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說完的周應秋此時突然覺得自己此時是一身正氣,簡直就是天下人的希望,想了想,他感覺說的不夠完善,於是繼續開口了。
“若是他們選擇繼續向上考,可以讓那些通過了童生試的士子們能夠賺取一些銀子以貼補家用,更重要得是他們有了之前擔任官員的經歷,考上舉人或者進士之後能夠快速的投入到的新的官職之中,更好的做好百姓們的父母官,這簡直是一舉數得的舉措。
若是他們不願意繼續考試,也能夠繼續為朝廷為大明為億萬百姓做事情,並且憑借著自己的政績,一步一步的向上走,更好的為朝廷、為百姓做事。
而不是已經數十歲了,已經垂垂老矣,卻還一事無成,還要老家中的老人、妻子來養活他們,簡直就是枉讀聖賢書!
因此臣認為,此法是極為恰當的,當然諸位同僚若是有什麽看法可以繼續商議,以便解決吏治敗壞這個千古難題。”
朱由檢倒是很滿意,這位周應秋還真是個人才,將自己給他的打算他還進行了一番補充,而且補充的還相當好,真不錯!
旁邊的一眾人都要些傻眼,這個方法好嗎?
既好又不好!
不好,就不好在之後的吏員豈不是真的就可以一路直接憑借政績升上來?要知道以前的天下官員可都是科舉出身啊!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老實說只有科舉這一條道路才是對他們最有利的。
現在這樣的方法還算科舉嗎?算嗎?眾人一時間也不知道。
好,就好在這個方法比他們最差的預料要好上不少,至少還照顧到了天下科舉的數百萬士子!畢竟直接為天下士子提供了數萬個十品官位,要知道之前全國所有全員加起來也不過兩萬余人!
只是,周應秋為什麽會提出這樣的主意,這是讓眾人心中疑惑的,周應秋到底是怎麽想的。
即便是他的這個辦法考慮了天下士子的一些出路,但是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的,天下的士子和文官必然會反對的,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然而有人不高興,就有人高興。
朱由檢直接開口道:“諸位愛卿覺得周愛卿的這個方法如何?朕其實覺得很不錯!”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他們更想要反對這個主意,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好辦法,還不如多派一點兒人手監督。
現在這怎麽能夠同意啊,這個辦法若是直接實行,恐怕天下的士子都要瘋了,他們這些人還要不要士林名望了?
但是一時間竟然沒有人開口,周應秋心中大喜,難道這些朝廷重臣都同意了嗎?他突然感覺事情有點兒魔幻,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李國普看著這一切,心中突然感到悲涼,都是貪生怕死之徒,科舉這樣的大事豈能輕動?這是我等安身立命的根本!
更何況一旦在全國推進這個方法,那麽舉人、進士還有存在的意義嗎?沒有了,真的沒有了,那些經過長時間地方上任職官員的做官本事可是遠遠大於那些一心隻讀聖賢書的進士們!
只要朝廷中央對他們的升遷不做阻礙,這些人的升遷速度必然是要超過大多數苦讀數十年書看中進士後作一任縣令的。
如此一來,士子們究竟要選擇那一條路還不清楚嗎?科舉恐怕就真的名存實亡了。
那麽朝廷會為這些人設立阻礙那?肯定是不會的。
現在誰看不出來,這個辦法根本就是皇上自己的想法,皇上最喜歡做實事的官員了,那些人的成長那裡還有阻礙啊!皇上不推著他們向上走就很不錯了。
而且皇上甚至不會到此為止的!按照皇上的喜好,一旦此事真的推行成功,皇上恐怕等不了這麽長的時間,他定然會直接廢除所謂的舉人、進士功名,畢竟這東西已經沒用了。
這怎麽可以,絕對不行,這件事情絕對不能開一個口子,科舉那個天下士子的根基,也是在座諸位的根基,絕對不能動!
他起身說道:“皇上,臣反對,科舉自隋朝建立起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年了,自我太祖皇帝確立以科舉選拔官員也已經兩百又六十年矣,三年一次的殿試已經有八十余次,為我大明選拔了數之不盡的人才。
他們出將入相,為我大明億萬百姓殫精竭慮,前有名傳天下“三楊”(楊士奇、楊榮、楊傅),中有挽我大明於危難之際的“於少保”以及文武雙全新建侯“王文成公”(王陽明),後有輔佐幼帝為我大明查漏補缺的“張文正公”(張居正),無一不是頂尖之才。
而他們都是科舉從全國的數百萬士子中選拔出來的鼎鼎大才,他們為我大明殫精竭慮,為我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大功,護我大明兩百六十年啊!
這都表明了科舉乃是真正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科舉於國於民皆極其重要,萬萬不能動啊!
現在周大人要改科舉,這萬萬不可,臣請皇上治周大人胡言亂語之罪!”
好家夥,李國普這是將這件事往大了說啊,朕只不過是讓秀才也能為官罷了,對於科舉有什麽變化嗎?沒有吧。
況且朕想要改的不是還沒有說嗎?你怎麽直接就將事情拔高的這個層面上了?
朱由檢深深地看著一副慷慨就義樣子的李國普,朱由檢最討厭的就是這個樣子的官員了,好好的就事論事不行嗎?朕是那種動不動就要人命的皇帝嗎?朕有那麽可怕嗎?還是你在威脅朕?
聽了這話的畢自嚴忍不住起身說道:“李大人此言謬已,自有科舉千年間,變化良多,隋朝時隋文帝設計“志行修謹”“清平乾濟”二科取士,隋煬帝設十科,並設進士科。
唐時又有明經、秀才、明法、明算等五十余種,後又設殿試、武舉。
宋時又將錄取和作用的范圍放寬,並正式確立了三級科考。
我皇明於太祖洪武三年,詔定科舉法,應試文仿宋“經義”,成化年間定下八股取士,據今不過百五十年。
由此可見,科舉時時在變,怎麽現在就不能變了?
現在全賴我皇聖明,明察秋毫,發現我中華數千年的吏治之難,現又召集我群臣商定解決之法。
在我等群策群力之下,尤其是周大人提出的讓童生以上功名的士子參加考試,通過著可授予十品官職的方法,這難道不好嗎?
難道就因為一個針對科舉的小小變動就要反對嗎?本官想不明白李大人您到底是怎麽想的,本官想問問李大人是將吏治放在了那裡?難道不管不問嗎?這次處死了數千吏員,大人難道不心痛嗎?”
畢自嚴此時大義稟然,他的話說的非常的充分,一時間李國普竟然無從反駁。
朱由檢很高興,這位畢自嚴還真是一個人才,自己昨天只是和他提了一下設置十品官職的事情,沒想到今天他表現的這麽好,幾乎和周應秋做的差不多了,朕內看錯人,果然不負朕望。
“朕覺得這個方法很不錯,既能解決吏治的問題,又能兼顧我大明士子,據朕所知我大明的很多士子家境都是相當的貧寒,郭愛卿,朕所得對嗎?”
郭允厚擠出笑容道:“皇上說得對!”
“因此這個方法完全就是不可多得好辦法!朕覺得不如…。
對了,不知諸位愛卿有什麽意見嗎?”,朱由檢似乎是想起了什麽再次問道。
“臣沒有意見,此法甚佳!”,除了李國普外的眾人紛紛表示同意,只是其中有幾人的身體微微顫抖。朱由檢就當作沒有看到,轉身看向一直沒有表態的李國普。
朱由檢的臉色嚴肅起來,聲音也頗為低沉,“李愛卿,你是還有什麽想法嗎?還是認為科舉制度不能動嗎?”
黃立極等人一聽就知道皇上憤怒了,連忙將目光轉向李國普。
黃立極不顧眾人的目光,拉了拉李國普的衣袖,李國普對此卻沒有回應,他站起身,看向周圍的一眾同僚。
眾人突然發現他的眼睛似乎格外明亮,有幾位官員甚至在與他的對視中低下了頭,但是更多的則是以同樣犀利的目光看著李國普,沒有絲毫退讓。
李國普嘴角露出冷笑,只是一瞬又恢復原本面無表情的樣子。
又轉身看著前方的朱由檢,他開口說道:“皇上,臣還是不讚成這樣的主意,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科舉制度絕對不能更改,絕對不能動!”
朱由檢笑了,好啊,沒想到這位李國普竟然也如此的有自信啊。
“是嗎?朕覺得這個方法很不錯,可以解決千年的吏治難題,朝堂除了李愛卿之外的所有重臣皆讚成了。你也改變不了什麽,這件事終究還是會推行下去的。”
李國普臉色變換,自己現在竟然什麽也做不了!
他跪倒在地道:“臣今年已經六十有余,近一年來體力下降頗為嚴重,再加上朝中政務繁多,臣已經難堪大任,臣乞骸骨!”
朱由檢臉色很是不好看,他大聲道:“朕不準!”
……………
PS:求訂閱,求打賞,求票票!!