了挨餓受凍甚至生病送命,也非得遵守呢?”

“陛下,眾人皆寒食,以應重賢之名,若是有人不奉行寒食之俗,會被人恥笑,擔負不尊賢者之名。”

劉鈺點了點頭,這就是被名聲捆住了手腳,社會上無形的壓力是巨大的,有時候人只能被迫從眾,與眾不同要是需要勇氣的。

“為了紀念先賢而使人挨餓受凍,甚至送掉性命,決非賢者所為,介子在天有靈,亦不願有人為他而死,這風俗該改一改了。紀念先賢,寒食三日即可,此事就交給你們了。”

王縣令領命,心裡暗暗琢磨,這整月寒食的習俗傳了許久,年年都有人因此凍餓病死。地方官員不僅不管,反而要將此事作為教化大行的證據,大肆宣揚。因寒食而死之人,官府甚至要為其建造牌坊,以表彰其重賢。今天皇帝改了這個規矩,委實是做了件好事,由此事看來,這個年輕的皇帝是個務實、能變通之人。

王縣令就是個務實之人,在官場上人人揣摩上意、沽名吊譽之時,王縣令卻埋頭做了不少實事,界休的縣治在郡裡是拔尖的,但是王縣令這個人就是不怎麽為太守所喜。

幸運的是,皇帝對他的印象很好,這一路王縣令對於皇帝的問題對答如流,談起縣中的政事如數家珍,說得一清二楚,一看便是個頭腦清晰的能吏。

了解民情,發現人才,這便是皇帝親自巡查的好處了,要在平時,王縣令這種級別的官員很難能與皇帝有交集,即便偶爾見上一面,也是在朝堂之上,遙遙地拜下,偷偷望上一眼,根本連話也說不上一句,更別提能和皇帝有所交流。

皇帝巡行河東諸郡,幾乎每個縣都走到,對各縣長官十分重視,相比起來,這界休的王縣令算是個上等人才了。

皇帝在界休停留了幾天,便北進到了祁縣,祁縣縣令姓張,與王縣令行事截然不同。

祁縣的街道上極為熱鬧,街兩旁的房屋上垂下各式的彩綢,紅紅綠綠的煞是好看,男男女女跪伏在道路兩旁,齊聲高呼著對於皇帝的頌詞。

張縣令道:“百姓得知陛下來至小縣,皆自發出來迎接陛下,瞻仰陛下的天顏,感謝陛下的大恩大德。”

皇帝指著街道兩旁問道:“這些彩綢也都是百姓自發拿出來,掛在窗口歡迎朕的?”

“正是,”張縣令道:“陛下皇恩浩蕩,澤及萬民,德被天下,百姓感恩戴德,陛下親至,他們,實在是太高興了。”

皇帝道:“滿街掛的都是布, 看來祁縣百姓頗為富裕,祁縣人口多少?一年收成幾何啊?”

“回陛下,小縣戶一萬兩千一百二十三,口五萬三百四十七,去年全縣共產糧四百八十萬石。”

“什麽?四百八十萬石?不過一個萬戶小縣,怎麽能產三百萬石糧?”皇帝心裡吃了一驚,面上卻不動聲色,“祁縣耕地多少?畝產多少?”

“陛下,小縣耕地不過數千頃,不過畝產高啊!托陛下的洪福,本縣平均畝產十六石,今年剛剛收的宿麥,有嘉禾生,一莖九穗,此大吉之兆也!”

黃長史在旁說道:“陛下德至於草木,以至祁縣有嘉禾生,陛下,這是難得的祥瑞啊!”

祥瑞?劉鈺暗自冷笑。如今大漢的平均畝產不過三、四石,畝產十石便是上等之田了,這祁縣平均畝產竟有十六石!這不就是當年畝產萬斤的套路嗎?

這些人不僅敢於吹牛,而且熱衷於祥瑞,因為在古人看來,祥瑞是上天對於皇帝的嘉獎,是對他成績的肯定,一般的皇帝都喜歡祥瑞,臣子奉獻祥瑞都是大功一件。

可惜的是,劉鈺不是個一般的皇帝。

牛吏最新章節地址:https://

牛吏全文閱讀地址:https://

牛吏txt下載地址:https://

牛吏手機閱讀:https://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507章506.巡行太原)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牛吏》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