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之一劍破空》第一百九十五章 消滅你
先說結論,K-Car不可能在中國流行。

1.類似德國油紙包,有種關於K-Car的坊間說法在國內傳得很廣。對於這種說法,我曾聽大學老師說過,去日本時在中國籍導遊口中也聽說過,可見傳播之廣。大致就是說日本人很壞,把二流產品賣給中國,一流產品留給本土。所謂的一流產品,就是K-Car,說這類車技術含量高,省油。二流產品就是皇冠、陸巡這種又貴,又費油的大車,專坑中國人。

知乎用戶聽起來,這種說法無疑很可笑,但很多國人想問題的思維就是如此。發現中國跟發達國家有不同之處時,不管三七二十一,人家這麽做都是先進,我們這麽做肯定是落後。K-Car這種東西,如果用平常心去看,就是一種日本國情下的產物,並沒有太多先進之處。

2.日本人買K-Car,跟中國大城市裡的綠牌車有點類似,都是向現實低頭。日本買車需要證明自己有車位才行,買東京大阪的車位肯定不便宜。如果是租用的話,也要有一年以上的租約才行。有人可能已經想到鑽空子的方法,就是在郊區租個便宜車位,然後把車拿到城市裡用。這個其實行不通,因為車位必須在自家兩公裡范圍內才行。日本停車規范從立法到執行,經歷了多年的折騰。大家可以看一下閱讀推薦裡的文章,你會發現日本曾跟我們一樣,用車習慣都較為野蠻,文明建立需要一個磨合過程。本田Nbox賣到9萬人民幣起,一點都不便宜

反觀K-Car,不需要車位證明就能上牌,另外還有政府補貼,可以減免部分稅費。因此會有一種怪現象,就是K-Car售價不便宜,卻能幫消費者省錢。這個也有點像我們的綠牌車,原價貴,但算上補貼和車牌後,對很多人而言其實“有利可圖”。由於中國沒有關於K-Car的相關優惠政策,原價昂貴的K-Car自然很難在中國生長。

3.K-Car的標準是長寬高分別在3400mm、1480mm、2000mm內,排量不超過0.66L。在國內,1.6L以下被認為是小排量,1.0L會被認為是蚊型排量,但K-Car比這個還小。當然啦,由於有渦輪增壓這種技術,0.66L也能榨出不錯的動力。

尺寸方面,K-Car最難達到反而是寬度。以奔馳Smart為例,都無法滿足K-Car尺寸需求,寬度已經超標。尺寸超級小,但這類車關乎柴米油鹽需求,買家對空間實用性要求非常高。於是這類車設計思路,基本都是空間最大化。將車設計成方盒狀,用盡規定范圍內的三維空間,因此K-Car的外觀都差不多。設計方盒還不夠,K-Car還要玩低地台設計,進一步在限定范圍內,榨取垂直空間。

如此一來,機械位置難免被壓縮。因此K-Car普遍濾振和隔音都非常差,軸距短,加上迎風面積很大,使得K-Car跑高速普遍不穩,放到國內肯定會被吐槽。引申一說,很多人說鈴木浪迪和北鬥星是中國市場裡的K-Car,這兩款車只能說是準K-Car,它們寬度都超了標。

4.國內理念較為接近K-Car的車型,應該是長安之星、五菱榮光等微面車型,都是成本最低,空間最大化,造型都是偏方盒狀。 但國內微面用來運貨,日本K-Car則是用來載人。至於乘用車方面,類K-Car車型有長城當年的酷熊、起亞Soul等,

雖說它們尺寸遠大於K-Car標準,但用了K-Car那種方盒造型,空間利用率非常高。尤其是酷熊,一台小車做出了MPV那種乘坐開揚感(話說酷熊本來就是抄襲了豐田某款車型,這裡就不展開說了)。常年在K-Car那種小得變態的尺寸裡挖空間,日本人在其它車型上,也能看到類似的思維。最典型就是本田,把低地台思維用到奧德賽和CR-V等車型上。CR-V整體尺寸跟奇駿等車型差不多,但打開尾廂會嚇你一跳,尾廂猶如偷了個地下室出來。用本田自己的話說來,就是機械最小化,乘坐空間最大化,即MM理念。馬自達AZ-1

5.K-Car並非都是無趣,也有些很有趣的車型,例如平成時期的三大K-Car跑車,即所謂的ABC。A是馬自達AZ-1,B是本田beats,C是鈴木。鈴木在《頭文字D》裡曾有登場,靠車身輕巧作為殺手鐧。本田S660

去到現在,K-Car跑車已經式微,ABC沒有後續車型多年。難得本田前幾年推出了S660,很佩服這台車,能在如此有限范圍內,設計出如此動感的跑車,可謂帶著腳鏈,還跳出了霹靂舞。之前我在日本環形賽道開過S660,可惜對操控印象不深,印象幾乎全部是沙啞嘈雜的發動機聲。

延伸閱讀:觀察日本是如何根治亂停車的?——日本有位購車制度的立法背景和實施過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